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回来,中国空军这些年搞的战机升级,确实有点意思,尤其是歼11B这个型号。本来它是基于俄罗斯苏27搞出来的国产版,结果中国不光把它国产化了,还给全系列都装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事儿俄罗斯那边到现在都没整明白,苏27系列还在用老式的雷达系统。
话说回来,中国空军这些年搞的战机升级,确实有点意思,尤其是歼11B这个型号。本来它是基于俄罗斯苏27搞出来的国产版,结果中国不光把它国产化了,还给全系列都装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事儿俄罗斯那边到现在都没整明白,苏27系列还在用老式的雷达系统。
简单说,这就等于中国把一堆老车改造成智能电动车,而俄罗斯还停留在手动挡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相控阵雷达这玩意儿在现代空战里太关键了,它能让战机看得更远、反应更快,直接影响战斗力。
先从头说起,苏27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设计的重型战斗机,当年算是顶尖货色。中国在90年代引进了一批苏27SK和双座的UBK型号,后来又授权生产歼11A,就是用俄罗斯零件组装的版本。到歼11B这儿,中国就开始全面国产化了。
发动机换成国产涡扇10太行,航电系统也用自己的标准,武器挂架兼容国产导弹,比如霹雳12中距弹。生产从2007年左右定型,一直到2013年停产,总共造了上百架。这些飞机本来定位就是空优机,专管争夺制空权,对地攻击不是强项。
升级的重点就是雷达。原版苏27用的是N001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倒置卡塞格林天线,探测距离大概150公里左右,对战斗机目标能看到100多公里。但这在现在看来落后了,尤其是面对隐身机或者电子干扰。相控阵雷达不一样,它分成有源和无源两种。
有源相控阵(AESA)每个阵元都能独立收发信号,抗干扰强,多目标跟踪能力牛,探测距离能翻倍。无源相控阵(PESA)像俄罗斯苏35的雪豹E,虽然也比老雷达好,但阵元共享一个发射机,性能打折。
中国从2015年左右开始给歼11B中期升级,换上有源相控阵雷达,新型号叫歼11BG,虽然官方不这么叫,但大家为了区分就这样喊。升级不光是雷达,还包括航电优化,可能发动机也换成更强的涡扇10B版本。
结果呢,现役所有歼11B都完成了改造,探测能力成倍增长。举例说,原雷达对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100公里出头,现在能到200公里以上,还能同时跟踪更多目标。这在实战中啥意思?就是超视距空战时,你先看到敌人,先锁定,先开火。
俄罗斯那边为啥做不到?苏27平台老,设计冗余低。啥叫冗余?就是机体结构预留空间小,改装时容易出问题。比如换雷达,得改机头结构、冷却系统、电源供应,一旦不匹配,影响机动性甚至安全。俄罗斯试过苏27SM升级,用了PESA雷达,提升了点,但没大规模推广。
主力苏35用雪豹E,无源相控阵,探测距离350公里对大型目标,但对小目标和隐身机弱。苏57有AESA,但产量少,才几十架,没法覆盖老苏27机群。
俄罗斯航空工业这些年受制裁影响,材料和技术跟不上,升级成本高,进度慢。中国引进苏27时就学到了教训,从歼11B开始就考虑未来升级,平台兼容性好。
其实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挺接地气的,从90年代仿制苏27,到现在自主搞AESA雷达,这中间花了20多年。早期歼11A和苏27SK一样,雷达落后,在2014年和泰国鹰狮对抗时,探测距离才35公里,吃亏了。
后来中国自己研发平板缝隙天线雷达,在歼11B上先用上,俄罗斯到现在都没成熟版。歼10系列也类似,从歼10A的机械扫描,到歼10C的AESA。中国雷达技术现在全球领先,能造氮化镓基的AESA,不仅军用,还下放到民用设备上,比如相控阵CT机,辐射低、清晰高。
对比俄罗斯,苏27家族升级滞后。苏30和苏35加强了对地能力,但雷达没跟上。俄罗斯出口给印度的苏30MKI,用以色列和法国部件混搭,兼容性问题多。
中国歼11B全国产,避免了这种麻烦。升级后歼11BG在空战上甚至超苏35,因为AESA比PESA先进一代。俄罗斯苏57的雷达虽好,但整体产量不足,无法像中国这样批量改造老机。
这事儿说明啥?中国航空工业不光是抄作业,还在创新。歼11B升级不是孤立的,歼16是多用途版,歼15是舰载版,都基于苏27平台,但中国加了AESA、矢量发动机啥的。俄罗斯苏27系列还停留在四代半水平,中国已经往五代靠拢。
话说回来,中国空军现役苏27系列有几百架,包括引进的和国产的,通过升级延长寿命,不用急着全换新机。俄罗斯空军苏27老化严重,很多退役了,没资源大改。
再深挖点,中国为什么能做到?工业基础强了。雷达核心是T/R组件,中国能批量产氮化镓的,成本低。俄罗斯材料工业弱,发动机寿命短,苏27标称性能高,但实际用着问题多。中国太行发动机虽起步晚,但现在可靠了。
升级工程庞大,涉及沈阳飞机公司和多家研究所,协调好,没出大岔子。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推出苏27SM后,状态好转,但时代变了,四代半机跟不上五代潮流。
从全球看,这升级影响不小。中国空军通过中期套件,提升老机能力,像歼10A升级到歼10C水平。歼11B专注空优,多用途交给歼16和歼20。
新机满足需求,老机补位,性价比高。俄罗斯现役雷达最可靠的还是雪豹E,苏57宣传多但实战少。中国空军实战演练多,歼11BG参加过对抗,证明升级有效。
话说中国航空从失望到希望,苏27引进时曾有技术转让纠纷,但中国逆向工程成功。歼11B不光空战强,还加了对地能力,虽不如歼16全面,但够用。
俄罗斯苏27在中国衍生出歼15、歼16等,超出原版。外媒简氏报道,中国歼11制造水平超俄罗斯原版苏27,升级潜力大。
未来呢?中国继续推模块化设计,像组装手机一样灵活。俄罗斯受限,难追上。中国不光军机,雷达技术外溢到民用,增强竞争力。俄罗斯苏35出口中国时,我们深知雪豹E性能一般,现在自己AESA更好。
总的来说,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平台也能翻新。俄罗斯做不到,不是技术不行,是工业链和资源问题。
中国航空自力更生,从苏27到歼20,步步稳。歼11B全装AESA,就是一例。话说回来,空军实力靠积累,不是一蹴而就。俄罗斯苏27曾是骄傲,现在中国版更亮眼。
来源:刘白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