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说什么呢,这哪叫约会,就是...普通朋友一起看个电影。”周大爷放下报纸,耳根微红。
注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你还记得怎么约会吗?”刘大爷端着茶杯,眼角带着促狭的笑意。
“胡说什么呢,这哪叫约会,就是...普通朋友一起看个电影。”周大爷放下报纸,耳根微红。
“都买了领带,还特意去理了发,骗谁呢?”刘大爷大笑。
“我这把年纪,讲究点怎么了?”周大爷嘴硬,心里却是忐忑不安。
“当心别太激动,你那老毛病呢?”
“小事,药随身带着呢,你就瞧好吧!”周大爷拍拍胸口,信心满满。
01
春风拂过老旧小区的梧桐树,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气息。
周大爷按照习惯,清晨六点准时起床。
三年前妻子离世后,他的生活陷入了一成不变的轨道。
早晨锻炼,读报,偶尔去棋牌室和老伙计们下几盘象棋。
今天是星期三,社区活动中心有健康讲座,他早早地收拾好,穿上那件洗得发白却依旧整洁的蓝色衬衫出门了。
活动中心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多是附近小区的退休老人。
周大爷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习惯性地打量四周。
忽然,一位穿着淡紫色春装的女士进入他的视线。
那女士大约五十多岁,梳着利落的短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和几位老人热络地打招呼。
周大爷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随即收回目光,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位置有人吗?”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周大爷抬头,正好对上那位紫衣女士询问的目光。
“没有,请坐。”他略显慌乱地回答,甚至忘了往旁边挪一挪。
“谢谢,我叫张兰,是舞蹈队的。”女士大方地介绍自己。
“我姓周,周明,退休教师。”周大爷微微点头,声音比平时略微高了一些。
讲座开始了,是关于老年人饮食健康的话题。
周大爷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不时地被身旁的张阿姨吸引。
她认真听讲的样子,偶尔低头记笔记的动作,都让周大爷觉得异常赏心悦目。
“您也是附近小区的吗?”讲座结束后,张阿姨主动搭话。
“嗯,梧桐苑,就在马路对面。”周大爷点点头。
“真巧,我也是那里的,四栋。”张阿姨眼睛一亮。
“我在二栋,看来是邻居了。”周大爷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腰板。
两人一路聊着,从社区建设到菜市场的物价,话题不断。
周大爷发现,和张阿姨聊天非常轻松,完全没有陌生人之间的隔阂。
站在小区门口,两人自然而然地互道再见。
“下周三还有讲座,到时见。”张阿姨微笑着说。
“一定,一定来。”周大爷连连点头,目送张阿姨走向四栋楼的方向,心中泛起久违的波澜。
回到家中,周大爷的心情格外明亮。
他站在客厅的镜子前,打量着自己的白发和略显松弛的面庞,突然感到一丝落寞。
“老咯,”他轻声自语,“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呢?”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爸,最近怎么样?”电话那头是儿子周强的声音。
“挺好的,别担心,你工作忙就顾好自己吧。”周大爷语气平淡。
“下个月我争取请假回去看您,最近单位项目多,走不开。”周强有些歉意。
“理解,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周大爷说着习惯性的话。
“爸,您一个人在家,有没有参加什么社区活动啊?妈走后,您总是一个人也不是办法。”周强关切地问。
周大爷犹豫了一下,说道:“今天刚参加了个健康讲座,挺好的。”
“那就多参加,认识些朋友,对身体也好。”周强鼓励道。
挂断电话,周大爷望着窗外,思绪飘向了那个淡紫色的身影。
一周过去得很快,周大爷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期待下一次的讲座。
