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姓人始建 花炮传百年——甘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6:54 1

摘要:藤县象棋镇辖村,位于镇境西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3千米。东接象棋村、双荣村,南连罗文村,西邻岭景镇都蒙村,北靠忠信村。辖甘村、禾苍咀、桂塘咀、石道冲、到吉塘、埌塘咀、荒田冲、旱塘咀、上白石、下白石、富练一、富练二、上训、平坡垌、梁屋组、尖猪冲、岭化、冲督、岭

基本概况

藤县象棋镇辖村,位于镇境西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3千米。东接象棋村、双荣村,南连罗文村,西邻岭景镇都蒙村,北靠忠信村。辖甘村、禾苍咀、桂塘咀、石道冲、到吉塘、埌塘咀、荒田冲、旱塘咀、上白石、下白石、富练一、富练二、上训、平坡垌、梁屋组、尖猪冲、岭化、冲督、岭咀、塘儿督、冲化、付头岭、跃塘、旱坪咀、石街头、旱坪根共2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甘村自然村。2024年末户籍人口4638人。主要种植水稻,兼种柑桔、柚子、陈皮柑、花生、肉桂等农作物。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一年(1942)为甘村,属象棋乡。1951年改称甘村乡,属藤县第六区。1955年属象棋区。1958年改称甘村大队,属卫星公社。1960年属象棋公社。1962年改称甘村公社,属象棋区。1968年复称甘村大队,属象棋公社。1984年改称甘村村民委员会,属象棋乡。1987年改称甘村村公所。1989年属象棋镇。1995年复称甘村村民委员会。

地名由来

因驻地得名。传甘村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由甘姓人始建,故名。

百年抢花炮是甘村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这场由民间自发组织、延续数百年的民俗盛典都会如期上演,吸引着四里八乡近万名乡亲慕名而来。活动当天,人们抬着烧猪、捧着爆竹,伴随着威武的舞狮、灵动的舞龙队伍齐聚泗洲大田社,共同庆贺这一盛事,场面盛大欢腾。当“砰”的一声花炮炸响,抢花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参与者们在热烈的氛围中奋勇争先,在场的每个人都怀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祈求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添丁发财。此外,热心群众还通过捐资助善的方式弘扬正能量,不仅让这场活动成为承载美好愿景的载体,更成为促进村民团结和谐、凝聚乡土情感的纽带。

甘村小学积极推动“文化进校园”,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民俗节庆融入校园教学,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例如,在“三月三”壮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学校精心组织创意手工课程,让学生亲手制作彩蛋、绣球、壮乡铜鼓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壮族民俗的独特韵味,真切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魅力,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文化传承的导向作用,让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发展

近年来,甘村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基础设施方面,道路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外甘片二级路边至旱坪大井、社塘的506米道路硬化项目获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惠及6个村组1100多人;2024年启动二级路至里甘一公里道路提升工程,总投资146.9万元,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水利工程同步推进,横垌塘至沙田冲口500米三面光水渠建设完成,提升了农田灌溉和防洪能力。此外,通过梧州市水利局争取的项目资金,也有效改善了河塘沟渠排涝条件。

甘村特色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依托气候水土优势,甘村大力发展陈皮柑种植,面积达300多亩,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部分产品经电商平台和寄递渠道销往区内外,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同时,裕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探索“酿酒+养猪+沼气池+沃柑”生态循环模式,纯粮酿酒年产能约5万公斤且利润率翻倍,酒糟与牧草混合发酵喂猪产出肉质鲜美的“牧草猪”畅销市场,猪粪经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用于灌溉沃柑和沙田柚,形成生态闭环,带动57户脱贫户增收并常年提供1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

甘村近年不断提升治村理政能力。甘村党总支部联合象棋镇党委,通过“村民申报+财政奖补”模式,成功解决了多年未硬化的村组道路问题,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村级党组织还通过“党建+产业”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合作社经营,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增强了基层凝聚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