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上躺床上,眼睛闭着,脑子却像自动播放器一样,一遍遍回放那些糟心的人和事。
你有没有这种时候?
晚上躺床上,眼睛闭着,脑子却像自动播放器一样,一遍遍回放那些糟心的人和事。
别人的一句冷话、一次误解、一场背叛……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睡不着。
有人说,每想一次,就等于把过去的痛苦重新体验一遍——这哪是回忆,分明是自我惩罚。
说白了,复盘烂人烂事,就是在心里一遍遍欺负自己。
01
作家毕淑敏曾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小学时参加合唱团,她唱歌总跑调。有一天,音乐老师突然摔了指挥棒,当着全班的面说:
“就是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你被除名了。”
她跑出教室,躲在厕所大哭。之后的几十年,她一开口唱歌就紧张,甚至当众说话都害怕。
这种反复回想痛苦经历的行为,心理学叫“思维反刍”。
就像不停去抠结痂的伤口,越抠越难愈合,越回想越走不出来。
比如聚会时说错一句话,回家反复想一整夜;被领导说了一句,一整天心神不宁,还把以前所有委屈都翻出来重温。
你细想,这像不像把馊掉的饭一次次端出来细嚼?除了自己恶心,还有谁难受?
我很认同一句话:
“你越是在意,越反复想,就等于把本该只痛一次的事,重复痛了好多遍。”
烂事就像垃圾,真没必要研究,该丢就丢。
02
《躲在蚊帐里的大象》里有句话特别戳我:
“人该做的,是给自己充电,而不是对烂人烂事细嚼慢咽。”
你复盘得越细,等于把伤疤揭得越深——这不是反省,是自虐。
J.K.罗琳大家知道吧?《哈利·波特》的作者。
她曾经历过一段极其黑暗的婚姻。前夫家暴她,还在冬天深夜把她和女儿赶出家门。
那段时间,她靠救济金生活,每晚回想那段经历,抑郁到几乎写不下去《哈利·波特》。
你看,哪怕后来那么成功的她,也曾在烂人烂事里挣扎过。
但我们不能一直待在坑里。你越是反复想,越是在精神上允许他们继续伤害你。
马克·吐温也曾被好友坑惨。两人合作写剧本,对方拿了钱就去度假,活全丢给他,最后项目黄了,他还背了一身债。
每次想起,他都又气又恨,甚至在自传里写“我绝不原谅”。
可话说回来——别人捅你一刀,伤害是一次;但你老是拔出来看看,再插回去,这是自己捅自己第十刀。
你把现在的时间精力,都献祭给了过去的破事,值吗?
不如拿去读书、运动、陪家人、做喜欢的事。
对待烂人烂事,最高级的态度就是:不念、不理、不纠结。
03
电影《纵横四海》里有一句台词我记到现在:“有些事,一旦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
遇到烂人烂事,不争论不纠缠,转身就走。这不是怂,是聪明。
我一个做企业的朋友,之前特别信任的助理,不仅做事没底线,离职还挖走客户。
他一句“翻篇”,全身心继续干,后来事业反而更上一层楼。
作家梁爽说得好:内耗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能力——翻篇力。
烂事就像扎进肉里的刺,翻篇就是拔掉它;翻不了篇,就会越扎越深,碰一下就疼。
人生很短,真的不必和小人纠缠,更不必反复复盘他们的烂。
余秋雨曾说他心里记着四个“仇人”,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充满戾气,工作生活都受影响。
直到后来决定放下,他才真正感到解脱。
莫言也说:世事如翻书,过去就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别老翻旧账。
你总是回想烂人烂事,本质上是在喂大自己的痛苦。
而你不在意了,它们就再也伤不到你。
真正的强大,不是牢记所有伤害,而是拥有随时翻篇的能力。
▽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世界从不欺负那些敢于转身的人,好运也不会出现在回头路上。”
当我们停止咀嚼痛苦,开始复盘成长,整个世界都会用更好的方式回应你。
能让你走出来的,从来不是烂人烂事的结束,而是你选择向前看的开始。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