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秋桦是香港电视圈里那个古典美女代表。1她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三。父亲是军人,母亲当过舞蹈员,从小在基督教环境里长大,常去教堂唱诗朗诵。
魏秋桦是香港电视圈里那个古典美女代表。1她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三。父亲是军人,母亲当过舞蹈员,从小在基督教环境里长大,常去教堂唱诗朗诵。
中学毕业后,本来想当空姐,还被马来西亚航空录用过,可姐姐劝她试试演艺路,她就报了佳视艺员训练班。那是1975年的事,从两千多人里选出来,同期有郑裕玲、白彪他们。训练班老师包括黄霑、简而清,教她基本功。
刚入行,她从龙套起步,1975年演《淑女蛮妻》。1979年,百集长剧《奇女子》让她彻底红了,她演宋芳婷,从底层女孩逆袭成女强人,剧情虽老套,但当时香港观众爱看,她也借此坐稳一线位置。
1980年,她继续在丽的拍《浮生六劫》的车京生、《大内群英》的沈玉妍。她的古装造型特别出挑,气质古典,观众常说她演的美女有韵味。
1981年,《珠海枭雄》的阮白露、《少年黄飞鸿》的苗秀君,让她保持热度。丽的时期,她确实是收视担当,剧集一播就好评多。1982年丽的改名亚视,她参演《爱情跑道》的孙金玲、《秃鹰》的何碧霞。
亚视那些年,她主演的剧多是古装或历史题材,角色从美女到女侠,帮她积累粉丝。她的演技稳扎稳打,不靠炒作,靠作品说话。早期从佳视到丽的,她一步步从配角到主角,证明了实力。
九十年代初,她还去台湾拍戏,1989年《一门英烈穆桂英》里的穆桂英,在当地也红了一把。她的职业路径典型香港艺人风格,早年拼剧集,后期求稳定。她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作品扎实,在电视史上占一席。
魏秋桦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丽的电视台的当家花旦,那时候丽的还没改亚视,她主演的剧像《奇女子》、《变色龙》,收视率高,观众叫她一姐也合理。丽的当时竞争激烈,她靠古装剧站稳脚跟,宣传时常是头条。
1981年,米雪从无线跳槽到丽的,这事改变了格局。米雪本来在无线有基础,跳来后丽的立刻捧她,给了《大侠霍元甲》女主角赵倩男。
魏秋桦在那剧里演女二王秀芝,本是配,但她的角色设计抢眼,日本间谍身份神秘,观众反而更爱她,甚至盖过了米雪的风头。那剧在大陆播出,王秀芝的发型流行了好几年。
米雪进来后,丽的资源倾斜明显。米雪接连主演《陈真》、《霍东阁》,武打剧受欢迎,她曝光多。魏秋桦的剧虽有,但主角位渐少。1982年改亚视后,米雪继续被力捧,亚视高层看重她的号召力。魏秋桦转为演配角或次要主角,像1983年《八美图》,戏份不如前。
米雪的剧集预算高,宣传大,魏秋桦的曝光机会下滑。竞争不是明面吵架,而是资源分配,米雪跳槽直接影响了魏的地位。亚视那些年,米雪成了新焦点,魏秋桦的剧虽质量好,但推介少。
到1986年,魏主演《白发魔女传》,但亚视已把米雪当核心。魏的合约期内,工作量减,她从一姐滑落到二线。娱乐圈就这样,新人来旧人让位。米雪的武侠形象深入人心,魏的古典美虽有粉丝,但竞争中落了下风。
1988年《历代奇女子》后,她约满离亚视。米雪继续活跃,魏的职业轨迹就此转弯。说一蹶不振有点重,但确实从高峰跌落,难以重回顶峰。圈里这种事常见,资源有限,谁红谁拿多。
1989年魏秋桦离开亚视后,转去台湾发展,那年她主演《一门英烈穆桂英》,在华视播出,角色穆桂英让她在台湾圈子站稳。九十年代初,她移民加拿大,暂离演艺,适应海外生活。
回港后,1995年加入无线,参演《神雕侠侣》的中年黄蓉,这个角色让她重获关注,古天乐版里她的黄蓉风韵足,观众赞是最美中年版。1996年,《刑事侦缉档案II》的黄咏诗。
2000年,她参演台湾《包公出巡》的王秋蓉,角色基于历史,宋仁宗的龙凤肚兜故事。她夫妇冒充皇子,结局不好。这后她淡出荧屏,专注地产生意。
1988年起,她和前男友在越南开公司,做二手车、木材、酒店,投资香港房产。1997年金融风暴差点破产,她亏了不少,但咬牙挺过。地产让她经济稳定,不用靠拍戏。
来源:鉴史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