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直觉、命运、生活、因果,无论是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最终会连成一线,会让你有勇气跟随内心,即使它带你偏离了熟悉的道路。而这将带来天壤之别。”
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直觉、命运、生活、因果,无论是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最终会连成一线,会让你有勇气跟随内心,即使它带你偏离了熟悉的道路。而这将带来天壤之别。”
—
Steve Jobs, 2005
又到一年求职季,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正在经历从学生到 “ 社会人 ” 的身份跃迁。与此同时,另一个群体也在悄然转型:中年辞职、重新学习新技能、 “ 重启人生 ” 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人说, “ 我只是突然意识到,现在不转弯,可能就来不及了。 ”
这样的情绪,在 2025 年这个特别的节点,重新让人回忆起一场 20 年前的毕业演讲。
它来自史蒂夫 · 乔布斯 ——2005 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经典演讲,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从此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
今年,乔布斯演讲二十周年,史蒂夫 · 乔布斯档案馆推出了一个特别的在线展览,首次披露了乔布斯写稿过程中的邮件、草稿,还有那张印有他演讲关键词的 “ 毕业宾果卡 ” 。
在这场关于人生方向与重新选择的集体焦虑中,我们为何还需要乔布斯的声音?
今天能与各位一同参加这所世界顶尖大学的毕业典礼,我深感荣幸。说实话,我从未从大学毕业。而今天,我离大学毕业典礼最近的一次,就是此刻。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就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连接点点滴滴的。我从里德学院退学后,又以旁听生的身份留校了大约18个月,才真正决定离开。那么,我为什么会退学呢?
这段故事始于我出生之前。我的生母是一位年轻的未婚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人收养。她坚信我应该被大学毕业生收养,因此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本应在出生后被一位律师及其妻子收养。
不过,当我出生时,他们临时决定还是想要个女孩。于是,我父母当时正在等待名单上,半夜接到电话,对方说:“我们有个意外的男婴,你们要吗?”他们回答:“当然要。”
我的生母后来得知,我的养母从未大学毕业,而我的养父连高中都没毕业。她拒绝签署最终的收养文件。几个月后,当我的父母承诺我会上大学时,她才勉强同意。这就是我人生的起点。
17年后,我确实上了大学。但天真地选择了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我工薪阶层父母的所有积蓄都被用来支付我的大学学费。
六个月后,我再也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学能如何帮助我找到方向。而我却在挥霍着父母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
所以我决定退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当时确实很害怕,但回过头来看,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
我一退学,就可以停止修读那些不感兴趣的必修课,转而旁听那些看起来有趣得多课程。
那段日子并不全是浪漫的。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回收可乐瓶,用五美分的押金换钱买食物。每到周日晚上,我都会步行七英里穿过整个城镇,只为在哈瑞克里希纳寺庙吃上一顿像样的晚餐。我喜欢那段日子。
而我通过追随好奇心和直觉所探索的大部分内容,后来都证明是无价的。让我举一个例子。
当时,里德学院可能提供全美最好的书法教学。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每张海报、每个抽屉上的标签,都以精美的书法手写而成。由于我已经退学,无需参加常规课程,便决定选修书法课来学习这项技艺。我学习了衬线体和无衬线体字体,学习了如何调整不同字母组合之间的间距,学习了什么是优秀的排版。这既美丽又富有历史感,艺术上极为精妙,是科学无法捕捉的。我对此着迷不已。
这一切在我当时的生活中连一丝实用性的希望都没有。但十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这一切都回到了我的脑海中。我们将所有这些设计都融入了Mac中。它是第一台拥有美丽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年没有偶然选修那门大学课程,Mac就不会拥有多种字体或比例间距字体。而由于Windows只是抄袭了Mac,很可能个人电脑至今仍不会拥有这些功能。
如果我从未辍学,我就不会偶然走进那间书法课,个人电脑或许就不会拥有如今如此出色的字体设计。当然,当我还在大学时,向前看是无法将这些点连成一线的。但十年后回望,一切都变得异常清晰。同样,你无法向前看并连起这些点。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连接起来,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点在未来某一天会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
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直觉、命运、生活、因果,无论是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最终会连成一线,会让你有勇气跟随内心,即使它带你偏离了熟悉的道路。而这将带来天壤之别。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去。我很幸运。我年轻时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業。沃兹和我20岁时在父母的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我们努力工作,十年间,苹果公司从车库里的两个人发展成为一家拥有4000多名员工、价值20亿美元的公司。
我们刚刚发布了我们的杰作——Macintosh——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而我刚满30岁。然后我被解雇了。你怎么会从自己创立的公司被解雇呢?