02
周三如约而至,张阿姨也准时出现在活动中心。
这次,周大爷刻意为她留了位置。
两人又聊了许多,周大爷得知张阿姨也是丧偶两年,在社区舞蹈队跳广场舞,平时喜欢看书和种花。
渐渐地,周三的讲座成了周大爷一周中最期待的事情。
他开始注意自己的着装,甚至专门买了一瓶古龙水,每次出门前都会喷一点。
一个月后的周日,周大爷在小区的花园里偶遇了张阿姨。
她正在给小区的公共花坛浇水,阳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和谐。
“真巧啊,张阿姨。”周大爷有些紧张地走上前。
“周老师,您也出来散步啊?”张阿姨笑着直起腰。
“嗯,天气不错,适合走走。”周大爷有些局促地搓着手。
两人沿着小区的石子路慢慢走着,不时交谈几句。
“听说最近有部新电影上映了,好像挺不错的。”周大爷试探性地提起。
“是《英雄》吧?报纸上说是张艺谋导演的大片,我也想去看呢。”张阿姨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周大爷心跳加速,鼓起勇气问道:“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生怕张阿姨觉得唐突。
“好啊,什么时候?”张阿姨爽快地答应了,让周大爷悬着的心落了地。
“这周六下午怎么样?我去买票。”周大爷忍不住笑了。
“行,周六下午两点,小区门口见。”张阿姨点点头。
两人分别后,周大爷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家中,激动得像个毛头小伙子。
他翻出日历,在周六的日期上画了个圈,又红又大,就像他此刻膨胀的心情。
“您要的票,二排正中间,视野最好。”售票员递过两张电影票。
周大爷小心翼翼地收好票,心中盘算着约会的每一个细节。
回家路上,他特意绕道去了趟理发店。
“老周,又来理发啊?这个月都第二次了。”理发师老王调侃道。
“嗯,周六有点事,整理一下。”周大爷难掩笑意。
“哟,什么好事啊,这么高兴?”老王手上不停,嘴上也不闲着。
“就是...和一位朋友看电影。”周大爷声音低了下来。
“朋友?男的女的?”老王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一位...阿姨。”周大爷终于承认。
“我就说嘛!六十岁怎么了,找个伴挺好的!”老王大声笑道,惹得周围几位顾客也跟着起哄。
周大爷又羞又喜,任由老王把他打理得焕然一新。
理完发,周大爷又去超市买了些水果和点心,想着周六可以带给张阿姨。
路过花店时,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进去。
“太夸张了,只是看个电影而已。”他自我安慰道,却又忍不住在橱窗前驻足良久。
回到家中,周大爷开始翻箱倒柜,寻找适合约会的衣服。
03
三年来,他一直穿着简单舒适的休闲装,连西装都很少碰。
在衣柜最里层,他找到了那套退休前最常穿的深蓝色西装。
拿出来一看,西装上落了一层薄灰,周大爷决定拿去干洗。
“这样的场合,还是正式点好。”他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一早,周大爷就去了干洗店,特意嘱咐老板周五必须取得到。
接下来的几天,周大爷开始查阅关于《英雄》的资料,希望能在看电影时表现得懂行一些。
他还特意去书店买了本关于现代交际礼仪的小册子,晚上认真研读。
周强又打来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
“爸,您听起来心情不错啊。”周强敏锐地察觉到父亲语气中的变化。
“哦,还行吧,最近看了些书,挺有意思的。”周大爷有意避开话题。
“什么书这么有意思?”周强追问。
“就是...一些生活类的。”周大爷含糊其辞。
周强没有再追问,只是叮嘱父亲注意身体,周大爷连忙应下。
挂断电话后,周大爷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儿子真相。
他拨通了周强的电话:“儿子,爸爸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爸,出什么问题了吗?”周强紧张起来。
“不是,是好事。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张阿姨,这周六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电影。”周大爷一口气说完,等待儿子的反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周强爽朗的笑声:“太好了!爸,我支持您,您值得拥有新的生活和朋友。”
