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接诊300多例,近期请注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08:42 2

摘要:由于暴露在外,双眼成为各种花粉、粉尘疯狂攻击的对象。刺痒、红肿、流泪,「过敏性结膜炎」随之而来。

万物复苏的春天,眼睛和鼻子、皮肤一样,都无法过得体面。

由于暴露在外,双眼成为各种花粉、粉尘疯狂攻击的对象。刺痒、红肿、流泪,「过敏性结膜炎」随之而来。

据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介绍,近期,该院急诊科一夜接诊300~4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而往年过敏季一夜接诊人数曾多达600余人。

春天眼痒,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眼睛是一个对外的器官,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真菌、动物皮屑、粉尘等过敏原都可直接进入眼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结膜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常在春秋过敏季节加重,占眼部过敏性疾病的50%左右,成年人更多见。主要表现为眼痒、结膜充血水肿、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严重时可奇痒难忍、高度水肿、流泪不止。

过敏体质的人患病率较其他人更高。比如,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炎发作时,也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的初次确诊需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裂隙灯等检查,但有多次发作经验的人通常可自行判断。

需要提醒的是,眼睛出现过敏症状后不要用手揉,否则不仅无法止痒,还可能加重结膜的充血水肿。如果痒得无法忍受,不妨试试冰敷,有助降低炎症反应,降低痒感。

具体做法:

将干净冰袋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后取出,包上干净的毛巾(如果眼表有伤口,需用多层无菌纱布包裹);

平卧后闭上双眼,将冰袋轻压在眼睑上,注意力度轻柔,避免直接压迫眼球。每次冰敷可持续10~15分钟,一天2~3次即可,也可依据个人情况增加次数;

冰块融化时,冰袋表面可能会有水聚积,要防止水进入眼皮或眼内导致感染,若无法耐受低温,可将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过敏季,用好6类滴眼液

普通的消炎眼药水对过敏性结膜炎不起作用,临床中,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常用滴眼液有以下6类,建议遵医嘱使用:

1、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富马酸依美斯汀。

它能减轻眼部瘙痒和发红症状,起效快,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滴眼液。但它的作用时间较短,仅可治疗轻中度过敏性结膜炎。

2、肥大细胞稳定剂

代表药物:色苷酸钠、吡嘧司特钾(研立双)等。

这类药的作用过程需3~5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虽然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该药经常和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作为过敏性结膜炎高发季节的预防用药。

3、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药物

代表药物: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

此类药物可同时起到拮抗组胺和稳定肥大细胞膜的双重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首选药物,推荐急性期患者使用该类药物。

4、非甾体抗炎药

代表药物: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溴芬酸钠滴眼液。

这类药有抗炎、止痛作用,减少结膜充血和瘙痒,适用于部分轻度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5、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氟米松龙、典必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

该类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性结膜炎和病情反复迁延的患者。该药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随访观察,以免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等并发症。

6、人工泪液

代表药物: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

人工泪液最好冷藏后使用,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有一定的自限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且本病大多跟自身体质有关,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对抗过敏发作。

消防在此提醒,花粉乱飞的春天,外出怎么防护?

春季过敏大多是花粉过敏,花粉颗粒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多,可在空气中大量飘浮,肉眼看不见,因此较为隐匿,影响也更广泛。

杨树、柳树、桦树、圆柏等树木开始授粉,风一吹,这类花粉就能传播得很远,即便周围没有花草木,空气中花粉的浓度也可能很高,尤其在北方,春季天干物燥、风力猛烈,花粉就更容易漫天飞舞。

比如早春常见的致敏花粉有:2~4月主要为圆柏、柳杉;3~5月,主要为梧桐、柳树、杨树,其间还有3~4月的油菜花。

如何预防草木花粉过敏?

出门前查看花粉指数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师关凯提醒,了解每天的空气花粉浓度和主要的花粉种类,针对性做防护。出行要尽量错开每天9~10点和下午4~5点的花粉浓度高峰阶段。

若出门游玩,目的地选择花粉较少的地方。起风天和艳阳天不适合出游,小雨天或雨后,花粉指数较低,适合出游。

戴口罩和护目镜

外出戴口罩,必要时戴上护目镜,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

安装车载过滤器

需要开车出行时,家用车可以在汽车空调中安装小型过滤器。驾驶汽车的途中,尽量减少开窗时间。

勤换衣服

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换上干净衣服,并将换下的衣服清洗;洗手洗脸,减少花粉在身上存留的机会。(来源:生命时报、咸宁消防)

来源:湖北消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