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厚英是家喻户晓的女作家,是上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的代言人,创作的《人啊,人!》《诗人之死》《空中的足音》《脑裂》《往事难忘》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
戴厚英
戴厚英是家喻户晓的女作家,是上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的代言人,创作的《人啊,人!》《诗人之死》《空中的足音》《脑裂》《往事难忘》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
戴厚英的中短篇小说集《锁链,是柔软的》,也颇受读者欢迎。
戴厚英出生于安徽淮河岸边,这位江淮才女在特殊年代里风云一时。
特殊年代结束后,戴厚英因为有这一段经历一直遭受打压。
戴厚英婚姻坎坷,她与青梅竹马的初恋丈夫离婚后,与著名诗人闻捷相爱。由于张姓领导的干预,他们不能走到一起。1971年,闻捷在上海家中开煤气自杀身亡。
1996年,戴厚英和侄女在上海家中被老师的孙子残忍地杀害,这是怎么回事?
颍上县南照镇戴厚英纪念馆
戴厚英1938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村,父母生了7个儿女,戴厚英在家排行第二。
戴厚英天资聪颖,口齿伶俐,性格泼辣,在颍上中学读书时,她得到了教导主任李文杰的赏识,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只是谁也没想到,戴厚英和侄女戴慧后来会无辜地死在李文杰孙子陶峰的屠刀下。
中学期间,戴厚英与同班同学小张互生好感。因学校禁止谈恋爱,两人将朦胧恋情埋在心底,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但戴厚英大学毕业后,小张成了她的丈夫。
戴厚英的母校
1956年,戴厚英考入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戴厚英从小在农村长大,心地善良,但性格泼辣,被时代洪流推上了她自己也没想到的命运列车。
1960年春天,戴厚英即将大学毕业时,上海文坛开了49天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戴厚英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
当时上海作协主席巴金主持49天会议,引导作家们批判18、19世纪外国文学宣扬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思想,戴厚英作为华东师大学生代表应邀参加。
大学时代的戴厚英,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留着一头毫无修饰的短发,一看就是来自农村,沾满土气的女大学生。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钱谷融(1919年9月28日—2017年9月28日)
当时作协领导要求戴厚英批判自己的大学恩师钱谷融,批判稿是作协事先写好的。戴厚英并没有照着读稿子,而是用一口“徽普”,将一个个问题抛向恩师钱谷融,将恩师批得一无是处。
戴厚英这一行为刺痛了钱谷融的心,泪在他心里倒流。
戴厚英的表现,在上海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给她取了个“小钢炮”的绰号。
1960年夏天,戴厚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作协的文学研究所工作。
年轻时的戴厚英
研究所的所长是文艺理论家叶以群,副所长是孔罗荪。叶以群还是《上海文学》杂志的执行编委,孔罗荪是上海作协的秘书长,很少来文学研究所抓具体工作,戴厚英在单位自由生长。
戴厚英才华横溢,口齿伶俐,思想激进,很受作协领导的器重。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经常有外地的红卫兵来上海作协揪领导和作家出去批斗,单位就让戴厚英去与对方辩论。
