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的要求:中国做不到!西方设定的规则:五道障碍绝地收割中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7:00 1

摘要:美国副总统万斯日前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举行的一次峰会上演讲时称全球化已经失败,中国已经从价值链最底端成长为高端产业链掌握者,这与原先设定的情况不一样,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正在崩溃,未来极有可能被中国的多极化体系代替!

美国副总统万斯日前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举行的一次峰会上演讲时称全球化已经失败,中国已经从价值链最底端成长为高端产业链掌握者,这与原先设定的情况不一样,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正在崩溃,未来极有可能被中国的多极化体系代替!

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出现的话,美国这套体系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是成功的,因为美国联合西方各国设置了超过五道收割体系来阻止各国向高端产业链发展。没有一个国家突破,中国是一个例外,14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工业化,基本敲响了西方世界的丧钟!

3月18日,万斯在华盛顿特区演讲时提到了美国全球化战略是失败的,他谈到了美国制造商、创新者和企业高管心中所关心的问题,以iPhone制造为例称:

全球化的理念是,富裕国家将在价值链上进一步发展,而贫穷国家则制造更简单的东西。你打开一个 iPhone 包装盒,上面会写着'Designed in Cupertino, California'。

现在这个信息有点差别,不过也差不多“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xxx”,这个XXX就是生产地,比如中国或者印度等。随后万斯话锋一转,但是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生产地特别是中国早就学会了研发、设计与制造整个体系。

以前美国认为他们不具备这些技能,但很明显美国错了,中国并没有在低端产业链上按美国的设定的程序在运行,而是在向高端产业链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运行。目前的美国高端研发与设计受到中国挤压,而制造产业链早就被移出了美国。

美国唯一可以依赖的科研与创新也正在快速失去,对于来自廉价生产力制造的产品、低成本的产业链正像毒品一样让美国上瘾。而中国正在创新、构建新事物、革新旧的技术公式,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美国的全球化失败了!万斯认为全球化并不是减少全球不平等,而是维持不平等,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经济等级制度,让富裕国家保持对最有利润的领域的控制,而将贫穷国家困在低价值生产的从属地位。

万斯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他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代表,万斯出身在一个父母离异,母亲是吸毒者的贫困家庭,入伍当过兵,后又上耶鲁大学法学院,逐步走上政治道路,一路走来就是屌丝逆袭的典型,现在却认为美国没有封死其他国家的上升之路,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万斯轻飘飘一句话就能定义美国已经失败,各位可千万别认为美国这是给全球各国崛起留下了豁口,事实上为了保证“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最有利润的领域的控制,将发展中困在低价值生产的从属地位”设置了五道以上的关卡,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突破成功!

可以说美国这套策略非常成功,至于中国么,那完全就是一个意外!对于中国来说,几千年来都是全球第一,现在只不过是即将回到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而已!不过大家肯定不知道的是在这个重回巅峰的过程中,中国那是付出了无数艰辛与努力!

相信有很多网友都认为,全球化就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链,那是美国对全世界的恩赐,现在中国发展了却要围剿美国,是不是算恩将仇报、毫无感恩之意的做法?事实上这完全是误解甚至可以无知来形容,因为美国需要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产业链配合才能击败日本崛起的挑战。

从1971年开始,日本工业化已经初步完成,各位别惊讶,那是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的红利,为了支持朝鲜战争,美国就近补给的原则,日本工厂接了大量不急物资的订单,日本战后第一波红利就是朝鲜战争带来的。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发展了二十多年后,日本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加上日本极其低廉的劳动成本,大量工业产品开始反向出口美国。

出口规模越来越大,顺差从1960年代的几亿美元激增至1980年代的200多亿美元,到1980年代中后期甚至达到了500亿美元。逆差的主要产品钢铁、彩电、数控机床、汽车、半导体等美国优势主导领域,这些原先都是美国的优势产品,现在的美国制造被日本制造打压得抬起头来,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美国实施几项操作:

短期策略:贸易制裁,“301”调查大棒,打击日本出口;中期策略:《广场协议》和单边贸易竞争法案,迫使日元升值;中长期策略:劳动密集度很高、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规避环保与成本;

日本是美国发起301调查最多的国家,1985年中,USTR(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301调查,迫使日最终较大让步;1986年,《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1991年续签到1996年到期,日本半导体产业差点全军覆没。

1985年9月,G5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如果日元不升值,美国威胁联合欧洲发起对日本经济制裁。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当月,美元日元汇率达到236.5,到1990年底达133.89,美元贬值了一倍。导致日本制造业出口陷入瘫痪,日本大量出口型企业遭遇破产。

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经历了“失去的30年”!日本是让位了,但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成本急剧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1960年代末,美国民主党总统约翰逊提出 “伟大社会” 构想,多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底层民众福利;同时随着工会影响力的扩大,工人为争取更高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不断进行谈判和罢工,也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为了保证竞争力,各大企业在1980年代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策略,将劳动密集度很高、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比如东南亚与中国,刚好中国那会改革开放,所以趁着这波东风吸引了不少来自美国以及日本的外资,因为当时日本也因为美国的打压有降低成本的需求。

产业链转移,各国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转化剩余劳动力,生产并出口商品,获得外汇,这钱肯定是越挣越多是吧,这逻辑确实是这样,事实上也是如此,不够这天下的钱哪有那么好挣的,美国与西方国家层层设置障碍,最后能从中挣到钱并完成产业升级成功崛起的国家也就只有中国一个!