得到儿子的支持,周大爷心里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
周六前一天,周大爷去取回了干洗好的西装。
回家试穿时,他发现西装有些宽松了,这几年他瘦了不少。
“没关系,穿着整洁就好。”他自我安慰道。
晚上,周大爷早早洗漱完毕,坐在床边,回忆着明天的行程安排。
他把电影票放在床头,设好了闹钟,生怕自己睡过头。
这一夜,周大爷辗转反侧,像个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满脑子都是第二天可能发生的场景。
他想象着张阿姨会穿什么衣服,他们会聊些什么话题,电影结束后是否要一起吃晚饭。
思绪万千中,周大爷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04
周六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周大爷早已醒来。
闹钟还没响,他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准备。
洗漱完毕,周大爷站在镜子前仔细刮胡子,动作小心翼翼。
他不记得上一次这么认真地打理自己是什么时候了。
刮完胡子,周大爷又用剪刀修剪了鼻毛和耳毛,确保形象完美无缺。
早餐后,他开始犹豫午饭要不要吃。
“吃太饱容易困,不吃又怕没精神。”他自语道。
最终决定吃一点清淡的,既保持精力又不会太饱。
到了中午,周大爷开始换上那套干洗好的西装。
衬衫有些僵硬,领带系了三次才满意。
他站在全身镜前,审视着自己的形象。
虽然西装有些宽大,但整体看起来还是精神了不少。
阳光下,西装上的一丝灰印显得有些明显,周大爷皱了皱眉,用手指轻轻拂去。
突然,镜子里的自己与记忆中的妻子重叠了——那是他们结婚三十周年时,妻子为他整理领带的场景。
“老周,你领带歪了,来我帮你弄弄。”妻子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
周大爷的眼眶湿润了,他轻声说:“老伴,你不会怪我吧?”
静默片刻,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得到了某种答案。
“该往前走了,”他自语道,“你也会希望我好好的。”
收拾好情绪,周大爷看了看时间,距离约定的两点还有一个多小时。
他决定喝杯茶提神。
平时他喝的都是淡茶,今天特意泡了两杯浓茶,希望让自己更加清醒。
茶很浓,微苦中带着回甘,周大爷一口气喝完,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临出门前,他检查了口袋里的物品:电影票、钱包、手帕、还有一小瓶硝酸甘油。
三年前,周大爷被诊断出轻度冠心病,医生开了这种急救药。
平时他很少发作,药瓶已经放了好久,里面应该还剩几粒。
“以防万一,带着总是好的。”他想着,没有仔细检查药瓶。
最后照了照镜子,确认一切妥当,周大爷深吸一口气,准备出门。
他已经规划好了路线:从家到小区门口约五分钟,然后坐公交车到电影院大约二十分钟,预留十分钟找座位,正好赶上两点半的电影。
临出门时,周大爷又想起什么,回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诗集。
这是他珍藏多年的泰戈尔《飞鸟集》,他想在合适的时机送给张阿姨。
书的扉页上,他用钢笔工整地写下:“愿生活如诗,岁月静好。”
想了想,没有署名,他觉得这样更含蓄一些。
将书小心地放入西装内袋,周大爷终于准备出发。
就在他转动门把手的一瞬间,胸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
疼痛如电流般从胸口蔓延至左臂,周大爷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他本能地扶住墙壁,缓缓蹲下身,右手紧紧按住胸口,呼吸变得异常困难。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周大爷咬牙忍着痛楚,艰难地挪到沙发边。
他急忙从口袋里掏出那小瓶硝酸甘油,却发现瓶子空了,最后一粒药不知何时已经用完。
墙上的挂钟指向一点二十分,距离约定时间只有四十分钟。
周大爷大口喘着气,额头上的汗水滴落在西装上,留下一道道痕迹。
“去医院?还是赴约?”他在剧痛中艰难思考。
拿起电话,拨了半个号码又放下。
“不能让张阿姨失望,我答应了她的...”