戴厚英佩戴红袖章,威风凛凛,她双手掐腰,伶牙俐齿,说话就像放机关枪,对方的红卫兵根本插不进嘴。
南京、北京等地去的几批红卫兵,都被戴厚英驳走了,上海作协没有人被拉出去批斗。
上海市作家协会
老作家魏金枝特别感激戴厚英,一说起戴厚英的恩情就流泪。
1966年12月,戴厚英也成了造反派。小小的一个上海作协,总共108名工作人员,就有40多人被揪出来当作牛鬼蛇神批斗。
这期间,戴厚英批斗过一些人,为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隐患。
那时候的戴厚英太单纯,以为上面领导说的就是对的,她认为是帮助一些人进行改造,殊不知却对他们是深深的伤害。
1967年,戴厚英奉命编纂批判刊物《文艺革命》,当上了领导。同时她成为上海文化革命委员会第四把手,负责宣传,手握大权,成为上海文坛的风云人物。
戴厚英缺乏当领导的手腕,做事比较冲动。上面要求她批斗谁,她就想方设法抓对方的辫子,挖他们的疤痕,揭他们的老底。
戴厚英出身农村,思想单纯,当她得知一位姓张的领导为人、品行不端,她马上带人去贴姓张的大字报。
这位姓张的领导对戴厚英怀恨在心,几年后戴厚英的男友闻捷自杀身亡,跟张姓领导有很大关系。
1968年9月20日,工宣队、军宣队相继进驻上海文化系统,戴厚英的造反生涯彻底结束了。
当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戴厚英成了接受再教育的对象,在单位经常遭受批斗。
戴厚英
1970年,戴厚英被下放到上海郊区的松江县农村劳动。即便如此,军宣队、工宣队也没有放过戴厚英,经常将她拉到台上批斗。
戴厚英一站上台,很多人就围攻她,给她编造各种罪行,往她身上贴大字报。
戴厚英泼辣,与对方据理力争,她态度一过激,就会遭受殴打。命运的跌宕起伏,在戴厚英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1956年,戴厚英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男友小张考入上海的同济大学工程建筑专业。录取通知书到手后,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开学、放假,戴厚英与小张一同坐火车来上海,又一同坐火车回安徽老家。
大学期间,小情侣经常见面。1958年,戴厚英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他是镇上供销社的会计,没少在单位接受批斗。
戴厚英的三叔也在镇供销社上班,供销社丢了东西,有人污蔑他监守自盗。戴厚英的三叔受不了这种冤枉,自杀身亡以证清白。
家庭的巨大变故,给戴厚英带来巨大的痛苦,她担心自己会拖累男友,向小张提出分手。
小张说:我爱你,不管你是否会受到家庭的连累,我都不会放弃你。男友对爱情的忠贞,让戴厚英感动落泪。
1960年,戴厚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上海作协的文化研究所工作,拥有了上海市户口。
戴厚英
而小张因在大学里有不正当言论,没有留在上海,被分配到安徽蚌埠的一家建筑单位当工程设计师。
好心人劝戴厚英与男友分手,再找个上海男友结婚,戴厚英如果与小张结婚,就会有两地分居之苦。
小张也主动向戴厚英提出分手,戴厚英决绝地说:你不嫌弃我的家庭,我怎么能因为你分到外地,就与你分手呢?你将我想得太功利了。听完这番话,小张的眼眶湿润了。
涉世未深的戴厚英,低估了婚姻的残酷和现实,以为有爱就能包容一切。
1961年9月,戴厚英赶到安徽蚌埠,与小张领证结婚。婚后戴厚英与丈夫长期两地分居,虽然蚌埠离上海不远,但夫妻俩见一面也很难。
戴厚英与丈夫不敢生孩子,一年团聚的时间只有三、四次。
戴厚英与女儿戴醒
1965年,戴厚英与丈夫的女儿降生。在芜湖休完产假,她就将女儿交给丈夫和公婆照顾,自己回上海工作。
长年分居渐渐消磨了戴厚英与丈夫的感情,夫妻出现隔阂。尤其是戴厚英担任上海文化革命小组第4把手后,丈夫看不惯她的做派,夫妻一见面就吵。
1968年,丈夫向戴厚英提出离婚,她坚决不答应。戴厚英与丈夫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为了维持婚姻,戴厚英愿意调到芜湖去工作。