第一道障碍就是设备升级,美国与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一轮产业升级,大量淘汰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基本都投入了这个循环。这也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能力自行升级设备,按欧美的设定,中国一直都将使用美国与西方淘汰的设备,要么就采购价格高昂的新设备。

第二道障碍就是各种标准,光管理标准ISO就9000,9001,14000,27001,50001......很多个,这些流程确实是规范公司管理流程,但制定这些标准以及审核的却都是国外企业,钱就被挣走了!除了ISO外,还有CE认证、ROHS认证、UL认证、FCC认证......你不要奇怪,这些标准都是国外制定的,比如UL认证,还得分系列,不同系列就得增加列明,每年得交钱维护,是不是还被突击审查。

第三道障碍是环保,随着社会发展,环保也就成了必须要治理的任务,欧美国家经历了一轮发展,环保体系与设备都已经齐备,就等着发展中国家到这个时候,一个是自行环保升级,那就得向欧美购买环保设备或者自研,大部分国家都没能力自研,只能购买了事,这是环保领域的第一个坑。

要是不在意污染不是就没关系了吗?比如像印度这样,高污染,天天雾霾也不在意,勒紧裤腰带给欧美做产品不行吗?答案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欧美国家会设置各种准入门槛,比如碳排放标准以及可以用来交易的碳汇,你排放二氧化碳了,你得购买碳汇中和。要是不达标那就乖乖的治理吧。

从1880年到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值

另一个是以治理全球变暖绑架发展中国家,套路很简单,现在的全球变暖主要是欧美国家在上世纪发展时排放的二氧化以及其他温室气体造成的,现在却把目前排放最大的中国和印度拎出来处理写保证书,中国和印度立马就炸毛了,这是中印罕见的站在一起的时候。但市场在人家那里,最后低头的还是后进者,该交钱交钱,该治理治理。

第四与第五道障:战争威胁与金融收割

为什么战争与金融收割放在一起说?原因很简单,这俩工具一般都是嵌套配合使用的!金融收割就是美国加息与降息的套路,还有美联储发行美债也是一部分,不过与这个制造业收割套路似乎有点远,就不详述了。

产业转移初期,各国外汇储备非常少,但是购买设备购买原材料都需要外汇,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外资,此时美联储就会降息促进资金流动,取得外资贷款,比如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取得贷款后就是发展生产,当地经济欣欣向荣。

在持续发展多年后,当地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当美联储认为条件成熟时就会进入一波加息过程,大量企业会因为要求归还贷款而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等到这是美联储又来一波降息,市场上美元流动性增加,大量美元资本过来一股脑儿将优质资产收购了,敢情是忙了十年,美联储一朝操作就全成了美资!

这个经典操作有三次,1980年代末针对拉丁美洲的收割,1980年代末针对日本的收割,还有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每次都是让当地经济哀鸿遍野,拉美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已经失去了三十年,东南亚国家到现在经济还半死不活。这个工具威力太强大,后遗症非常严重,基本上被收割后的国家就一蹶不振了。

要是降息和加息效果不好,那还有后招呢!比如挑动战争,俄乌战争就是一个最佳案例,这次战争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收割俄罗斯与欧洲,对于欧洲的收割是成功了!俄乌战争让欧洲资金疯狂出逃,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制造业也因为能源成本急剧上升濒临破产,美国吃了一波资金涌入的红利,还打掉了欧元这个威胁,甚至还收割了部分欧洲优质资产,这个一箭三雕的操作,你服不服?

除了这些常规收割以外,还有非常规收割,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专门为中国设定的操作,2月下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使出一条“毒计”,宣布计划对中国制造船只以及中国船只进港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所谓“附加服务费”。结合此前贝莱德与和记黄埔达成的全球43个港口交易,其决心就是要摧毁中国造船业。

中国造船业占了全球一半多,美国已经非常恐慌,以至于动作失调昏招迭出。不过目前这笔交易还没达成,最终走向如何还不太清楚,但至少美国各大煤炭以及大宗货物运输领域已经慌了,因为大部分船只都是中国生产,要是加收150万美元进港费,利润就没了,大家都不运输货物了,你说到底谁死的更快点?

如此规则围追堵截之下,中国却成功的逃出了生天,2024年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出口3.6万亿美元,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在诸多项目上占有优势,比如5G通信、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产量达1316.8万辆,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还有家电、消费电子等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是如何逃脱美国超过五道障碍围剿的?原本打算本文一次写完,但篇幅实在太长了,要了解详情请看下文《西方设定的规则:全球只有中国逃出生天!万斯的要求:中国做不到》,预计发布时间为3月29日早7点。

来源: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