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播报|鲜为人知的“二黄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9:16 3

摘要: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公益播报。我是主持人青青。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条与黄河并肩而行的河——“二黄河”。不过,要了解“二黄河”,还得先从河套平原的引黄灌溉说起。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公益播报。我是主持人青青。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条与黄河并肩而行的河——“二黄河”。不过,要了解“二黄河”,还得先从河套平原的引黄灌溉说起。

黄河在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时,因阴山山脉的阻挡和河床平缓,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在阴山以南区域长期沉积,形成了肥沃的河套平原。

河套灌区引水灌溉的唯一源头,是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该枢纽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登瞭望塔极目四望,雄伟大坝将黄河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向河套灌区的输水大动脉——总干渠,另一部分则继续沿着河道顺流而下。

这种水利系统不仅保障了农业用水需求,还形成了独特的“二黄河”景观,也就是我们引黄灌溉的总干渠。她与黄河并肩而行,浩浩荡荡230多公里,如同金带般蜿蜒穿城而过,将黄河水输送到灌区的各级渠道,每年近5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通过七级逐渐缩窄的沟渠,平缓、可控地流进良田。当地父老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二黄河”,也是巴彦淖尔市的“母亲河”。

可以说,没有引黄灌溉就没有河套农业;而没有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也不会有如今的“二黄河”。

其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引黄灌溉都是从黄河上直接开口,自流引水灌溉。这样存在许多弊端:当黄河水位大幅升高时,会形成洪涝灾害;枯水时,有的渠口进水困难,又会导致干旱。而且当时黄河水中泥沙含量大,主河道又迁徙不定,许多渠口常常淤堵报废。直到1946年,绥远省水利局局长王文景主持制定了《后套灌溉区初步整理工程计划概要》,提出将以前黄河上开挖的多个渠口引水归并为一个渠口引水,从黄河水位较高的地方开挖一条总干渠。这便是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最初构想。

事实证明,三盛公水利枢纽是一项战略性的伟大建设胜利成果,是2000多年来“治黄”史上的成功典范。至今,黄河两岸灌区累计引水3507亿立方米,使黄河以北、阴山以南的八百里河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米粮川”,堪称世界农业灌溉史上的奇迹。2019年9月,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社会各方面要合力保护好,检察机关也要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让“二黄河”永葆健康态、年轻态。

来源: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