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文官集团敢跟皇帝硬刚,到了清朝怎么就变乖了?听话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8:29 2

摘要:明朝的文官士大夫,为什么到了清朝就变乖了?听话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敢跟皇帝硬刚的文官集团士大夫!怎么到了清朝,一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了!这就要说到明清政治体系的变化。虽然清朝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明清两朝的政权结构其实差别很大。

明朝的文官士大夫,为什么到了清朝就变乖了?听话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敢跟皇帝硬刚的文官集团士大夫!怎么到了清朝,一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了!这就要说到明清政治体系的变化。虽然清朝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明清两朝的政权结构其实差别很大。

明朝初期的时候,文官集团的势力是比较小的。洪武朱元璋、永乐朱棣两朝都是北伐蒙古战争不断,这就造就了一大批武官勋贵集团!这些开国功臣武将牢牢把持着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明朝文官集团士大夫团体,在这个时候更像是一个打工仔!还没有进入到朝廷统治力量的核心管理层里面去。

所以,你看明朝这个时期的文官士大夫还是比较听话的!明朝皇帝想干什么事,基本都能办成。比如:朱元璋违背祖宗立法的废除宰相制度。文官士大夫虽然嘴上不服气,但还真不敢硬刚朱元璋!要不然会被老朱廷杖剥皮抽筋。这个时候整个明朝的行政办公效率也比较高!大明皇帝能调动全国的资源。这时期的明朝也是蒸蒸日上,国力非常强盛。

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大明战神给了皇权和勋贵集团以毁灭性的打击。大明军队溃散、武将战死、大明皇帝被俘去瓦剌留学。紧接着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拥立新皇帝朱祁钰上位整顿大明军务,并且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开国文官武将勋贵集团彻底陨落。尤其是于谦被杀后,一些“吃干饭”的文官趁机上位。实际上从这一刻开始,明朝就开启了文官集团势力膨胀的第一步。

《土木堡之战》后,除了文官士大夫集团自己内斗之外,大明内部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牵制住文官集团了。即使后来的大明皇帝,不停的加强锦衣卫、东厂、甚至增设西厂!也根本无力扭转文官士大夫集团一手遮天的步伐。少数能力极强的皇帝,可以把文官集团士大夫分裂成两派,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比如:嘉庆皇帝!

但是,明朝大部分皇帝并没有这个管理驯服能力!比如:万历皇帝只能靠罢工30年不上朝去表达抗议。

到了明朝崇祯末年,在小冰河时期罕见的天灾面前,崇祯帝朱由检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去缓解大明危机。崇祯帝励精图治想要改革,驾驭不了文官士大夫!文官士大夫看一看张居正和于谦的下场,也没人敢效忠!

对于明朝文官集团士大夫来讲:“只有像闯王李自成刀架在脖子上!他们才能摆正姿态,掏出银子赈济灾民。”

而满清入关入主中原后,那些明朝文官士大夫“换了一家公司”又在清朝做官!现在的他们没有话语权,只是满清其中的一股统治力量。

清朝皇帝身边除了文官士大夫集团之外,还有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满族勋贵集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八旗是清朝的国本根基,文官士大夫集团只是打辅助!满清能做到这一切,跟清朝的权力结构是分不开的。

清朝是中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完成了最大的历史使命,就是奠定了现在的大一统版图疆域,整合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几百年的历史纷争!这也是清朝最大的历史功绩。

清朝以满族不足百万人口,打败了上亿人口的汉人明朝,意味着他一定是以小博大。这就促使清朝以满八旗和蒙八旗为国本根基,联合汉族文官集团士大夫和其他少数民族王公宗教领袖,大家形成一个统治集团!共同统治庞大的中原王朝。

女真族满八旗贵族得到了最大的收益,但是文官士大夫阶层也获利不少。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三旗贵族团体始终牢牢把持着清朝的刀把子。汉族文官士大夫集团,和其他统治阶层基本没有统兵权。

在清朝前期,由于满蒙八旗还未掌握统治管理技术。所以,汉人文官士大夫还能有部分话语权,也能出现政治人物。比如:张廷玉这样配享太庙的文官士大夫领袖占据高位。

到了乾隆时期,以和珅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已经可以在税收治国理政上和汉族文官士大夫平分秋色,汉人文官士大夫阶层就被彻底打压了。

汉人文官士大夫集团再抬头的时候,就是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金田起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些满清汉臣四大中兴之主崛起走出台前,满清用文官士大夫以汉制汉镇压太平军。