她曾与芜湖造船厂取得联系,希望去厂里从事宣传工作,但上海方面不放人。
一年多时间,丈夫先后4次向戴厚英提出离婚,她4次赶到芜湖与丈夫沟通。
但丈夫离婚的态度很坚决。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再捆绑在一起只会徒增伤害。
1969年7月,戴厚英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4岁的女儿跟随她生活。
离婚对戴厚英打击很大,她将女儿托付给安徽老家的父母照顾,自己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前夫离婚后很快又再婚了,但戴厚英没有涉足感情。
1970年3月,戴厚英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干校设在上海南端濒临东海的奉贤县,这是一片茅草丛生的盐碱地,集中了上海市各个文化艺术团体的工作人员,称为文化干校。
戴厚英与女同事住在集体宿舍,每天挑粪、开沟、填土,工作量与身强力壮的男同事差不多。
戴厚英此前整过人,有些受整的人也来到干校,大家给她贴大字报。短短一个多星期,就给戴厚英贴出400多张大字报,还有50多封针对戴厚英的检举信。
戴厚英遭受批斗时,她与对方辩驳,始终不低头。
1970年5月,在徐景贤的干预下,戴厚英安全了不再接受批斗。
年轻时的闻捷
1970年6月,著名诗人闻捷从牛棚里被放出来了,也来到奉贤县的五七干校劳动。
闻捷原名赵文节,1923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丹徒,比戴厚英大15岁。
闻捷15岁参加革命,17岁到延安,是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创作的《祖国,光辉的十月》《生活的赞歌》《复仇的火焰》《天山牧歌》等诗歌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誉为“人民诗人”。
闻捷身高1.90米,长得一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作协工作。特殊年代里,闻捷遭受冲击,妻子跟着受牵连。
闻捷与妻子杜芳梅在延安相识相爱,夫妻俩育有3个女儿。
闻捷夫妇与3个女儿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闻捷被隔离审查,妻子杜芳梅经常接受批斗。杜芳梅性格刚烈,不接受别人强加给她的莫须有罪名,于1966年11月在家里跳楼身亡。
当时闻捷被关在上海郊区少教所,戴厚英带领一位青年诗人赶到少教所,将噩耗告知闻捷。
闻捷悲痛欲绝,当时他的大女儿、二女儿在北大荒插队,15岁的小女儿留在上海。
戴厚英与闻捷早就认识,都才华横溢,两人互相欣赏。加上两人都有过情感的沧桑,便抱团取暖。
1970年夏天,戴厚英与闻捷在干校相爱了。
后来戴厚英在《性格——命运——我的故事》一书中,对自己与闻捷的恋情有过详细描述。
原来在五七干校,戴厚英担任抓生产的女队长,闻捷当管理种庄稼的男队长,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生产劳动,行为举止亲昵,毫不避嫌。
在食堂打饭,戴厚英与闻捷也蹲在一个角落里吃,互相给对方夹菜。
很多人对闻捷说:戴厚英以前是造反派的头目,你遭受迫害,你妻子跳楼自杀,与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冤枉戴厚英,她从未迫害过闻捷和他的妻子。也有好心人劝戴厚英:闻捷比你大15岁,还有3个女儿,你嫁给他会遭罪。
闻捷与妻子杜芳梅
戴厚英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与闻捷在一起很快乐。
军宣队的领导劝戴厚英:你和闻捷要收敛一点,别在公众场合那么扎眼。
戴厚英性格泼辣:我与闻捷真心相爱,我碍谁了?
1970年10月1日,戴厚英与闻捷准备结婚,并向工宣队、军宣队打了申请报告。
此事传到了上海张姓领导那里,他一拍桌子:这还了得?戴厚英是造反派头目,闻捷是文艺黑线三名三高人物,他们怎么能结婚?