他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出备用药丸,颤抖着吞下,闭眼等待疼痛缓解。
五分钟过去了,疼痛似乎减轻了一些。
周大爷扶着沙发慢慢站起身,擦去额头的汗水,深呼吸几次。
“应该没事了,老毛病,犯一下就过去了。”他自我安慰道,决定继续赴约。
为避免再次发作,他又从抽屉里找出几粒备用药,放入口袋。
05
出门时,周大爷特意走得很慢,生怕剧烈运动引发不适。
小区门口已经能看到张阿姨的身影,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手拿一把小巧的遮阳伞,在树荫下静静等待。
周大爷调整了一下呼吸,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些。
“张阿姨,久等了。”他微笑着走上前。
“刚到不久,周老师今天很精神啊。”张阿姨微笑回应。
“您也很漂亮。”周大爷由衷地赞美,暂时忘记了胸口的不适。
两人并肩走向公交站,周大爷刻意放慢脚步,幸好张阿姨也不急。
“今天天气真好,适合看电影。”张阿姨望着蓝天说道。
“是啊,天气不错。”周大爷点点头,额头上又渗出细密的汗珠。
张阿姨敏锐地注意到了:“周老师,您出汗了,是不是太热了?”
“啊,可能是西装穿得有点厚。”周大爷随口找了个借口。
公交车来了,周大爷让张阿姨先上,自己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地跟上。
车上人不多,两人找到座位坐下。
密闭的空间让周大爷感到些许不适,他悄悄解开了一颗衬衫扣子。
“周老师,您看起来不太舒服?”张阿姨关切地问。
“没事,可能是有点紧张。”周大爷勉强笑笑,不想扫兴。
二十分钟的车程,周大爷强忍着不适,与张阿姨聊着家常。
他得知张阿姨的女儿在外地工作,每月会寄钱回来,但很少回家。
两人不约而同地感叹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更要学会自己生活,”张阿姨说,“不能总指望孩子。”
周大爷深表赞同,心里对张阿姨的独立精神更加欣赏。
到了电影院,周大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电影票。
“您真周到,买的还是最好的位置。”张阿姨看着票笑道。
“希望您喜欢这部电影。”周大爷说着,又一阵细汗冒出。
电影院里昏暗的灯光成了周大爷的掩护,他不时偷偷按摩胸口,缓解隐隐作痛的感觉。
《英雄》的壮观场面和绚丽色彩让人目不暇接,张阿姨看得入迷。
周大爷却难以集中精神,影片中的打斗场景每每让他心跳加速,胸口隐隐作痛。
好在有备用药片,他趁张阿姨专注看电影时,又偷偷含了一片在舌下。
两个小时的电影终于结束,灯光亮起,周大爷长舒一口气。
“电影真精彩,谢谢您邀请我。”走出影院,张阿姨兴奋地说。
“不客气,您喜欢就好。”周大爷强撑着笑容。
“现在才五点多,要不要一起吃个晚饭?”张阿姨提议。
周大爷本想婉拒,回家休息,但看到张阿姨期待的眼神,又不忍拒绝。
“好啊,附近有家不错的餐厅。”他勉强同意。
两人来到电影院旁的一家川菜馆,店内装修古朴,飘着诱人的香气。
“您喜欢川菜吗?”周大爷问。
“偶尔吃吃挺好的,平时在家都是清淡饮食。”张阿姨回答。
周大爷暗自庆幸,自己也是喜欢清淡的。
服务员拿来菜单,周大爷认真研究起来。
“您看看喜欢吃什么,尽管点。”他客气地说。
张阿姨点了两道家常菜,都不辣。
轮到周大爷点菜,他想了想,破天荒地点了一道水煮鱼和一盘辣子鸡。
“周老师,您喜欢吃辣啊?”张阿姨有些惊讶。
“偶尔吃吃,”周大爷故作轻松,“今天是特殊场合嘛。”
其实,他很少吃辣,医生甚至建议他少吃刺激性食物。
但此刻,他就想表现得不一样,仿佛要证明自己并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生活的病人。
06
“您看起来气色不太好,要不还是点些清淡的吧?”张阿姨关切地建议。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周大爷笑着摆摆手,坚持自己的选择。
菜上来后,香气四溢,周大爷夹了一大块水煮鱼放入碗中。
第一口下去,辣椒的刺激立刻传遍全身,周大爷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周老师,您没事吧?”张阿姨担忧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辣。”周大爷强笑着,又吃了一口。
饭吃到一半,周大爷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痛。
这次的疼痛比下午更甚,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心脏。
他的面色瞬间惨白,手中的筷子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周老师?周老师!”张阿姨的声音似乎来自远方。
周大爷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胸口,整个人向后倒去。
“救命!有人晕倒了!”张阿姨的惊呼引来周围食客和服务员的注意。
周大爷的意识开始模糊,耳边是嘈杂的声音和张阿姨焦急的呼唤。
“快打急救电话!”有人大声喊道。
张阿姨冷静下来,一边握着周大爷的手,一边掏出手机拨打120。
“您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就来!”她紧张地说,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周大爷想告诉她不要担心,但他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恍惚中,他看到妻子站在远处,对他微笑着摇头:“老周,你怎么这么倔呢?”
