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阿姨,您的燃气灶即将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建议您尽快安排更换,同时建议加装自闭阀、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安全系数更高。”在东莞市常平镇东田丽园,东莞市常正管道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正燃气”)安检员小李边检查边科普安全知识。
常平镇联邦花园、常平广场“瓶改管”工程验收、通气仪式。
“王阿姨,您的燃气灶即将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建议您尽快安排更换,同时建议加装自闭阀、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安全系数更高。”在东莞市常平镇东田丽园,东莞市常正管道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正燃气”)安检员小李边检查边科普安全知识。
城市燃气作为现代都市的生命线工程,已成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与民生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尺。自2003年成立以来,“常正燃气”用科技织就智慧安全网,以温情服务架起民生连心桥,致力于为东莞东部的居民和工商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燃气服务。
科技赋能 智慧燃气守护千家万户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在常正燃气的科技赋能矩阵中,“三驾马车”并驾齐驱:CTI智能呼叫中心构筑起24小时的民生热线“966366”,年均21万通来电里承载着千家万户的需求。GIS地理信息系统将500多公里管网转化为数字模型,SCADA智能监控系统布设近百个压力监测点,实现管网“压力”的实时感知,配合激光甲烷检测车形成“一体化”监测网络。
其中,在工商业用户端,如有泄漏,燃气报警系统即刻触发多级预警响应机制——报警装置不仅现场发出声光警示,更通过线上将情况实时推送至企业安全监管平台。此时,工商业用户负责人、常正智慧中心同步接收预警信息,形成快速响应闭环,将传统被动处置升级为智能预警联动模式。通过构建“市政管网-居民户内-工商用户”三级监测体系,配合“激光巡检+地上物联感知+地下压力传感”的立体化网络,真正实现燃气安全风险从预警到处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从而提升城市燃气安全的防护效能。
此外,截至2024年,常正燃气已在500多公里的市政燃气管网以及重点用户等关键节点上安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近百台。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燃气管网AI智能实时监测。
旧改攻坚 破解民生“用气难”
联邦广场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层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长期依赖瓶装气。去年,常正燃气积极协调改造施工方,克服高层建筑户外立管安装、居民意见统一难等施工难题,通过“一户一策”方案化解居民疑虑,最终让900多户居民用上安全便捷的管道天然气。
“以前换煤气罐要自己扛上18楼,现在旋钮一拧就有火,还能选装报警器,睡觉都踏实了!”李叔感慨称。
目前,常正燃气通过技术攻坚与服务创新,以置换、改造方式完成50个小区天然气改造项目,惠及2.8万户居民家庭,为城市更新注入温暖底色。
应急铁军 风雨无阻的“燃气守护者”
常正燃气市级应急救援队构建起“半小时应急圈”:22台专业抢险车辆(含1台三联用消防车)24小时待命,并配备手持激光检漏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去年,应急队伍累计完成应急出险百余次,平均到场时间16分钟,用速度与专业守护城市“生命线”。
2025年一天凌晨1:57,常正燃气收到风险提示,发现某段主干管网压力骤降。管道附近是车流量密集的公路,周边有多个工厂,一旦燃气扩散遇明火,后果不堪设想。
抢险队伍15分钟抵达现场,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关闭上下游管道阀门、检测燃气泄漏浓度、疏散周边人员并设置警戒区域。抢修组携带激光甲烷遥测仪等设备配合GIS锁定泄漏点,连续作业1小时完成抢修。3:50,管网恢复供气,用户用气未受丝毫影响。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保卫战中,抢险队员以厘米级精度完成“微创手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燃气守护者”的责任担当。
从晨光熹微的早餐摊到灯火通明的万家厨房,常正燃气的“蓝火焰”始终温暖着莞邑大地。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受访者供图
来源:南都N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