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我们聘请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才华的人来与我共同管理公司。最初的一年左右,一切进展顺利。但随后,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开始出现分歧。最终,我们产生了矛盾。当矛盾激化时,我们的董事会站在了他那边。于是,在我30岁时,我被解雇了,而且是以非常公开的方式被解雇的。
我毕生追求的目标突然间消失了,这对我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感到自己辜负了前辈企业家们的期望,觉得自己在接过接力棒的时刻却掉了棒子。
我与大卫·帕卡德和鲍勃·诺伊斯会面,并试图为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道歉。我当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失败者,甚至考虑过逃离硅谷。
但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我仍然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苹果公司发生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被拒绝了,但我仍然深爱着它。
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但后来证明,被苹果公司解雇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事情。成功带来的沉重感被重新成为初学者的轻盈感所取代,对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确定。这让我得以进入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创立了一家公司名为NeXT,另一家公司名为Pixar,并爱上了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后来成为了我的妻子。Pixar随后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脑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并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
在令人惊叹的转折中,苹果收购了NeXT,而我重返苹果。我们在NeXT开发的科技正是苹果当前复兴的核心。劳伦和我共同组建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我敢肯定,如果我没有被苹果公司解雇,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这药虽然难以下咽,但我想病人确实需要它。
有时候生活会用砖头狠狠地砸在你头上。不要失去信心。
我深信,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我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你必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这一点对工作和爱情同样适用。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部分,而唯一能真正感到满足的方式,就是去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要做到伟大的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
如果你还没找到,继续寻找——不要轻易妥协。就像所有涉及内心的事物一样,当你找到它时,你自然会知道。而就像任何伟大的爱情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继续寻找。不要妥协。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当我17岁时,我读到一句名言,大意是:“如果你每天都像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生活,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是对的。”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上照镜子时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是否愿意去做今天即将要做的事情?”而当这个问题的答案连续太多天都是“不”时,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改变。
记住自己终将一死,是我在人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做出重大抉择。因为几乎所有事物——外界的期待、自尊心、对尴尬或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将消散,只剩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终将一死,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入“认为自己有所失去”陷阱的最佳方式。你已经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跟随自己的内心。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早上7点30分,我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胰腺上有一个肿瘤。我甚至不知道胰腺是什么。
医生告诉我,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我预计只能再活三到六个月。我的医生建议我回家处理后事,这是医生们用来暗示“准备死亡”的委婉说法。
这意味着要在短短几个月内,把原本打算在未来十年里告诉孩子的一切都告诉他们。这意味着要确保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便让家人尽可能轻松地应对。这意味着要说再见。
我一整天都活在那个诊断结果的阴影下。当晚,我接受了活检,医生将一根内窥镜从我的喉咙插入,穿过胃部,进入肠道,随后在胰腺处插入针头,取出了肿瘤组织中的少量细胞。
我当时被麻醉了,但我的妻子在场,她告诉我,当医生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他们开始哭泣,因为结果显示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胰腺癌,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我接受了手术,幸运的是,我现在一切都好。
这是我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时刻,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再也不会如此接近死亡。经历过这一切,我现在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对你说:死亡虽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它曾经只是一个纯粹的智力概念,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没有人愿意死亡。即使是那些渴望上天堂的人,也不愿通过死亡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死亡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归宿。没有人能够逃脱它。而这正是生命本应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它是生命的变革者,清除旧的,为新的让路。
此刻,新的就是你。但不久的将来,你将逐渐变得陈旧,最终被淘汰。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这确实是事实。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中。不要被教条所束缚,因为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想的结果中。不要让别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跟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似乎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时,有一本令人惊叹的刊物叫《全球概览》,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这本刊物由一位名叫斯图尔特·布兰德的人创办,就在这里不远的门洛帕克。他以诗意的笔触赋予了它生命。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个人电脑和桌面出版技术尚未出现,一切都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完成。那时候,它就像是纸质版的谷歌,比谷歌出现早了35年。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时代,到处都是新奇的工具和伟大的构想。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出版了多期《全球概览》。后来,当它完成使命后,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当时和你一样大。
在他们最后一期杂志的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那种如果你足够冒险,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搭便车的地方。照片下方写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他们告别时的留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如今,你们即将毕业,开启新的征程,我也希望你们能做到这一点。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非常感谢大家。
一篇 “ 读出来 ” 的演讲,
如何改变了世界?