周大爷感到一阵愧疚,不是对妻子,而是对张阿姨——他本想给她一个美好的约会,却把一切搞砸了。
救护车的声离餐厅越来越近,周大爷的意识越来越模糊。
在完全陷入黑暗前,他感觉到张阿姨温暖的手紧紧握住了自己。
“让一让!急救人员!”餐厅门口,两名救护人员推着担架快速进入。
张阿姨站在一旁,焦急地解释情况:“他突然胸痛,然后就倒下了,我怀疑是心脏病发作!”
救护人员迅速检查周大爷的生命体征,一边准备心电图检测设备。
“血压90/60,心率不齐,呼吸急促。”一名医护人员报出数据。
“准备氧气,静脉通路,立即送医!”另一人下达指令。
周大爷被迅速转移到担架上,氧气面罩覆盖住他苍白的面容。
“我能跟去吗?我是他的...”张阿姨犹豫了一下,“朋友。”
“可以,但我们需要联系他的家人。”救护人员一边推担架一边说。
张阿姨随手付了餐费,快步跟上救护车。
车厢内,医护人员忙碌地为周大爷测量各项指标,准备急救药物。
张阿姨坐在角落,回忆着周大爷曾提到过的儿子。
“周强...”她轻声自语,然后在周大爷的口袋里找到了手机。
幸运的是,手机没有密码锁,她很快找到了标注“儿子”的电话号码。
“喂,您好,请问是周强吗?”电话接通后,张阿姨强作镇定。
“是的,您是?”周强疑惑的声音传来。
“我是您父亲的朋友张兰,您父亲刚才突发心脏病,现在正在送往市第一医院急诊,请您尽快赶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急促的呼吸声:“我马上订机票回来,大概需要五个小时,请您先帮我照顾我父亲,非常感谢!”
张阿姨承诺会留在医院,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救护车呼啸着驶向医院,张阿姨看着周大爷痛苦的表情,心中充满自责。
“早知道就不该提议吃晚饭,更不该去吃川菜...”她暗自懊悔。
07
到达医院后,周大爷被直接推进急诊室,张阿姨焦急地在外等待。
不到十分钟,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医生匆匆走出来:“哪位是患者家属?”
“我是他的朋友,家人正在赶来的路上。”张阿姨上前。
“患者情况危急,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立即手术,请签字。”医生递过同意书。
张阿姨的手微微颤抖:“能让我再见他一面吗?”
医生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一分钟,不能再多了。”
急诊室内,周大爷躺在病床上,各种仪器连接在他身上,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看到张阿姨进来,他虚弱地微笑了一下。
“对不起...”他艰难地说道。
“别说话,好好养着,”张阿姨强忍泪水,“我已经联系了你儿子,他正在赶来。”
“我的西装口袋里...”周大爷试图说些什么。
“您放心,我会保管好您的东西,”张阿姨握住他的手,“您一定会没事的。”
医生进来提醒时间到了,张阿姨不得不离开。
她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从周大爷的西装口袋里取出那本《飞鸟集》。
看到扉页上的字,她终于忍不住落泪。
漫长的等待中,张阿姨一直握着那本书,仿佛这样就能给周大爷带去力量。
三个小时后,手术室的灯终于熄灭,主刀医生走了出来。
“手术很成功,已经放了支架,患者情况稳定,转入ICU观察。”医生说道。
张阿姨长舒一口气,眼泪再次涌出:“谢谢您,医生!”
