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区农业农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以灾后农田修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三增”改革,统筹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现“粮田”变“良田”,切实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水平。
2024年,区农业农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以灾后农田修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三增”改革,统筹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现“粮田”变“良田”,切实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水平。
具体举措
1.精准谋划,注重实效。聚焦东淀蓄滞洪区受灾情况,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在水未完全退尽时,超前与有关街镇对接联系,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20余次,同受灾农户、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问计问需,研究制定《西青区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见效。
2.按需实施,尊重民意。为解决辛口镇片区工程部分规划内道路占压基本农田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实施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区农业农村委主动担当,积极向市农委、市规划资源部门请示,同时做好与镇、村的调研对接,研究确定实施补划基本农田,实现工程建设与民生保障的双赢。
3.提级管理,严把风控。为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对项目实施提级管理,由区农业农村委作为建设主体,会同各相关区级部门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区纪委监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全过程依规依纪严肃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水平。
4.科学调度,确保进度。加强工作统筹,成立项目专班,倒排工期,制定“作战图”、“行动表”,健全日调度、周汇报工作机制,于8月农忙前完成全部工程的80%,是首个完成项目前期相关服务招投标工作的涉农区,建设进度始终排在全市首位,并成功承办天津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发国债项目)开工现场会。
5.全程监管,严肃纪律。项目开工前,组织参建单位签署工程质量承诺书。项目实施中,创新采取监理、验收双负责模式,要求在监理单位严格把关基础上,验收单位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保障工程质量。引入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TIS机构)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质量检查和风险评估,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取得的成效和成绩
1.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新建、改造灌溉渠道、排水沟27处,有效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排水能力。新建、改造田间道路67条,实现农田内部交通畅通,为机械化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田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引进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农田精准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耕地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显著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
来源:西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