2005 年 6 月,乔布斯站在斯坦福大学体育馆的讲台上。他穿着黑色长袍,里面是一如既往的牛仔裤和黑衬衫。那是个酷热的夏日,观众席上 23,000 人,有人扇风、有人喝水、有人打瞌睡 —— 仿佛没人预料到接下来那 15 分钟,会成为现代最著名的公众演讲之一。
这不是他擅长的舞台。没有激动人心的产品发布、没有炫技的 PPT——在主题演讲中可以不看稿流利地讲一个小时的 乔布斯这一回几乎一字一句照稿朗读,声音平稳,却明显带着紧张。不同于他在苹果发布会上的游刃有余,他显得克制、甚至有些不安。
但他讲了三个极少对外公开的故事:
他如何 “ 辍学 ” 但旁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他被苹果解雇后,如何 “ 被人生的打击逼着前进 ” ;他如何直面癌症诊断带来的 “ 死亡凝视 ” 。
每一个故事都关乎人生中最不确定的时刻。每一个结尾都在提醒观众:选择你热爱的事,坚持走下去。哪怕它看起来 “ 疯狂 ” 、没有回报,甚至可能失败。
“ 这太尴尬了 ” :
一场挣扎着写下的演讲
你或许以为乔布斯是天生的演讲者。事实恰恰相反。
在接受斯坦福邀请后,他给朋友迈克尔 · 霍利发邮件: “ 我真的不擅长这种演讲。我从没做过。我会发给你,但请不要吐。 ” 这是乔布斯罕见的脆弱时刻。他也联系了《社交网络》编剧、同为苹果粉的艾伦 · 索金,但对方从未真正回复。
他尝试写一些 “ 营养建议 ” 式的内容,比如 “ 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 ” ( You are what you eat );也考虑设立一个奖学金,给 “ 最特立独行的学生 ” 。但这些都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他知道这不够真诚。
最终,乔布斯决定写下关于 “ 失败、疾病、死亡 ” 的故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尤其是在 2005 年,关于他被收养、被解雇、患癌的细节,几乎都还是 “ 不能碰 ” 的禁忌。他选择讲出来,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次 “ 一对一 ” 的交流 —— 不是演示产品,而是试图告诉一个年轻人,人生应该怎么活。
“ 他用非常私人化的内容,创造了一种公共经验 ” ,档案馆策展人莱斯利 · 伯林说。
在演讲前的几天,乔布斯仍在大幅修改稿子。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在晚饭时间向家人练习。霍利建议他, “ 眯着眼睛走上街,对着一棵树反复读 ” ,以克服对稿件的依赖。
他甚至一度想要取消演讲。典礼前夜,他对主办方学生代表说: “ 我没有准备好笑话,这不会顺利的。 ” 他们听完大惊失色,内心想, “ 我们是不是该选乔恩 · 斯图尔特? ”
第二天早上,他穿着破洞牛仔裤、坐在 SUV 副驾驶,继续手写修改稿子。车队甚至一度被拦在 VIP 停车场外,因为保安不相信这个衣着随意、神情慌张的人就是演讲嘉宾。
站上讲台,他还是决定照稿读。那是一篇他写得艰难,却在往后被无数人记住的演讲。它没有煽情的技巧,只有赤裸而真诚的经验分享。
从糟糕开场到传奇演讲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观众似乎都在礼貌地聆听。但有些人几乎没有在听。就连最希望乔布斯到场的学生代表也有些心不在焉。 “ 那天的气温高得令人难以置信,演讲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喝水和找水喝 ” 。