“您是患者的...?”医生有些好奇。
“朋友,就是朋友。”张阿姨微笑着擦去泪水。
医生点点头:“患者很幸运,送医及时。不过他之前肯定有症状,为什么没有立即就医呢?”
张阿姨这才回想起周大爷今天的异常表现:出汗、呼吸不畅、脸色苍白。
“他今天约我看电影,可能早就不舒服了,却一直忍着...”她懊悔地说。
“这太危险了,”医生严肃地说,“根据我们的检查,患者有明显的冠心病病史,今天多种因素诱发了急性心肌梗塞。”
“什么因素?”张阿姨追问。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特别是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他这种病情简直是火上浇油。”医生解释道。
张阿姨想起餐厅里的那盘水煮鱼,心中更加愧疚。
“他平时吃辣吗?”医生问。
“今天是第一次看到他点辣菜...”张阿姨轻声回答。
医生摇摇头:“胆子太大了!这么大年纪,明知道有心脏病还敢乱吃东西,还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阿姨没有解释,只是默默点头。
她明白,周大爷为什么要装作喜欢吃辣,为什么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赴约——那是一个老人想在心仪的人面前展现活力的倔强。
等待ICU探视时间的间隙,张阿姨去医院附近买了些水果和生活用品。
她猜想周大爷住院期间会需要这些,而他的儿子一时半会儿还赶不到。
08
回到医院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探视时间刚好开始。
ICU的护士交代了注意事项,张阿姨轻手轻脚地走到周大爷的病床前。
周大爷已经清醒,看到她进来,虚弱地笑了。
“您怎么还在这儿?”他的声音很轻,但听起来已经好多了。
“我答应您儿子要照顾您,”张阿姨坐在床边,“您感觉好些了吗?”
“好多了,真是对不起,把我们的约会搞砸了。”周大爷歉疚地说。
“您呀,”张阿姨摇摇头,“早不舒服为什么不说?”
周大爷尴尬地移开视线:“我不想让您失望...”
“您这样才让人担心呢,”张阿姨轻责道,“医生说您的病很严重,如果送医再晚一点...”
“我知道,是我考虑不周。”周大爷认错态度诚恳。
“您西装里的书,我看到了。”张阿姨轻声说。
周大爷顿时红了脸:“那个...是想送给您的。”
“很美的诗,谢谢您。”张阿姨微笑着说,“等您好了,我们再一起读。”
这句话让周大爷的心情一下子亮堂起来:“您不会嫌弃我这个病秧子吗?”
“怎么会呢?”张阿姨认真地说,“生病不是您的错,但下次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别再逞强了。”
周大爷点点头,眼中闪着泪光。
护士进来提醒探视时间结束,张阿姨起身告别:“您好好休息,明天我再来看您。”
周大爷依依不舍地看着她离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驱散了手术后的疼痛。
走出ICU,张阿姨遇到了急匆匆赶来的周强。
“您就是张阿姨吧?我是周明的儿子周强,谢谢您救了我父亲!”周强感激地说。
“是医生救了您父亲,我只是碰巧在场。”张阿姨谦虚地回答。
两人简单交谈后,周强对这位阿姨的印象非常好。
“我父亲跟我提起过您,说您是个很好的人,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周强真诚地说。
张阿姨微笑不语,只是叮嘱周强照顾好父亲,便告别离开。
回家的路上,她回想着这不寻常的一天,心情复杂却又莫名温暖。
“强子,你别这样一直守着我,去上班吧,我没事了。”周大爷躺在病床上心疼地说。
已经过去一周,周大爷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情况稳定许多。
周强请了两周假,寸步不离地照顾父亲:“工作哪有您重要,再说我已经安排好了,您就安心养病吧。”
周大爷抿嘴一笑,又问:“张阿姨今天来了吗?”