张姓领导指示工宣队、军宣队,要求他们拆散戴厚英与闻捷。
此后,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安排戴厚英随上海慰问团去东北,而闻捷留在干校值班,不准他外出。
闻捷(1923年6月12日—1971年1月10日)
1970年12月,戴厚英回到了上海,闻捷请假去看她。哪知闻捷回到干校后,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发动全体人员批斗闻捷,要求他与戴厚英分手。
闻捷知道,自己今生与戴厚英没有缘分,两人不可能走到一起,内心充满了绝望。
1971年1月13日,闻捷在上海家中开煤气自杀身亡,年仅48岁。
噩耗传来,戴厚英悲痛欲绝。此后,戴厚英再未涉足感情,与女儿相依为命。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戴厚英因当过造反派头目,被人清算。她创作的长篇小说《诗人之死》,上海文艺出版社准备出版,上海一位领导知道后,坚决不准出版。
戴厚英转到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又派人追到福建,将新华书店预定的6万册书全部退掉。
戴厚英1980年创作长篇小说《人啊,人!》,相关领导也不允许出版。
戴厚英费尽周折推出该作品后,有人又发动相关人员对《人啊,人!》进行批判。
后来,美国、法国、日本翻译《人啊,人!》,版税寄到上海后,也被某些人截流,戴厚英一分钱版税没拿到。
戴厚英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某些人阻止她入会。德国波恩大学马丁教授来上海访问时,提出见戴厚英,相关领导谎称戴厚英不在上海。
特殊年代结束后,戴厚英离开了上海市作协,进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任教。
戴厚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在那边定居。
戴厚英一直没有再婚,一个人在上海生活。上世纪90年代,她哥哥的女儿戴慧来上海读大学,住在戴厚英的家里,戴厚英与侄女在生活上互相照顾。
戴厚英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名声在外,但她经济不富裕,也没有什么社会关系。
1996年,戴厚英读中学时的教导主任李文杰的孙子陶峰,想去上海当厨师。可他人生地不熟,李文杰觉得自己的学生戴厚英有名气,便写了一张纸条给孙子,让他投奔戴厚英,让戴厚英帮他找工作。
1996年4月25日,陶峰找到戴厚英,提出自己想去宾馆当厨师,希望戴厚英帮忙。
戴厚英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婉拒了。陶峰找工作四处碰壁,在心里恨戴厚英。
戴厚英生活照
当时陶峰听人说去中国台湾打工工资很高,他想借一笔钱偷渡去台湾。
陶峰向老乡借1万元,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去找戴厚英借钱。
陶峰1974年1月出生,学的是厨师专业,他其貌不扬,早早就秃顶了。
1996年8月25日,陶峰来到戴厚英家。戴厚英去外面买菜了,只有侄女戴慧一个人在家里。陶峰将戴慧掐昏后,将她拖到里屋,然后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值钱的东西。,
半个多小时后,戴厚英购物回来了,发现陶峰在自己家里偷东西,惊惶地想要报警。
陶峰抓起桌上的香水瓶砸向戴厚英,她与陶峰厮打在一起。陶峰将戴厚英掐昏后,然后从厨房里拿来菜刀,残忍地将戴厚英杀害。
戴厚英(1938年-1996年8月25日)
戴慧听到打斗声苏醒了,出来抄起拖把与陶峰打斗。
戴慧才19岁,正在上大学,哪是陶峰的对手?她也被陶峰残忍地砍死。
戴厚英与侄女惨死的消息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由于此案影响恶劣,相关领导指示公安部门尽快破案。
上海警方组成了100多人的侦破组,经过26天的奋战,将陶峰抓获归案。
1997年10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杀人罪、抢劫罪,判处陶峰死刑。3天后,陶峰被执行死刑。
陶峰归案照片
杀人恶魔受到应有的制裁,可戴厚英与侄女戴慧惨死,给亲人带来终生难以抹平的伤痛。
戴厚英的女儿从美国回来奔丧,几次哭晕在地。
2025年9月,戴厚英已经惨死29年了,她的一些亲人和老同事回忆她惨死的那一幕,依然眼里有泪。
戴厚英人生坎坷,特殊年代里她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做过错事,也受到过惩罚。但她被老师的孙子杀害,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戴厚英的人生就是一本书,酸甜苦辣包含其中。
来源:细品名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