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7:31 2

摘要:——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践刘风才 李晓燕 王 应四川省梓潼县境内两弹城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究总部,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梓潼县围绕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效。两弹城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践刘风才 李晓燕 王 应四川省梓潼县境内两弹城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究总部,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梓潼县围绕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效。两弹城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等,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培训、学生研学、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山铸剑精神永存

两弹城坐落于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麓,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1985年1月对外使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名称)院部旧址,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指挥中心,被称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梓潼时期”。1964年开始选址建设,从1969年投入使用、九院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到1992年搬离梓潼迁至绵阳科学城,历经23年。九院在梓潼时期,先后组织完成22次核试验,其中包括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中子弹试验等,完成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小型化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研制等国防科研内容,取得数百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两弹一星”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以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带领数万名科研工作者扎根于长卿山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无私奉献、齐心协力、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书写了“红云冲天照九霄”的惊世传奇,在构筑共和国核盾的同时,也铸就着事业之魂,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活力。两弹城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培育地。

文物保护久久为功199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搬迁至绵阳科学城后,梓潼院部旧址交由梓潼县管理。自2006年起,梓潼县着手开展保护性维修,致力于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先后恢复设立“邓稼先旧居”“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等,积极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活动,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2018年,两弹城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工业遗址”和“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两弹城内7栋专家宿舍旧址(不含原院部办公楼)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梓潼县委、县政府扛牢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两弹城的保护利用。2018年6月成立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2月挂牌成立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以“修旧如旧、原貌恢复、原状展陈、精神传承”为原则,在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制定《“两弹城”旧址群保护利用专章》,积极推进两弹城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先后完成九院原院部办公楼、原情报中心、原图书馆、原招待所、原职工宿舍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专家宿舍4号和5号的修缮加固和风貌复原,最大限度保持了院部办公楼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原汁原味地再现了902时期研制“两弹”的辉煌历史和艰苦环境。其中院部办公楼、情报中心和图书馆于202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九院原汉江医院和工学院的保护性修缮工作,按照“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保持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有的建筑结构,保持原有的建筑工艺”的“四保持”原则,将原工学院打造成可同时容纳1500人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原汉江医院打造为“汉江韵”文化产业园区,形成集原址参观、美食品尝、武器装备展览等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式网红打卡地。目前,汉江医院45栋红砖墙建筑的修缮工作已完成,整个园区道路、绿化、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全部完成,已经启动招商工作。同时,积极建立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平台,推进数字化保护计划。两弹城修缮保护工作完成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四川省政协主席田向利、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亲临视察修缮保护和利用情况,并给予高度认可和评价。实物征集广开渠道

为全面呈现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与科技成就,展示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梓潼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挖掘“两弹一星”历史史料,广泛开展实物征集,着力将两弹城建成了解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的重要窗口。组建专门团队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参观学习,汲取各馆在实物征集、流程管理、库房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实物征集管理制度,规范实物征集流程。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国家级馆及北京第九研究所所史馆建立合作关系,全力推动实物征集工作高效有序展开。建立两弹城红色文化宣讲人才工作室,不断深挖“两弹一星”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两弹一星”亲历者、两弹元勋家属等系列采访活动和口述史料征集,扎实推进院部旧址、汉江医院旧址、工学院旧址等的历史人物、历史节点、经典故事的挖掘和整理,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在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开馆伊始就以争创国家级博物馆为目标,积极通过各级新闻媒体、景区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开展实物征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开馆当天即收到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先生捐赠邓稼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证。截至目前,两弹城共征集包括邓稼先演算草稿和使用过的书籍、李英杰优秀党务工作奖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红旗等珍贵实物3000余件;中央和各省(区、市)关于“两弹一星”相关决策文献史料2万余册,三线建设时期亲历者口述史500多万字,以及相关实物、图片、音视频等珍贵史料,为“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研学配套提档升级

为切实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梓潼县自2018年起,先后投入资金7.5亿元,配套建设“两弹一星”红色旅游研学营地。项目含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和绵阳党建文化主题园,建筑总面积达7.6万平方米。2021年6月,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绵阳党建文化主题园正式投入使用。高质量建设教学中心、学术中心、体育中心、餐厅、住宿等,可同时容纳1000人学习培训。2024年6月,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正式开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两弹”发展历程为主线、“两弹”研制为重点,通过图文展陈、实物模型、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排除万难、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奋斗史。航天科技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利用声光电、穹幕影院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基于未来的沉浸式航天文旅探索体验项目。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彻底改变两弹城不通高速、封闭紧锁的区位劣势,梓潼县先后完成两弹城与绵广高速扩容、绵苍高速、108国道、302省道等交通设施的连接通道建设;完成县城与景区连接通道的建设,两弹城内部道路全面上档升级。今天的两弹城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四通八达,可同时满足1500余人的会务服务、1200余人餐饮服务和1700余人的住宿服务,为广大群众开展瞻仰纪念、爱国教育、怀旧体验、红色旅游、拓展训练、会议培训等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综合保障。

精神传承光耀千秋坚持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己任,全方位打造社会各界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深刻领悟“两弹一星”精神的大课堂,持续擦亮叫响“两弹城”红色旅游名片和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构建理论教学、影视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现场教学6种主要教学模式,开发特色课程30余门、精品课程80余门。其中,互动访谈课程《不忘初心跟党走“两弹一星”铸国魂——我们那些年》、情景课《在烈火中永生》、话剧《国魂》被评为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话剧《国魂》在中央党校隆重上演。目前,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被中央组织部纳入全国首批《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500余期、培训学员18万余人次。合理利用已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完成情景剧《英雄丰碑》,故事报告会《一辈子》,诗朗诵《回望》和《步履匆匆》以及歌曲《星空之上》等艺术作品的创作;积极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红色剧目全国巡演活动,先后走进清华大学、哈工大、中科大、西安电子科大、重庆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红色精神进校园活动演出300余场,受教育人数达20余万人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深度挖掘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献身“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英雄事迹,结合中小学生研学,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教材手绘书《邓稼先的故事》、两弹城读本《少年强·中国强——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研学实践教育》等研学读本。通过让青少年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看红色表演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研学的参与性、互动性,不断扩大“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两弹城,这个诞生大国重器、催生红色精神的神秘之地,在红色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推动下,正在焕发出新时代催人奋进的万丈光芒。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文旅融合经典案例、四川文旅名镇光环于一体的两弹城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李晓燕〔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梓潼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

王 应(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