“还没有,但她每天都会来,别急。”周强整理着床头的水果,意味深长地看了父亲一眼。
自从住院以来,张阿姨几乎每天都来探望,有时带些清淡可口的病号饭,有时带几本书,两人一起读读聊聊。
慢慢地,周围的病友和医护人员都知道了这对“忘年交”。
“周老先生,您女朋友来了。”护士小张总是这样调侃,惹得周大爷红了脸,张阿姨也只是微笑不语。
今天是术后复查的日子,主治医生王志明仔细查看了各项检查结果。
“恢复得不错,支架植入位置很稳定,”王医生点点头,“不过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和情绪,不能再冒险了。”
周大爷不好意思地点头:“知道了,多亏了您啊,王医生。”
“说起来,我还得谢谢您那天的‘胆大’,”王医生忽然笑了,“要不是您非要去约会,硬撑着送到医院,还真不一定能发现您这么严重的冠心病。”
周强惊讶地看向父亲:“爸,您那天明知道不舒服还出门?”
周大爷尴尬地摸摸鼻子,王医生见状连忙圆场:“冠心病常见的特点就是患者会忽视早期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把它当成普通的不适。”
“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周强严肃地说,“身体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知道了知道了,”周大爷有些不耐烦,“都说了几十遍了。”
09
正说着,张阿姨敲门进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听说今天复查,特意做了些清淡的鱼汤。”
看到张阿姨,周大爷的眼睛一亮,刚才的不耐烦一扫而空。
“张阿姨,今天又麻烦您了。”周强起身接过保温桶。
“不麻烦,举手之劳。”张阿姨微笑回应,然后期待地看向王医生,“复查结果怎么样?”
“恢复得不错,再过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不过回家后还需要继续修养。”王医生解释道。
张阿姨松了口气:“那太好了。”
王医生起身告辞,临走时意味深长地对周大爷说:“记住我的嘱咐,以后约会别吃辣的了。”
房间里顿时充满了笑声和些许尴尬。
经过这场惊险,周大爷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他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按时服药,定时检查。
更重要的是,他不再对自己的感情讳莫如深。
一天下午,趁周强出去买东西,周大爷拉住来访的张阿姨的手。
“张阿姨,我有话想对您说。”他神情严肃。
张阿姨微微一愣,然后温和地回握他的手:“您说吧。”
“这次生病,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周大爷深吸一口气,“我们这个年纪,更应该珍惜眼前人。”
张阿姨低头不语,但嘴角微微上扬。
“我知道自己条件不好,身体也不太好,但我想...如果您不嫌弃,我们可以常来往,做个伴。”周大爷说完,紧张地观察她的反应。
张阿姨抬起头,眼中闪着光芒:“周老师,我很荣幸。不过在您完全康复之前,我只能以护工的身份照顾您。”
这个略带调侃的回答让周大爷大笑起来,笑得胸口有些疼,却是甜蜜的疼。
出院那天,小区的几位老友来接周大爷,看到张阿姨也在,都意味深长地笑了。
“老周,这次真是因祸得福啊!”刘大爷打趣道。
周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笑,也不反驳。
回到家中,周强早已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添置了不少适合病人的生活用品。
“爸,我下周就得回去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要多注意。”周强有些担心。
“没事,我都这么大人了,能照顾好自己。”周大爷不以为意。
“要不...我和张阿姨商量一下,请她每天来看看您?”周强试探着问。
周大爷的眼睛一亮,又故作平静:“那...也行吧,如果她方便的话。”
周强暗自好笑,心想:这老头子,嘴硬心软。
接下来的日子,张阿姨每天都会来周大爷家一两次,帮他打扫卫生,做些简单的饭菜。
有时两人一起在小区里散步,有时在家看看电视,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周大爷严格遵循医嘱,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他发现,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比以前更有精神,连白发似乎都少了几根。
来源:九申篮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