15 分钟演讲结束后,学生们站起来鼓掌,似乎更多是出于尊重而非欢欣鼓舞,而乔布斯也显得如释重负。他后来在感谢信中写道: “ 准备这次活动对我来说真的很不容易,但我真的很喜欢(尤其是它结束的时候 …… )。 ”
然而这不是结束,这只是个开始。
乔布斯演讲当天,没有媒体报道,也没有苹果新闻稿。那时 YouTube 刚刚上线, Twitter 还不存在, Facebook 还没有 News Feed 。这篇演讲只是被悄悄上传到斯坦福大学官网。
发现这篇演讲的人们开始在博客、邮件和论坛上转发。许多毕业生直到后来被他人提醒,才意识到这篇演讲的重要性。演讲中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结尾语,成为一种跨越语言的精神标识。曾经印在《全球概览》最后一期封底的这句话后来被写在海报上、 T 恤上,甚至是篮球鞋上。《全球概览》主编斯图尔特 · 布兰德后来曾评论道,正因为自己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毕业演讲的结尾,他才 “ 晚年成名 ” 。
而真正赋予这场演讲 “ 传奇 ” 地位的,是六年后乔布斯的离世。
在斯坦福的演讲台上,乔布斯曾表示,他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并接受手术,这是他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时刻,他希望还能再活几十年。
2011 年 10 月 5 日,在与癌症抗争数月后,史蒂夫 · 乔布斯去世了。
当人们再次点击播放这段视频时意识到:他说的那些话,不只是对别人说的,也是他对自己的承诺。
与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一位公众人物相比,乔布斯都严格遵循了他在那次演讲中给学生们的建议。他追寻自己热爱的领域,拒绝活在别人的生活中,而他的传奇产品便是这一人生信条的最好证明。
然而,尽管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但没有哪一件能像斯坦福大学的演讲那样,如此深刻地触动人心。有人说这是他人生中影响最深的15分钟,有人将演讲视频保存在Apple Music本地时常拿出来听,有人说每次重听这篇演讲就像自己又重生了一遍。
2016 年克利夫兰骑士队在 NBA 总决赛落后时,勒布朗 · 詹姆斯在更衣室播放了这段演讲鼓舞士气。队友凯文 · 乐福在球鞋上写下了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后来他们实现了史诗般的逆转。
二十年后的我们,
还需要这篇演讲吗?
乔布斯说: “ 你不能预见未来的点如何连接,但回头看,它们总会连在一起 。 ” 二十年前,这是给毕业生的建议。现在,它可能是所有重新出发的人最需要听到的话。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失败极度焦虑的时代:试错的成本似乎越来越高,社交媒体让每一个转向都被放大,人人都想 “ 少走弯路 ” 。
但乔布斯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走弯路、被拒绝、重新开始,这些不是错误,而是路径本身。
在这个动荡又充满可能的 2025 年,这篇演讲再次成为一种 “ 人生小册子 ” :不告诉你正确答案,只鼓励你去寻找自己的问题。
“ 记住你终将一死,是我所知避免陷入 ‘认为自己 会失去什么 ’的 焦虑的最佳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跟随自己的内心。 ”
来源:左右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