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少壮派军官,硬刚日本军部,如何强行策划实施“九一八事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7:00 3

摘要:1929年5月,木曜会与二叶会合并,成立了“一夕会”。这是大约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两年发生的事。一夕会的成员共有40名左右,成员包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到第25期的学生,除了二叶会、木曜会的会员外,还有后来在陆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少壮军官武藤章、田中新一、富永恭次等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29年5月,木曜会与二叶会合并,成立了“一夕会”。这是大约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两年发生的事。一夕会的成员共有40名左右,成员包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到第25期的学生,除了二叶会、木曜会的会员外,还有后来在陆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少壮军官武藤章、田中新一、富永恭次等人。

这里重新列举一下主要成员的名字:

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东条英机、河本大作、山冈重厚、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渡久雄、工藤义雄、山下奉文、桥本群、铃木贞一、石原莞尔、根本博、村上启作、土桥勇逸、铃木率道、牟田口廉也、武藤章、田中新一、富永恭次等。

这些人后来在侵华战争中均名声大噪。

1、一夕会的使命

在一夕会的第一次聚会上,做出了三项决定:刷新陆军的人事;武力解决满洲问题;拥立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林铣十郎这三位非长州派的将级军官。首先是掌握陆军中央的要职。永田、小畑、冈村(均为45岁、陆军大佐)三人在一夕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永田是他们的核心人物。

一夕会成立时正值田中义一内阁的末期、浜口雄幸内阁成立前大约一个月。田中内阁的陆军大臣是白川义则(爱媛县人),浜口内阁的陆军大臣是宇垣一成(冈山县人)。白川、宇垣都处于曾出任陆相的长州籍的田中义一影响之下,所以一直被视为继承长州派的人物。

在一夕会的决定中,首先,刷新陆军的人事意味着把一夕会的成员安插到陆军中央的要职,将田中、白川、宇垣等长州派的势力排挤出陆军中央。此外还包括在陆军中央的职位上推动自己领域的各上司相互合作,以实现一夕会制定的方针。

其次,在武力解决满洲问题上继承了二叶会、木曜会的主张。从一夕会成员的行动来看,木曜会占领满蒙的方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相当广泛的共识。这一方向实际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其含意乃是否定中国在满蒙地区的主权。这直接导致了满洲事变的发生。比如,根据根本博的回忆,同年底,永田、东条、石原、铃木贞一、根本等人决定“以武力驱逐张学良”,并分别游说上司,在陆军内部酝酿了动武的气氛。

拥立荒木、真崎、林铣这三位非长州派的将级军官与排挤田中、白川、宇垣等人的势力有关。荒木、真崎、林铣这三人中,核心是佐贺县人真崎,荒木是和歌山县人(生于东京),林铣则来自石川县,但二人与真崎关系甚笃,并且通过真崎的关系,与宇都宫太郎、武藤信义等佐贺派关系密切。而佐贺派属于与长州派田中义一相对立的上原勇作的派系,尤其与田中、宇垣嫌隙颇深。

田中和上原曾经因1924年推选清浦奎吾内阁陆军大臣一事发生分歧。田中推举宇垣,而上原推举佐贺派的福田雅太郎(长崎人),最后,上原失败,宇垣当选陆军大臣。两年后(宇垣任陆军大臣期间),围绕接任参谋总长河合操的人选问题,上原和宇垣又产生了意见分歧。

上原推举武藤信义(佐贺人),宇垣则推举自己一派的铃木庄六(新潟人),此次,同样上原落败,铃木庄六就任参谋总长。不过,在翌年1927年白川担任陆军大臣的时候,武藤(信义)在上原的支持下就任教育总监一职,这是陆军的三大要职之一。

这样,真崎、荒木、林铣属于与田中、宇垣一派相对立的上原的佐贺派。也就是说,推举真崎等人意味着永田等人的一夕会站在反田中、宇垣的立场。

此外,1928年,长州籍实力派人物津野一辅去世,翌年,田中辞去首相一职后不久病死,在此过程中,宇垣开始正式形成自己的派系。津野一直被视为长州派内田中的继承人。宇垣与同期的铃木庄六、白川义则二人联手,从陆军中央的军官中把金谷范三、畑英太郎、南次郎、阿部信行、二宫治重、杉山元、建川美次、小矶国昭等人拉进自己的阵营,形成了宇垣派。他们都不是长州人,所以陆军的主流从长州派变成了宇垣派。此后,长州的菅野尚一和松木直亮等人一直没有就任要职。

