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全国最“安逸”的城市成都,却呈现出中国车市最焦灼的现状——一批弱势品牌已经出局,舞台中心的“一哥”们也面临友商围剿、增长乏力的困境,但总有人能找到自己上升的势头,实现逆生长。
这几天,全国最“安逸”的城市成都,却呈现出中国车市最焦灼的现状——一批弱势品牌已经出局,舞台中心的“一哥”们也面临友商围剿、增长乏力的困境,但总有人能找到自己上升的势头,实现逆生长。
在正在举办的成都车展上,上汽乘用车两大品牌名爵和荣威火力全开:全新名爵MG惊爆上市,将半固态电池打到10万以下,24天订单突破4.5万台;荣威M7 DMH也开启预售,“小劳”外观惊艳四座,第六代插混技术亏电油耗同级最低。两个品牌虽然定位不同,但目标明确且一致,就是跻身国内主流市场。
目前,上汽乘用车销量稳步增长,去年国内销量在22万台左右,今年预计将超过30万台,明年在40~50万台,到2028年,将达到80万台。
笔者在成都车展见到了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这位汽车圈有名的“救火队长”,早在2014年就曾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彼时销量在18万辆上下,他带领团队开启了自主品牌的黄金时代,2020年实现全年销量65.79万辆,较上任之初增长265%。
2021年俞经民临危受命调往上汽大众,用三年时间将上汽大众打造为合资品牌转型标杆。去年8月他又回归上汽乘用车任常务副总经理,此时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业绩几乎掉回和10年差不多的水平。俞经民“重头再来”,要让荣威和名爵重回巅峰,他说自己“信心十足”。
笔者笑言,他是一员“福将”,让上汽乘用车再次回到上行通道。但俞经民表示,他很“幸运”,而且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幸运,更是“一群人的幸运”。
背靠上汽,荣威名爵打的是“富裕仗”
如今,大部分车企都在打价格战,俗称“贴面舞”,比对手大一点,配置高一点,价格便宜一点,就能挤进消费者的备选清单,抢占部分市场。但拼性价比是拼不出品牌防火墙的,领先转瞬即逝。
俞经民认为,必须要拿出能给市场带来“降维打击”的产品,让对手降价也赢不了,才能构建长久的优势。而这正是他和团队的“幸运”之一,因为背靠实力雄厚的上汽,上汽乘用车手里有很多王牌。
比如,决定用户第一印象的产品颜值,上汽既有享誉全球的前劳斯莱斯设计师约瑟夫·卡班,也有中国汽车设计的顶级人才邵景峰,他们为荣威和名爵打造出了不落俗套,且符合国人审美的色彩与造型,让人一见倾心。
“颜值是最重要的,相当于1,其他产品点都是0,必须先有1,后面无限加0才是有意义的。”俞经民表示。
再比如名爵MG4上的半固态电池和荣威M7上的第六代DMH插混技术,之所以能领先于行业,还能做到价格实惠,是因为上汽拥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相关领域了。
公开数据显示,10年来,上汽集团在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打造了“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上汽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等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有效专利累计超过2.6万项。
如今,依托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汽集团“七大技术底座”正全面跃迁升级进入2.0时代。
同时,基于上汽集团强大的体系能力和规模化能力,这些先进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上车,同时也具备更大的成本优势。
俞经民笑言,即使拼价格,他们也有更厚的底子,像名爵就有丰厚的海外利润做支撑,而对手往往是赔本赚吆喝,咬牙降价的。
找对路,激发人,短短一年就能起势
产品是品牌竞争力的核心,但仅有好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在当下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整个体系都须完成进化升级,才能爆发出最强战斗力。
在集团层面,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上汽转型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上汽乘用车作为大自主的重要板块,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企业上下都在倡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准则,一批像钱漾、陈萃这样的年轻干将被提拔至品牌领导岗位,为上汽乘用车注入更多活力和发展动能。
同时,企业的工作模式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向互联网和造车新势力学习,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提效。
俞经民透露,过去一款新车上市前3个月,才开始想营销策略,现在提前一年就要行动了。“研发、营销、传播都是同步的,在产品定义阶段,就要想好后续营销策略如何承接,保证力出一孔。”他说。
“而且我们非常听劝,8月5日全新MG4预售,小订就爆了。用户说9月5日上市大定,晚了,我们就提前到8月29日成都车展上市。用户跟我们讲,开学了想开车,我们就推出‘先行者计划’,拿出了500个优先提⻋的限量额度,满足用户需求。”
在渠道建设方面,名爵已拓展到全国400家门店和200家快闪店,同时打通了线上线下渠道;荣威也在加速推进“荣威M网”子渠道建设,以数据化、标准化提升终端服务体验。“我们离用户不再遥远了。”俞经民表示。
对于上汽乘用车的“异军突起”,笔者有一些惊讶,但俞经民表示,路子走对了,短短一年就能起势,从年销20万到年销80万,也是自然而然就能达成的成绩。
“市场上新老霸主总会迭代,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写在最后:
笔者非常认同俞经民说的一句话,“内卷终会停止,但竞争一直都在”,当汽车市场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鱼目混珠者逐渐出局,对于真正的强者,反而是崛起的最佳时机。
如今的上汽乘用车,集齐了天时地利,实现逆生长其实并不意外。在背后付出努力的,既有俞经民和他年轻的团队,也包括深耕多年的技术人员、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乃至线上线下渠道中直面用户的销售服务人员。
如俞经民所说,若上汽乘用车最终能够跻身顶流,那也是整个体系和生态的胜利,其中每一个人都功不可没。而反过来说,能够依托上汽这一强大平台,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助力荣威和名爵重回巅峰,也的确是这群人的“幸运”,毕竟不是所有踌躇满志的汽车人,都能达成所愿。
来源:水滴汽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