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突然多了几本病例本,每一次体检都惴惴不安,你能想象一家人接连被癌症盯上的那种无力吗?在一个三线小城,王阿姨家日子本来宁静,直到老伴查出肝癌、一个月后女儿又被确诊甲状腺癌,外甥体检胃上长了肿块,后来又陆续有4位直系亲属出现癌变……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真实发生在
家里突然多了几本病例本,每一次体检都惴惴不安,你能想象一家人接连被癌症盯上的那种无力吗?在一个三线小城,王阿姨家日子本来宁静,直到老伴查出肝癌、一个月后女儿又被确诊甲状腺癌,外甥体检胃上长了肿块,后来又陆续有4位直系亲属出现癌变……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真实发生在普通中国家庭里的场景。
社区医生去随访,王阿姨的叹息里藏着恐惧:“这病会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不是我们家风水不好……?”门诊里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担心。很多人以为癌症只是“碰运气”或者环境污染导致,其实,有些癌症的确和遗传密切相关,一个家庭中多人患同一种癌症,这绝不是巧合。
那么,得了哪些癌症,真的可能把风险传给子女?有没有办法提前防?今天这篇,给你说清楚原理、举例家族典型、拆解遗传真相,顺便教你怎么做,能远离风险。
现在,医学界很明确认定,有部分癌症就是“带着基因密码来的”。其实你打开很多大型肿瘤医院的典型病例档案,都会发现类似的数据:同一家族中,三口、五口、甚至七口同时患有某一癌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概率。
具体来看,以下5种癌症,经科学证实有一定遗传倾向:
乳腺癌:家族里有直系亲属(母亲、姐妹)患乳腺癌,子女一生中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2-3倍。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会显著提升患病概率。
结直肠癌:有家族史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高2-4倍,尤其是家人50岁前确诊的情况风险更高。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是最常见的家族遗传肿瘤综合征。
胃癌:中国家庭中很常见,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大多涉及CDH1基因突变,家族聚集明显。有研究显示,带有该基因变异者一生胃癌风险可高达70%以上。
肝癌:虽说主要和乙肝、丙肝相关,但特殊家庭内乙肝病毒携带人群高,耐药与肝癌易感基因有遗传,某些遗传变异会让肝癌风险更高。
甲状腺癌:尤其是髓样、乳头状甲状腺癌,有明确的家族遗传特征,某些基因突变(如RET基因)致病,直系亲属发现相关病例后,建议第一时间做基因筛查。
这里的遗传风险,既有“基因密码”本身的影响,也常常夹杂着家族饮食、生活习惯、疾病认知等共性因素。所以不是说百分百会遗传,但“家有病号”,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对癌症遗传风险,存在不少误区。有人以为只有染色体疾病才会“传代”,还有人觉得“上辈子有人得癌,后代铁定躲不过”,其实两种想法都不全对。
医学公认,这5种癌症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影响下一代:
一方面,携带某些致癌基因突变的父母,会有一定几率把该基因遗传给子女,让后代的患癌风险大大提高(但并不是必然得病,只是风险基数变大)。
另一方面,癌症家族聚集还和“家人吃什么、怎么活、会不会定期体检”相关。比如,胃癌家族很多都爱腌制、熏烤、高盐饮食,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族性传播。结直肠癌家族大多有“红肉+少蔬菜+体重超标”的饮食模式。健康习惯、环境暴露一旦循坏复制,后代想远离癌症很难。
有什么细节能判断自己是不是“高风险”?
家族里有2位及以上的直系亲属曾患同一癌种,尤其是患病时年龄比平均发病年龄更早的一代;有较明确的家族遗传肿瘤综合征(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伴有卵巢、子宫癌交叉发生);家族成员有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明确的致癌基因突变;
家庭饮食习惯长年如一、缺乏规律体检、口腔卫生差(比如聚餐用餐具不分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史)。
如果你或家人同时满足上述2项及以上,一定要提早干预和防控。
不少家庭都很绝望,怕一人患癌就是全家拖累,一传十、十传百。其实,科学早就告诉我们,即使带着高危基因,也完全有机会“打败癌症”。
现实中,基因只决定了风险,却不是绝对的宿命,生活方式管理、防癌早筛、定期复查,都是“扭转家族命运”的关键节点。
医生们总结,家有癌症高风险基因,后代想远离癌症,要学会这几招:
定期体检与早筛,绝不能等不舒服了才去医院。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都已有针对性的筛查方案,如乳腺B超/钼靶、结肠镜、胃镜、肝功能+AFP、甲状腺彩超等。特别是50岁以下就有病史的家族,更要提前10年开始,间隔缩短至每年1次。
有条件考虑基因筛查。家族中有同病发作且携带致病基因史,建议早做基因检测咨询,与专科医生沟通下一步防控策略。
全家“健康生活”要做到位。公筷分餐、饮食少油少盐多蔬菜、控制体重、远离烟酒、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遗传家庭病”是可以靠一代代优化生活习惯改善出来的。
幽门螺杆菌等感染要关注。比如胃癌家族,感染Hp后胃黏膜慢慢“变质”,全家人聚餐时建议检测、及早根治。
保持心理健康和科学认知。一旦被贴上“高风险”标签,很多家庭容易焦虑、失眠甚至不理性处理病情。建议及时求助专科医生、肿瘤咨询师,家有“病史”不要“等事儿来才行动”。
不得不说,癌症遗传风险不是绝对判决书,但绝对值得重视。你也许不能挑选基因,但“怎么活”才是改变人生的真正关键。医生反复强调,提前查、规律检、小习惯坚持下来,家中的病魔也有可能被你“挡回去”。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3.《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高危人群防控指南》
4.World Cancer Report 2020
5.北京协和医院家族性肿瘤门诊筛查指引
6.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数据
7.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遗传咨询专家共识》
来源:老耿来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