一夕会是在津野死后宇垣派正式形成的背景下成立的,并且提出了刷新人事,由此可见,它也是对抗宇垣派的一项举措。

关于一夕会的核心人物永田和真崎的关系,现有五封永田写给真崎的书信,其中四封是一夕会成立之前寄出的。这四封信写于1928年底到1929年1月之间,主要内容是关于二叶会的山冈重厚、工藤义雄(均为一夕会成员)就任陆军中央课长职位的疏通工作。

当时,真崎任弘前市的第八师团长。永田在信中说,自己正在做各种工作,以便让山冈、工藤就任陆军省补任课长或者教育总监部第二课课长的职位,委托真崎帮助向陆军中央做疏通工作。

此外,永田还告诉真崎:自己正在与人事局局长川岛义之、教育总监部本部长林铣十郎等人协商;在满洲已经得到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的帮助等等。进而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判断。

他预料,田中、宇垣派会“策划”陆军省征募课课长的后任人选,需要采取对抗措施,以“遏止”这样的事态发生。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陆军的领导层(田中、宇垣派)心里”。

川岛、林铣、秦这三人与真崎之间,关系虽有深浅之分,但都有联系。根据推测,永田与真崎等人关系比较密切。而且,真崎从1929年7月起担任东京的第一师团长,当时,永田是该师团步兵第三联队长,东条是该师团步兵第一联队长,三人似乎关系紧密。

在确定了上述一夕会的方针以后,永田等人首先正式着手谋求掌控陆军中央的要职。

一夕会成立三个月之后的1929年8月,冈村宁次得到了陆军省人事局补任课课长的职位。补任课课长掌握着整个陆军佐官及以下级别人事大权。为了确保补任课课长一职,当时一夕会做了什么样的工作,目前不得而知,但恐怕一夕会的成员对各方面都做了工作。一夕会通过担任补任课课长的冈村宁次,正式开始掌握陆军中央的各个职位。

1930年8月,永田铁山就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军事课课长实质上对预算分配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不仅是军政部门,也是整个陆军中最为重要的、拥有实权的职位。此外,渡久雄就任参谋本部欧美课课长。

接着,九一八事变前的1931年8月,松村正员就任陆军省征募课课长,饭田贞固就任马政课课长,村上启作就任军事课高级课员,铃木贞一就任军事课中国班班长,东条英机就任参谋本部动员课课长,武藤章就任作战课兵站班班长,矶谷廉介就任教育总监部第二课课长。此外,一夕会推举的将级军官之一荒木贞夫就任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这些都是一夕会在陆军中安插的成员。另外,当时真崎从第一师团长调任台湾军司令,林铣十郎从前一年的12月开始就任朝鲜驻屯军司令。

这样,一夕会成员几乎掌握了陆军中央全部主要实权职位。由此可见,一夕会利用冈村就任补任课课长一职的机会,迅速推动了人事的安排。可以说,他们在当时已经设想到,不久将要动用武力。

另外,1928年10月,石原莞尔就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翌年5月,板垣征四郎就任关东军高级参谋。

虽然这些是冈村宁次就任补任课课长之前发生的事,但是当时一夕会成员加藤守雄担任补任课课员,应该是他做了工作。

1931年9月爆发满洲事变时,陆军中央以及关东军中的一夕会成员(包括二叶会、木曜会)的人员部署如下。

一夕会的少壮军官基本占据了各部门被视为主要实权职位的课长或者班长的职位。

同时,还安插了在陆军大学担任教官的小畑敏四郎、铃木率道以及担任陆军兵器本厂附一职的富永恭次等人。一夕会正是以这样的阵容迎来了满洲事变。

3、九一八事变的方案

1931年3月,参谋本部情报部草拟了一份报告《昭和六年年度形势判断》,主张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满蒙问题。这份报告在4月获得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正式批准,并通知到关东军等各个相关机构。

同年6月,为了讨论这份报告的对策方案,成立了所谓的五课长会议,决定了《满洲问题解决方针大纲》。其中,包含了暗示一年后可能在满蒙行使武力的内容。五课长会议由永田铁山(陆军省军事课课长)冈村宁次(补任课课长)、山肋正隆(参谋本部编制动员课课长)、渡久雄(欧美课课长)、重藤千秋(中国课课长)五人组成。

