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院长郁志发在一次偶然的微信好友添加中,引发一段对话,由此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民间文学名家,他就是在民间文学领域成绩卓著的故事名家郁林兴,他加入郁氏文化海门集思广益群,给郁氏文化研究队伍的壮大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生机。郁林兴的故事创作引起了我极
一篇编入大学教材荣获山花奖的反腐故事
文/蔡炯
近日,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院长郁志发在一次偶然的微信好友添加中,引发一段对话,由此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民间文学名家,他就是在民间文学领域成绩卓著的故事名家郁林兴,他加入郁氏文化海门集思广益群,给郁氏文化研究队伍的壮大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生机。郁林兴的故事创作引起了我极大兴趣,我专门拜读了他的一些作品,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郁林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刊物《民间文学》副主编,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他太厉害了,他发表的作品逾三百万字,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六十多次,他的三篇作品入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数字教材版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录“新故事”作品11篇,其中故事作家郁林兴创作的3篇作品入选,这三篇作品为:《墙壁为谁留》《尤所长“方便”》《租你一天五千元》。据了解,新故事作品入选大学教材,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这三篇作品其中之一的故事《墙壁为谁留》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我带着特别强烈的兴趣认真拜读了这篇作品,此篇故事作品真是精品力作。它的故事梗概是:黄晓钰遇到两件喜事,一是丈夫周清升任建设局长,二是她拿到了新房钥匙。黄晓钰是周清第二任妻子,周清前妻是画坛新秀,因车祸离世,周清书桌前墙壁上一直挂着前妻画的《山竹拔翠》图,周清一有空总要注视这幅图,使得黄晓钰内心酸溜溜的。黄晓钰打算在装修新房时,淡化丈夫前妻的痕迹,丈夫同意所有装潢都由黄晓钰来定,只是书桌对面的墙必须空着,黄晓钰心暗了下来,这时她同学建筑公司老板张浩打来电话,听了黄晓钰倾诉后,建议她李代桃僵,换挂齐白石名画《茶具梅花图》,黄晓钰说这需要几十万,买不起,张浩帮她弄了幅赝品,只需要她付1000元,黄晓钰得到此画后送去纳宝斋装裱后挂在丈夫书桌对面墙上,而周清看到此画后,面色大变,夫妻俩为此发生争执,周清把经过很多专家鉴定签名的结论此画乃是齐白石真品。就这样他俩终于用《山竹拔翠》换下《茶具梅花图》。
现笔者探讨郁林兴的这篇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分享给大家。
一、
实现了“有形”与无形的辩证同一
福楼拜曾经教育莫泊桑:“作家要关注无形的东西,如精神和思想。”这一理念在《墙壁为谁留》中得到充分体现。建筑老板妄图通过装修新房墙壁的隐蔽方式行贿,而官员巧妙识破他的伎俩,坚守清廉底线,正是对无形精神力量的彰显。通过“墙壁”这一具象符号,隐喻官员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边界。这种“有与无的辩证法”应和了关注内涵而非具象的启示,使故事超越了具体事件,成为对清廉品格的赞颂。
二、
新奇巧妙而有趣的故事
1、以“修墙”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反转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建筑老板以保护古建筑为名行贿,官员针锋相对拆招,以“墙壁为老百姓而留”加以破局,结局既出人意料,又表现了故事的新奇巧妙而富有趣味的特性。
2、官员的形象没有停留在“高大全”的刻板的叙述上,而是通过细节展现他的智慧与人性化。他没有直接揭穿建筑老板花招,而是以“墙壁属于群众”回应婉拒,既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又坚守了原则,体现了“动中见人”的故事创作法则。
3、作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讲述,如“这墙不是为我留的,是为老百姓留的”,既利于口头传播,又暗含深意,契合民间文学“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的特质。
三、
寓教于乐的艺术价值
作品能入选大学教材,在于其深厚的文学价值与深刻的教育意义。作品反映了反腐倡廉的重大主题,是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作品以小见大,小故事传递大道理,引导学生们思考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墙壁”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民间文学“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
郁林兴说过:“故事创作需从生活中捕捉闪光点,再插上想象的翅膀。”作者从市井话题升华为时代寓言,主题实现了从“争风吃醋”到“为政清廉”的蜕变,超越了表象,挖掘了精神内核,作品具有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使得读者产生强烈共鸣,作品为故事注入了生命力,也为故事这一日渐边缘化的传统文学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简介
蔡炯,男,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兼任环球出版社编审、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翰墨百家书画院诗词微刊荣誉高级编辑、清风笺文学网散文主编。发表中短篇小说90余篇,小小说100余篇,发表了大量散文、诗歌等,出版小说集《冰雪消融》和文学作品集《扬帆》。曾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颁发的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全国“典文荟萃杯”诗词大赛一等奖,全国“九州文豪杯”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雁鸣湖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金奖,全国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全国“春笋杯”小小说大奖赛二等奖,全国“浪人杯”征文比赛二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征文比赛”二等奖,“抒写世纪光辉”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南通市廉政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南通市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寻忆海门”征文一等奖,自1995年以来连续获海门市文艺创作成果奖,其中获一等奖10多次。被中国作协、《文艺报》编辑部评为“人民艺术家”,传略入选《中国专家学者辞典》、《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新时期文艺三十年·艺缘群英谱》、《新中国60年诗典》、《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志》、《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等大典。
来源:南都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