文玩的年轻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向这5类人发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21:53 2

摘要: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玩已经进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了。每天上下班坐地铁时,总能看见年轻人手腕上绕着串儿。走在路上的年轻人一边打着电话,一边盘串。就连参加个音乐节,也能看见甩头发的00后腕间的水晶叠戴。开车等红灯时也会拿起串“撸两把”。以前总觉得“文玩手串”是爷爷辈

大家好!我是聪明的微风。文玩无贵贱,盘玩有乐趣!

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玩已经进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了。每天上下班坐地铁时,总能看见年轻人手腕上绕着串儿。走在路上的年轻人一边打着电话,一边盘串。就连参加个音乐节,也能看见甩头发的00后腕间的水晶叠戴。开车等红灯时也会拿起串“撸两把”。以前总觉得“文玩手串”是爷爷辈、爸爸辈的专属,现在倒成了年轻人的“新刚需”,穿搭、解压都离不开它!

不是文玩变年轻了,是年轻人找到了新的归属感。不管是“爷爷辈”还是“孙子辈”,文玩已经成为他们之间共同的话题。仔细观察身边盘串的人,大概能分成这5类,看看你或你朋友属于哪一种?

1. 深度玩家:盘的不是串,是“会长大的艺术品”

这类人对串的痴迷,真不是随便说说。你要是跟他们聊“紫檀的爆满金星”“金刚的桩型”,他们能眼睛发亮地跟你讲半小时;看到蜜蜡里的流淌纹,还能给你脑补出千万年前树脂怎么变成化石的剧情。

对他们来说,手串不是配饰,更像是“摸得着的时光”——刚入手时珠子青涩粗糙,盘几个月后变得油亮温润,甚至能盘出“开片”的裂纹(懂行的都知道这是“老串”的标志)。就像看着一个小生命慢慢成长,那种成就感外人很难懂。

所以千万别随便问他们“这串值多少钱”,人家盘的是时间、是故事,这串儿就是他们的“精神小花园”,花钱都买不走的那种!

开片的星月菩提

2. 投资党:这串儿是“能戴出去的硬通货”

还有一群人,盘串自带“理财脑”。他们眼光特别毒,哪类料子稀缺、哪个大师的雕工值钱、哪种串未来能升值,门儿清。

比如一条高品相的老料小叶紫檀、一颗雕着山水的橄榄核、一串能沉水的奇楠沉香——在他们眼里,这些不是装饰,是“可以戴在手上的资产”。平时小心翼翼保养,出席饭局、茶局时戴出去,既能显品味,还能跟同好聊出“交易机会”,妥妥的情商财商双在线。

上次见个朋友,就靠手上一串老山檀,跟客户聊成了生意——你看,这串儿还是社交“隐形名片”呢!

动态镂空雕

3. 搭配控:串儿是造型的“灵魂高光”

这类人可能分不清串的“密度”、“油性”,产地和特征但论搭配,绝对是高手!

穿中式旗袍,就搭一串和田玉;走波西米亚风,水晶串叠戴两三圈;穿牛仔外套时,手腕上绕个原皮桃核串,瞬间多了点随性劲儿——对他们来说,手串跟帽子、项链没区别,就是造型的“加分项”。

至于是不是原产地、有没有证书?根本不重要!“能出片、有氛围”才是王道,朋友圈晒图能收获一堆赞,比啥都强~

旗袍搭配和田玉

4. 解压族:盘串是“指尖上的冥想”

现在年轻人压力多大啊?上班赶地铁、加班改方案,连吃饭都得盯着手机。而盘串,成了很多人的“解压神器”。

指尖反复摩挲珠子,那种温润的触感能让人瞬间静下来,脑子里的烦心事好像也少了点。有人说这是“指尖冥想”,虽然“养生功效”没科学实锤,但每天能放下手机,专心盘10分钟串,本身就是种放松。

我同事就说,每天下班回家,盘着串儿看电视,比刷短视频舒服多了——至少这10分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喝咖啡也不忘盘串

5. 萌新党:从“跟风买”到“真心爱”

很多人一开始盘串,纯粹是跟风:明星直播带串、小红书刷到满屏推荐,或者朋友说“我这串特好盘”,就跟着买了。

刚开始难免踩坑:买过“机刷做旧”的串(看着像老串,其实是机器磨的),也买过“泡药籽”(颜色鲜艳,其实是药水泡的),“学费”没少交。但就算这样,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毕竟看着自己的串慢慢变好看,那种新鲜感和归属感,特别让人上瘾。

而且很多萌新慢慢就“入坑”了,从“随便买”变成“研究料子”,最后还成了半个专家。你别说,哪个老玩家,没当过几天萌新啊?

谁没踩过坑啊

年轻人爱盘串,根本不是“跟风”那么简单。有人是为了审美,有人是为了解压,有人是找到了自己的小乐趣——这串儿不再是“中年大叔的标签”,反而成了年轻人表达态度、安顿心情的小物件。

它既老派—毕竟文玩传了那么多年,又新潮—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既私人—每个人盘的串都不一样,又能分享—跟同事聊串能聊一下午——大概就是这种“两面性”,让它能火到现在。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盘串的人吗?你自己有没有盘过串?踩过什么坑,或者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关注【聪明的微风】评论区跟大家聊聊呗~

来源:聪明的微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