此后,从8月开始,取代山肋担任编制动员课课长的东条英机加入会议,还有今村均(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矶谷廉介(教育总监部第二课课长)也新加入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在七位课长中,永田、冈村渡、东条、矶谷五人是一夕会的成员,这一会议(七课长会议)强烈地反映了一夕会的意向。

满洲事变爆发之后,陆军大臣南次郎和参谋总长金谷范三等人支持内阁不扩大方针的时候,七课长会议也违抗上级的指令,呼应关东军板垣等人的行动,使陆军中央支持他们同年(1931年)4月13日,由于浜口雄幸首相健康状况恶化,民政党浜口雄幸内阁宣布总辞职,次日,民政党第二次若槻礼次郎内阁成立。随之,陆相由宇垣一成变为南次郎。金谷范三留任参谋总长。南、金谷二人均为宇垣派,此外,杉山元担任陆军次官,二宫治重担任参谋次长,小矶国昭任军务局局长,建川美次担任情报部部长,所以,宇垣派占据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几乎所有的要职。

《昭和六年(1931年)形势判断》是在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建川美次的领导下,由欧美课课长渡久雄、中国课课长重藤千秋、俄国班班长桥本欣五郎、中国班班长根本博等情报部的核心成员拟定而成。

除了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外,它又提出了需要解决满洲问题和三个策略方案。

第一阶段,是在中国主权下建立亲日独立政权的方案;第二阶段,是建设独立国家的方案:第三阶段,是占领满蒙的方案。

在这些核心成员中,渡、根本、武藤三人是一夕会成员,这些形势判断应该以某种形式反映了一夕会的意向。

为了讨论这份《形势判断》的对策方案,于6月11日开始召开五课长会议。这个会议于6月19日拟定了对满蒙方针的草案。

在这份五课长会议草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讨论,最终形成了《满洲问题解决方针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为了缓和张学良政权在满洲的排日方针,陆军省将努力与外务省开展合作,但是,如果排日行动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不得已采取军事行动”;为了解决满洲问题,需要得到国内外的理解,为此,要在“大约一年内,即在来年春天前”争取广泛的理解,同时努力让关东军高层“在未来的一年中隐忍自重”,并避免卷入排日纠纷。

也就是说,实质上,《大纲》决定了准备一年后在满蒙行使武力。

这个方针得到了陆军省、参谋本部首脑的批准,并传达到了关东军。此时,可以说,南、金谷等陆军中央的首脑也同意在满洲略微行使武力。不过,对于宇垣派的陆军首脑来说,这完全是为了确保既得权益,因此只是想要行使有限的武力,与永田等人的一夕会方向并不相同。但是,实际上没有等到一年之后,大约三个月后的9月中旬,便发生了柳条湖事件。

外务省亚洲局第一课课长守岛伍郎曾经与五课长会议的多名成员进行过交流,他后来对《大纲》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关于在满洲的军事行动,想要获得国际上的理解,实际上一两年是做不到的,尽管如此,为了让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同意行使武力,他们写了一篇乍看似乎非常稳妥的作文。这种见解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的。

在这个《大纲》获得批准以后,以永田为首的五课长会议于同年7月拟定了军队司令官及师团长会议上的陆军大臣训示方案。方案中也提到了满蒙问题:满蒙地区与帝国生存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近来这一地区的形势对帝国日趋不利,使事态越来越严重,实为遗憾。8月,陆军大臣训示颁布后,受到了各报纸以及执政党民政党等的强烈谴责,认为这个部分故意让满蒙问题重大化。

4、策划九一八事变的过程

另一方面,关东军的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对武力解决满蒙问题和占领整个满洲,早已蓄谋已久。

在世界经济危机前的1929年6月,石原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1931年5月,撰写了一篇《满蒙问题私见》的文章,文中认为,解决满蒙问题的方法就是“将满蒙变为我之领土”,应该“通过谋略创造机会,由军部主导,强行推动国家”。

石原、板垣等人根据这些文章,正式着手筹划在柳条湖实施谋略,发动战争,并决定9月下旬采取行动。石原、板垣等人与永田、冈村等一夕会核心成员进行了密切合作。当时,永田针对关东军策划的谋略曾发言称:

“既然现场(关东军)说必须今年秋天,那就应该听从现场的意见”。

其间,发生了所谓的“三月事件”。当时正值《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草拟。这个事件是计划发动政变,建立以宇垣陆军大臣为首的军事政权,但最终没有得到宇垣的同意,以未遂告终。它是以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重藤千秋、参谋本部俄国班班长桥本欣五郎等人为中心的佐官一级陆军中央军官和民间右翼大川周明等人密谋策划的。

一般认为,参谋次长二宫治重、情报部部长建川美次、军务局局长小矶国昭也曾经赞同这个计划。当时,浜口首相遇刺后,币原喜重郎外相临时代理首相一职,但由于他在答辩中失言,国会发生了混乱。而这也是此次政变计划的背景。但是,3月10日,浜口首相带病出席了国会会议,国会混乱由此暂时平息下来。

政变计划也传达到了永田军事课课长和冈村补任课课长,但根据冈村的日记,他们从一开始就“劝告其慎重”,“一开始便判断陆军最高首脑不会同意,并进行了劝导”。

不过,据说,当时永田拟定了一份所谓的政变计划书,称为《永田笔记》,后来在陆军内部成为问题。这个《永田笔记》,是由于小矶军务局局长听取大川所说的计划方案后,责令永田研究一下计划的前后一贯性而拟定的,根据小矶的证词,当时永田做了这样的答复:

“如此暴行断然不可。但是,既然局长命令研究一下计划的前后一贯性,虽非所好,亦应研究。不过,我明确表示绝对反对这样的方案。”

另一方面,7月上旬,在中国吉林长春北面的万宝山发生了一起事件。侨居在这里的朝鲜人与当地农民发生了纠纷,日本领事馆警察与中国保安队在干预这场纠纷时发生冲突,最终发展为朝鲜的排华暴动和中国激烈的排日谴责。这就是万宝山事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发生了中村大尉事件。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课员中村震太郎大尉、井杉延太郎预备役曹长等人在满洲西北部的兴安岭一带进行军事地志勘查活动,其间失踪,后来得知,6月下旬被当地的中国士兵处死。这类事通常都不会马上公布,但8月17日消息解禁,各大报纸一齐报道了这个事件。此前,各大报纸都批评陆军大臣煽动对满洲的危机感,此时许多报纸都表明了对华强硬的姿态。

另外,政友会首席总务森恪于8月31日在政党幕僚等人参加的聚会上,做了主张“发动国力”的满蒙视察报告。进而,《东京朝日新闻》也于9月8日刊登了一篇社论,希望“团结合作,发动国策”。

同一时期,在8月的人事调动中,今村均陆军省征募课课长就任作战课课长。这是参谋本部最重要的实权职位。这一调动是永田军事课课长的安排。今村希望调到部队,永田直接说服他就任作战课课长。虽然今村不是一夕会成员,但是,二人同在军务局担任课课长,今村受到永田的赏识。今村就任作战课长后,成为七课长会议的成员之一,还加入了后来统制派的前身——永田团体。

今村调任作战课课长时,担任部长的建川(从情报部部长调任)交给了他一份上述的《满洲问题解决方针大纲》,并指示他按照此大纲,在8月内完成作战的具体方案。当时,建川还附带说,政策上的具体方案将让军事课课长永田来拟定。如发生柳条湖事件时,虽然建川似乎考虑关东军从9月27日开始行动,但从这里他把拟定具体方案的期限定在8月底来看,当时他赞同9月下句在满洲开始行动的计划。

石原、板垣等人本来计划9月下旬实施他们的谋略,但9月上旬外务省接到了奉天领事馆的消息,称关东军少壮军官正在酝酿在满洲挑起事端。

9月11日,昭和天皇向陆军大臣南次郎询问了军纪情况。这是元老西园寺公望的意见,他当时担心陆军的动向。另外,9月14日,张学良对中村大尉事件表示了遗憾之意,并表示希望和平解决。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合举办的省部首脑会议考虑到天皇的意向,命令作战部部长建川美次赴满洲阻止关东军的行动。建川于次日经北九州赴满洲。据说,此时建川自己以为关东军将在27日行使武力。

关东军的石原、板垣等人,接到桥本欣五郎关于陆军中央动向的消息后,急忙将行动时间提前到了9月18日夜晚。

(正文完)

来源:常棣tand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