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兄弟们,下午1点45分准时开炸!”——这不是黑帮电影的台词,而是美国国防部长在Signal群聊里发布的真实作战指令。当特朗普政府高官们把轰炸也门的军事计划当成微信群聊话题,甚至误拉记者进群“围观”时,这场被戏称为“信号门”的闹剧,彻底撕开了美国政治精英的荒唐
把军事机密当朋友圈发?
“兄弟们,下午1点45分准时开炸!”——这不是黑帮电影的台词,而是美国国防部长在Signal群聊里发布的真实作战指令。当特朗普政府高官们把轰炸也门的军事计划当成微信群聊话题,甚至误拉记者进群“围观”时,这场被戏称为“信号门”的闹剧,彻底撕开了美国政治精英的荒唐面具。
一、泄密细节:从“误操作”到大型翻车现场
1. 荒诞的“作战群”日常
2025年3月15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群聊中以直播式口吻发布作战时间表:F-18战机起飞时间、无人机瞄准节点、导弹发射倒计时精确到分钟,甚至调侃目标人物“走进女友家大楼”的细节,宛如一场游戏实况解说。副总统万斯一边祈祷“胜利”,一边抱怨“不想再救欧洲”,赫格塞思附和“欧洲搭便车真可悲”——国家战略讨论秒变职场吐槽大会。
2. “草台班子”现形记
这个包含副总统、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等19人的群聊,唯独缺少军方最高指挥官。参联会主席被特朗普解职后,军方彻底沦为“局外人”,五角大楼憋屈到拒绝回应媒体追问。当《大西洋月刊》主编戈德堡曝光群聊截图后,政府回应堪称“甩锅三连”:
(3月18日):国务院发言人声称“群聊内容不涉及机密”,强调“攻击计划属常规军事部署”;
(3月20日):中情局澄清“幕僚长并非卧底”,但承认“部分敏感信息表述不当”;
(3月22日):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改口称“存在操作失误”,但坚称“未对行动造成实质影响”。:先称“群聊没机密”,被实锤后改口“只是攻击计划”,最后大骂戈德堡是“骗子”。
二、决策层的草率:把战争当儿戏
1. 双标现场:从“邮件门”到“信号门”
当年痛批希拉里用私人邮箱是“叛国”的特朗普团队,如今自己用商业软件讨论绝密行动。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曾嘲讽“希拉里早该坐牢”,如今却成了群聊管理员,连记者怎么进群都搞不清。讽刺的是,美国防部明文禁止使用Signal传输军事信息,但高官们却将作战细节发在连马斯克都能监控的平台上。
2. 制度溃败:加密软件≠保险箱
安全专家警告,他国可能早已截获情报。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发言人3月16日在社交媒体上提前警告“美军将发动空袭”,尽管无法证实情报来源,但时间节点与群聊内容高度吻合。更令人心寒的是,也门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此次空袭至少31名平民丧生,而群聊里的美国高官却在用表情包庆祝“建筑倒塌”——炸弹落下的轰鸣,掩盖不住决策层对生命的漠视。国际特赦组织谴责:“这是对战争法最明目张胆的践踏。
三、国际信任危机:盟友的寒心与世界的警惕
1. “五眼联盟”变“五眼懵逼”
加拿大总理直言事件“极其严重”,情报盟友集体陷入恐慌:谁敢把机密交给连群聊都管不好的“队友”?乌克兰更担忧,美军草率泄密可能让俄军钻空子。
2. 欧洲沦为“群聊笑话”
副总统万斯一句“讨厌救欧洲”,赫格塞思补刀“欧洲搭便车”,暴露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赤裸本质。德法媒体痛批:“所谓盟友,不过是特朗普的垫脚石。”
四、美国政治的癌变:当制度沦为真人秀
1. 特朗普式危机公关:否认、攻击、摆烂
从“我不知情”到“杂志要倒闭”,特朗普的回应完美复刻“通俄门”剧本。共和党议员一边骂“巨大错误”,一边护短称“只是意外”,制度监督形同虚设。《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共和党对“信号门”的反应呈现“分裂式护短”——既承认错误,又拒绝追责。
2. 媒体成最后防线?戈德堡的“被动革命”
当三权分立失灵,戈德堡用“潜伏群聊-选择性爆料-逼政府认罪”的三步走策略,上演了一场媒体对抗权力的逆袭。
戈德堡在接受CNN采访时披露:“我并非主动潜入群聊,而是被误拉进去后选择沉默。”这种“被动爆料”模式引发伦理争议:一方面揭露了权力滥用,另一方面也被批评为“利用公职人员失误谋利”。网友调侃:“这届美国政府最大的敌人是‘手滑’。”
荒诞背后的血色警示
这场闹剧最可怕的不是泄密,而是整个决策层对战争严肃性的消解。当导弹发射时间被当成外卖订单群发,当平民伤亡沦为表情包素材,美国所谓的“全球领导力”早已千疮百孔。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72年“水门事件”因窃听毁掉一位总统,2025年“信号门”因群聊暴露一群高官。不同的是,当年的记者需要卧底偷拍,如今只需等官员“误操作”——这或许才是数字时代最大的黑色幽默。
#国际时评# #美国政治乱象# #战争与人性#
来源: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