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前后屏幕上充斥着生猛写实的犯罪题材,镜头尺度大胆,剧情直白,俨然是野蛮生长的黄金期。
国产犯罪剧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2000年前后屏幕上充斥着生猛写实的犯罪题材,镜头尺度大胆,剧情直白,俨然是野蛮生长的黄金期。
但这种狂欢在2004年戛然而止,广电总局一纸禁令让涉案剧退出黄金档,抗战戏和清宫戏迅速填补空缺,刑侦题材几乎从电视上消失。
转机出现在2017年,《白夜追凶》用网剧形式撕开裂缝。
潘粤明分饰两角的设定让观众耳目一新,平台嗅到商机,陆续推出迷雾剧场、X剧场等品牌。
资本涌入让这个类型重获新生,但观众口味早已改变——大尺度不再是卖点,作案手法是否精巧、反派为何堕落、故事有无社会价值成为新标准。
时间推到2023年,《狂飙》和《漫长的季节》掀起现象级热潮。
菜市场鱼贩高启强穿上皮衣变成黑帮大佬,下岗工人王响在玉米地里追寻真相,这些角色让观众看到犯罪背后的人性挣扎。
张颂文啃猪脚面的镜头被做成表情包,秦昊的啤酒肚引发全网讨论,刑侦剧开始和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奇妙共振。
转年东北题材集中爆发,《黑土无言》里陈建斌顶着冻红的脸查案,《雪迷宫》拍警察蹲点蹲到啃鸡架,《边水往事》虚构出整座金三角边城。
冰天雪地的犯罪现场取代了南方潮湿的案发现场,下岗潮、国企改制这些时代印记成为破案关键。
有观众调侃东北刑警破案靠的是澡堂子里搓背时听来的线索。
平台开始尝试新玩法。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把真实寻亲信息剪进片尾,每集播完都有观众对照着找自家孩子。
《棋士》更大胆,直接让王宝强演反派男一号,罪犯策划作案像下围棋般讲究布局。
争议也随之而来,《漂白》用马桶碎尸开场,却在后期陷入抄袭风波;《他是谁》改编真实案件引发家属抗议,编剧被骂吃人血馒头。
技术细节越来越较真。
《我是刑警》复原九十年代刑侦手段,老式传呼机和纸质档案铺满镜头。
《雪迷宫》剧组在零下二十度实拍追车戏,演员呼出的白雾都是真哈气。
观众开始挑剔:刑侦队长办公室该放几盆绿植?审讯室单向玻璃反光度对不对?警服纽扣有没有用错年份的款式?
演员阵容卷出新高度。
张译连续三年出现在不同刑侦剧里,网友戏称他快把全国公安局跑遍了。
郭麒麟在《边水往事》里和金像奖影帝吴镇宇对戏,被扇耳光镜头拍了七条。
王佳佳演疯母亲,为找儿子翻遍三吨垃圾,指甲缝里的污泥半个月没洗干净。
评分两极分化严重。
《漫长的季节》拿下9.4分,火车司机王响那句“往前看别回头”成为年度金句。
同年的《他是谁》却从开分8.2跌到5.6,观众吐槽刑侦队长破案全靠罪犯自首。
有人统计,近三年犯罪剧平均分刚过及格线,真正出圈的每年不过两三部。
行业在争议中摸索方向。
有编剧坚持真实案件改编,认为现实比虚构更荒诞;也有制作方转向架空设定,《边水往事》自创勃磨语,连街边小吃都是虚构的。
平台尝试用电影团队拍剧集,张艺谋监制的《雪迷宫》每帧画面都像东北版《冰血暴》,但观众更在意剧情是否合理。
2025年开年的《漂白》引发新讨论。
王千源演的冷血杀手比警察还抢镜,片方拿反派当宣传重点,被批价值观不正。
郭京飞在警局吃泡面的花絮点击量反而超过正片,观众说这才像真警察。
同期播出的《棋士》走脑力博弈路线,王宝强用围棋思维策划完美犯罪,央视破天荒买了这部剧的独播权。
回头看这三年,犯罪剧早不是简单的警匪较量。
《狂飙》带火猪脚面馆,《漫长的季节》让东北老工业基地成网红打卡点。
观众边追剧边查资料,有人研究九十年代下岗政策,有人扒皮现实中的保护伞。
刑侦剧变成社会观察切口,屏幕里的案件照见屏幕外的现实。
市场仍在变化。
视频平台开始缩减自制剧数量,电视台重新加入战局。
有消息说某部新剧为过审修改了七版结局,也有剧组偷偷去东北老警局借真案卷宗。
观众口味越来越刁,既要逻辑严密又要人性深度,还得带点黑色幽默。
下一部爆款会是什么样?或许就像《棋士》里的台词:好棋手永远猜不透对手下一手落在哪。
来源:时髦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