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中,投资者需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单个私募基金的投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相关法规规定,符合标准的个人或单位必须持有不低于1000万元的净资产,或具备3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及三年内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在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中,投资者需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单个私募基金的投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相关法规规定,符合标准的个人或单位必须持有不低于1000万元的净资产,或具备3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及三年内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近期,无量资本副总经理李德安通过好投汇直播间介绍了该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演变。针对A股市场长期牛短熊、量化策略踩踏等诸多挑战,无量资本从单一A股量化投资逐步转向宏观多资产配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健的收益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无量资本成立于2015年8月,早期以高频量化选股和量化中性策略为主。随着市场风格的变化,单一策略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导致波动性增大和投资容量受限。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无量资本借鉴桥水全天候投资理念,结合国债期货和商品CTA等多资产策略,于2023年7月推出了首只宏观量化多策略产品,标志着其投资策略的第三次重要迭代。当前,其产品线覆盖量化选股(包括高频、中频和低频)、量化中性、量化CTA、债券策略以及宏观量化多资产多策略,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0亿元。
无量资本的投研团队由18名以数理统计为核心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包括总经理孙炎和投资总监司亚卿。两位管理者有着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确保了公司的投研体系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李德安具有超过16年的海内外投资经验,曾任职于深交所及多家知名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宏观量化多策略产品的国债期货投资等方面。朱自珍和王文光等团队成员在量化选股和CTA策略领域同样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为投资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无量资本的宏观量化多策略是基于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通过构建低相关性资产组合,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该策略通过“底层量化增强 + 顶层资产配置”的方式,实现了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升收益的稳定性。策略分为低、中、高波动率的三系列产品,针对不同波动率的资产配置采用不同的仓位比例。具体的资产配置包括量化选股增强、国债配置及趋势策略、商品套利策略等,所有策略均加入量化增强形式。
在风险控制方面,无量资本设定了独立的风险预算上限,以回撤控制为核心目标进行资产配置。在回撤未达到预算范围前,团队不会进行大幅调整,以避免因过度反应导致的交易摩擦。当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团队会适度降低相关资产仓位,同时保持整个策略的稳定性。例如,在2024年2月,因量化选股和CTA策略的短期共振,组合出现阶段性回撤。团队采取措施,通过移动降低回撤资产暴露权重的方式,适度降低量化选股和CTA的权重。
与市场主流宏观策略相比,无量资本的投资收益来源更为多元化。2024年,国债期货贡献了8.99%的净收益,权益和大宗商品分别贡献了7.77%和6.66%。相较之下,许多宏观管理人通常依赖国债期货作为主要收益来源。无量资本注重应对市场波动,而非试图预测市场,通过多场景模型动态调整资产权重,降低主观择时的失误风险。
无量资本的多资产多策略不仅有效规避了单一资产或单一策略的周期性风险,还能在市场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健的表现。根据统计数据,宏观多策略持有周期越长,盈利的概率越高,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牛熊的长期配置工具。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