当太平天国农民军重创八旗军满清权贵势力之后,清朝对于中原王朝地方的压制逐渐崩塌!布防在全国八旗军兵力损失殆尽!汉族文官士大夫逐渐掌握了清朝地方兵权和治理权。汉人文官士大夫阶层也逐渐掌握了满清朝廷更多的话语权,从此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清朝版的《土木堡之变》。之后,清朝在《中法战争》和《甲午海战》几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中,汉臣士大夫集团都是各怀鬼胎。

所以,梁启超说“:中日《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敌日本一国。”

最典型的例子:是慈禧太后向八国联军十一国宣战,东南都抚直接互保,公然集体抗命不出兵!搞得事后慈禧太后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当《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出工不出力!也就很好理解了清朝治国理政的文官士大夫集团。

崇祯帝朱由检励志中兴之主,却成了亡国之君!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不都是这些文官集团士大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稀泥吗?他们贯穿明清两朝!

钱谦益:明朝东林党领袖却在清军南下时率先迎降,其"水太凉"拒投水殉国)、"头皮痒"接受剃发的典故,成为明朝遗民眼中文化变节者的象征。早年降清晚年又秘密资助反清势力郑成功,明清两朝来回横跳凸显其政治投机者。

张廷玉:编纂《明史》时,刻意淡化清军暴行,将扬州十日归咎于"乱兵所为"。

洪承畴:明朝叛臣!制定《五省经略规划》剿杀南明政权残余势力,将中原军事地理知识反哺清军。改造明朝"卫所制"为绿营体系,奠定清军汉军作战基础。

清朝末年新政改革的伪君子文官士大夫:徐桐、刚毅、阻挠维新《戊戌变法》导致改革流产,凸显士大夫阶层内部的分裂和守旧势力的顽固。

徐桐:同治帝师,极端仇视西学,宅门对联书“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支持义和团“刀枪不入”邪说,1900年主张处决反对宣战的大臣袁昶、许景澄,导致清廷外交灾难。

刚毅:军机大臣,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后疯狂反改革,声称“变法者,汉奸之谋也”。

在广东巡抚任上发明“捐输”名目,强征商民“防夷捐”!实则中饱私囊《清稗类钞》据载,其离粤时运银车达30辆。

张之洞:一面创办汉阳铁厂,一面又默许侄孙张润棠倒卖铁矿石给日本。《劝学篇》批判民权思想,却支持儿子张权参加立宪请愿。身为汉臣效忠清廷,镇压汉人革命起义、武昌起义前的搜捕!被视为“维护旧秩序”的代表。

曾国藩:满清理学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纵兵劫掠:湘军破安庆后屠城,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汉人男子十四岁以上皆死”!所得财物运回湖南购田置宅。处理《太平天国运动》时,为息事宁被讥笑为“曾屠户”。

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时,其外甥张士珩贪污炮弹采购款,致《甲午海战》中多艘战舰使用掺沙火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家族财产达40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一半,上海租界半数房产归李氏“积善堂”所有。

晚清文官集团士大夫贪腐盛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会顾国家之危亡?谁会管百姓之死活?何不食肉糜!

当闯王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京师无将支援无人可用,崇祯帝朱由检逼死在煤山!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只有太监和锦衣卫,明朝的武将吴三桂在山海关袖手旁观、京城周边的守城军无动于衷、明朝的文官士大夫早已无影无踪!

明朝的武将没有实权,都是文官士大夫在掌控!像兵部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实际掌握明朝兵马的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回想起明朝文官东林党的口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多么讽刺。

明朝的文官集团士大夫和清朝的文官士绅阶层都一样!500年来王朝更迭,贯穿明清文官士绅集团始终是最大的不动产。他们死灰复燃用毛笔蘸着民血、书写青史!将黄河水患、鸦片烽烟都换算成田亩数字。直到辛亥年的枪声击碎顶戴,这群“永恒的食利者”才惊觉:历史早已在账本之外,签下了文官士大夫无法涂改的判决书,留给历史评说。

你跟文官士大夫好好说话,他偏跟你犯浑!你要给他两巴掌,他就乖的跟孙子一样。

人们毕恭毕敬尊崇士大夫为文化人、老师、先生、学者、专家、教授、他整天跟你犯浑。

当闯王李自成刀架脖子上抄家时,文官士大夫把藏在家里的金山银山都搬了出来!

当清朝的屠刀和马鞭过来时,把他们统统降为奴才后,明朝文官士大夫集团就心满意足了。

文官集团士大夫效忠满清,依据《地方志》和外国《传教士》“十室九空”的记载。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至1864年间接死亡有1亿汉人。

来源:学社书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