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26亿、前高管唱衰,斑马智行IPO路在何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20:49 2

摘要:8月20日,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合孵化的智能座舱龙头企业,在递交招股书次日便因前CFO夏莲的“炮轰”被推上舆论风口。

导读

斑马智行赴港上市,亏损26亿,前CFO“呛声”管理层引争议。

8月20日,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合孵化的智能座舱龙头企业,在递交招股书次日便因前CFO夏莲的“炮轰”被推上舆论风口。

尽管头顶“中国最大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商”的光环,但连续三年超26亿元的亏损、对阿里上汽的高度依赖,以及前高管对业务模式与高管品行的犀利指控,让这场资本盛宴蒙上阴影。

行业龙头的AB面:先发优势与盈利困境并存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斑马智行的诞生颇具战略眼光。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斑马智行,试图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抢占产业变革先机。依托阿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上汽集团在整车制造与供应链的深厚资源,斑马智行迅速成长为行业标杆。

招股书显示,2024年斑马智行以7.41亿元收入、7.8%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市场首位,其解决方案搭载量突破800万辆,覆盖14个国家的主机厂。灼识咨询数据印证了其行业地位:按搭载量计算,斑马智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其他所有供应商。这一成绩背后,是公司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2022至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分别达35.2%、38.7%与41.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先发优势并未转化为盈利能力。2022至2024年,斑马智行分别亏损8.78亿、8.76亿、8.4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26亿元。尽管2025年一季度亏损收窄至1.2亿元,但持续的失血状态仍令市场疑虑重重。公司解释称,亏损源于“前期技术投资、战略定价策略及早期业务线培育”,但这一说法难以掩盖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矛盾:在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的背景下,斑马智行仍未找到规模化盈利的路径。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市场格局的剧变。2020年后,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崛起,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跨界入局,传统车企如吉利、比亚迪亦加速自研车机系统。斑马智行虽与60余家主机厂建立合作,但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风险逐渐显现。2022至2024年,其来自上汽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4.7%、47.4%、38.8%,尽管呈下降趋势,但2025年一季度又回升至47.8%。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客户关系,使其在主机厂自研趋势下显得被动。

前CFO“炮轰”老东家:业务前景、高管品行遭质疑

就在斑马智行冲刺IPO的关键节点,前CFO夏莲的一则朋友圈截图引发轩然大波。这位2023年离职的高管直指三大核心问题:其一,对业务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公司“在群狼环伺的市场中已失去先发优势”;其二,指责IPO是“圈钱游戏”,直言“不愿为上市委曲求全”;其三,痛斥部分高管“人品与行径令人不齿”,虽未点名,但矛头直指管理层决策。

夏莲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从财务数据看,斑马智行的营收增长已显疲态: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8.72亿、8.24亿元,2024年甚至出现同比下滑。尽管公司强调“AI战略”将带来新增量,但2024年推出的“元神AI”大模型尚未形成实质性收入贡献。IDC报告虽称其AI能力位居行业前列,但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斑马智行在供应链端同样深度绑定阿里。2022至2024年,其对阿里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3.5%、58.4%、50.5%,涉及云服务、软件授权等关键环节。这种“既当客户又当供应商”的模式,虽能保障技术落地,但也加剧了利益输送的质疑。招股书坦言:“若与阿里或上汽的关系恶化,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面对质疑,斑马智行在招股书中试图淡化风险。公司称客户集中是“发展初期的战略选择”,并强调已拓展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客户。但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仍贡献92.2%的收入,其中上汽占比近半,转型成效尚待观察。

AI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尽管争议缠身,斑马智行的IPO仍被视为智能座舱赛道的重要风向标。根据计划,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加强AI与大模型研发、拓展国内外市场份额、潜在并购及补充运营资金。其中,“元神AI”的迭代升级被置于首位,凸显公司押注AI的决心。

灼识咨询预测,到2030年,AI驱动的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占比将达35%-40%。斑马智行试图通过“All in AI”战略,将大模型能力嵌入座舱交互、内容服务、车载生态等环节,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然而,AI转型需要持续“烧钱”。2024年,斑马智行研发费用达3.41亿元,其中AI相关投入占比超60%。若要实现“元神AI”的商业化突破,公司需在数据积累、算法优化、生态合作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此次IPO若成功,无疑将为其提供关键弹药。

此外,分拆上市也被视为斑马智行增强独立性的契机。作为阿里与上汽的合资企业,其过去在决策流程、资源调配等方面或受掣肘。分拆后,公司可更灵活地拓展合作伙伴,甚至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

不过,资本市场是否买单仍存变数。截至2025年一季度,斑马智行现金及等价物仅余4.2亿元,若按当前亏损速度,仅能支撑一年。若IPO进程受阻,其资金链将面临严峻考验。

斑马智行的IPO之路,折射出智能汽车赛道“高投入、长周期、强竞争”的典型特征。背靠巨头虽能获得资源加持,但过度依赖也暗含风险;AI转型虽是未来方向,但商业化落地仍需跨越鸿沟。

对于这家估值220亿元的独角兽而言,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讲好“亏损换未来”的故事,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布局,将成为其能否叩开港股大门的关键。

来源:智趣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