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兴: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7:24 1

摘要:1932年2月,在山东省博兴县诞生了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年爆发了震惊齐鲁的“八四”暴动。博兴这一方红色沃土,近年来深挖活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让革命传统和爱国信念薪火相传。

扽腔小戏《黎明前夜》

1932年2月,在山东省博兴县诞生了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年爆发了震惊齐鲁的“八四”暴动。博兴这一方红色沃土,近年来深挖活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让革命传统和爱国信念薪火相传。

筑牢红色“精神堡垒”,从“有资源”到“用资源”

“以前了解本地的抗战故事是很麻烦的,书也少,只能找老人们来讲。现在县里出了这些书,让我们学习更方便了。”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小学的闫老师说道。近年来,博兴县出版了《红色博兴记忆》、《知博兴——党史乡情读本》、《刘顺元》连环画等一系列红色读物,极大丰富了县域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在县域内报纸持续更新《博兴红色记忆》专栏,同时,高标准建设黎汝清文学馆,创新推动“红色记忆・数字赋能”工程,开发方志VR线上展馆,让红色历史可视可感。

在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的同时,博兴县依托“明理博城”、“渤海社科智声”宣讲品牌,组织“智库”专家、“五老”宣讲团、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等深入基层,借助板凳会、茶桌会、“百姓夜话”、“马扎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百余场,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红色文化,让理论传播既有热度,更有温度。

构建红色“育人课堂”,从“听故事”到“践初心”

“学校里的国防教育课,让我知道先辈们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种种努力,克服的种种艰难,让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博兴二中二年级的王同学说道。

博兴县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引领,不断夯实青少年红色教育根基。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建成店子镇第二小学“星火筑梦”红色展馆等7处抗战主题展馆,打造博兴三小党史国史阅览室等红色场所10余处,博兴第二中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校园国防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全县教育系统单位持续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创新开展“音乐思政课”、“艺术党课”,创排《英雄杨少成的故事》、《最美军嫂》、《四代人的坚守》等作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县域红色历史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可践行的成长养分,打造了一批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红色课堂。依托主题党团队日、主题班会、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国防知识普及、军事体验、宣讲竞赛、基地参观等活动。每年组织“走进博物馆学党史”、“博兴革命史展”、“走进革命老区”等暑期研学30余场,覆盖未成年人超4000人次,青少年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

拓展红色“传播矩阵”,从“单声道”到“立体声”

“用吕剧演绎红色故事,亲切又震撼,我们爱看!”市民邵先生观看红色扽腔小戏《黎明前夜》后高兴地说。

博兴县推动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创排了大型红色史诗歌剧《灯火》、扽腔小戏《黎明前夜》、电影《孝子董永》、歌曲《这片红色的土地》、快板《红色高家渡》等一批文艺精品。组织全县20名退伍老兵录制《亲历·讲述》系列纪录片,以亲历者视角重现烽火岁月,让红色故事更富感染力。

结合当前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个平台进行多元化宣传,广泛宣传“中国好人”、陈户镇“四代守塔人”王建亮等身边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红色故事。联合山东歌舞剧院开展“红心向党·联动共建”系列活动,举办第十八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季启动仪式暨全省爱国主义题材优秀小戏小剧展演,有效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

以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核心,串联王文抗战旧址、陈户烈士纪念园、清河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构建起一条涵盖全县主要红色遗址的“红色初心之旅”精品线路,让红色旅游更系统、更有条理。结合油菜花海等生态旅游项目,形成“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的特色旅游品牌,助力县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