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毛巾会传染梅毒?医生揭穿3个间接感染误区,很多人没在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7:00 1

摘要:24岁的小周最近快被“共用毛巾”这件事逼疯了。她和室友合租半年,上周无意间看到室友的挂号单——皮肤科,诊断栏写着“梅毒一期”。当晚她突然想起,半个月前自己洗澡忘拿毛巾,随手用了室友挂在阳台的那条,当时没在意,现在越想越怕。

24岁的小周最近快被“共用毛巾”这件事逼疯了。她和室友合租半年,上周无意间看到室友的挂号单——皮肤科,诊断栏写着“梅毒一期”。当晚她突然想起,半个月前自己洗澡忘拿毛巾,随手用了室友挂在阳台的那条,当时没在意,现在越想越怕。

小周连夜翻手机查“共用毛巾会不会得梅毒”,网上有人说“体液残留会传染”,有人说“朋友就是共用毛巾中招的”,越看越慌。

凌晨三点还在对着镜子看自己的手心、脚心,生怕出现皮疹。第二天一早就冲到医院皮肤科,说话都带着哭腔:“医生,我会不会已经被传染了?要不要立刻做检查?”

听完她的情况,医生让她先别着急。先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用室友毛巾的时候,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有没有直接擦过私密部位?”

小周想了想:“是干的,当时就擦了胳膊和后背。”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感染梅毒的可能性极低,不用过度恐慌,但她的担心也暴露出很多人对梅毒传播的误解——总把“间接接触”想得太危险,却忽略了真正该警惕的风险点。

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占所有感染案例的95%以上。那间接接触,比如共用毛巾、杯子、马桶,有没有可能传染?理论上有,但现实中这种情况极少,尤其是共用干毛巾。

因为梅毒螺旋体特别怕干、怕晒、怕消毒剂——离开人体潮湿环境后,在干燥的毛巾上最多活2-3小时,而且活下来的数量会越来越少,根本达不到让人感染的“致病浓度”。

就像小周的情况,她用的是室友晾干的毛巾,又只擦了胳膊后背这些皮肤完整的部位,没有破损、没有黏膜接触,就算毛巾上残留过微量病原体,也早没了活性。

但如果是刚用过的湿毛巾,又恰好擦了私密部位或皮肤伤口,理论上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但临床上几乎没遇到过这种案例。其实,梅毒有3个间接感染误区,了解清楚后,不需要太担心。

第一个常见误区:共用马桶会传染梅毒?别自己吓自己

除了毛巾,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共用马桶——尤其是在合租、办公楼这种公共场合,总有人怕坐圈上有病原体。马桶圈是陶瓷材质,表面干燥、光滑,梅毒螺旋体掉在上面,几分钟内就会因为缺水失去活性。

第二个容易踩的坑:共用剃须刀、牙刷?这才是真风险

比起毛巾、马桶,有两类物品绝对不能共用,很多人却没在意——剃须刀和牙刷。这两种东西,就算是家人之间共用,也有传染梅毒的风险。

先说说剃须刀。刮胡子、刮腋毛时,很容易不小心刮破皮肤,留下微小伤口,就算没流血,也会有肉眼看不见的渗血。如果有人有梅毒,剃须刀上就可能残留带病原体的血液,另一个人再用,病原体就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牙刷的风险原理也一样。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尤其是有牙龈炎、牙周炎的人,牙刷毛上会沾到带血的唾液。如果共用牙刷,梅毒螺旋体就可能通过这些微量血液传播。而且牙刷长期放在潮湿的卫生间,虽然梅毒螺旋体活不久,但如果是刚用过的牙刷,风险会大大增加。

第三个大家常忽视的误解:接触梅毒患者的衣物会传染?清洗后完全不用怕

还有人担心,家里有人得梅毒,衣服、床单一起洗会传染。梅毒螺旋体在衣物上的存活时间很短,尤其是洗过的衣服。普通的洗衣液、洗衣粉里的表面活性剂,就能杀死梅毒螺旋体;就算没放洗涤剂,用热水洗一遍,也能让病原体失去活性。

总结下来,大家不用对“共用毛巾、马桶、衣服”过度焦虑——梅毒螺旋体没那么“顽强”,日常间接接触很难传染。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像剃须刀、牙刷这种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用。

如果不小心接触了可能有风险的物品,也别焦虑。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2-4周内出现手心、脚心皮疹,或者生殖器周围有溃疡,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没有症状,3个月后做一次梅毒血清检测,结果阴性就完全没事。

参考文献:

[1] 《认识梅毒,守护健康》,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25.08.29.

[2] 《放假出游,用酒店毛巾会染病吗?》,人民网健康,2021.10.07.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