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铭记」赓续伟大抗战精神,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6:45 1

摘要:作者:李宏宇(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邱雅晴(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教师)

作者:李宏宇(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邱雅晴(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教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成长为“有理想、能担当、肯奋斗”时代新人提供丰厚滋养。我们要坚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时代新人”的培育全过程,从“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四个维度扎实做好时代新人的培育,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爱国情怀厚植青年使命担当

爱国情怀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关键是让青年真正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要实现从理论到体验的转化,让青年在历史中触摸爱国的温度。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开发“抗战主题大思政课”系列课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现“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关键战役场景,同时整合全国抗战遗址数字化资源,建立“抗战云纪念馆”,让青年在身临其境中明白“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绝境中的坚守不屈。

二要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让青年在实践中践行爱国的担当。通过组织“重走抗战路”、走访革命纪念馆、排演抗战情景剧等活动,引导青年从抗战事迹中读懂英雄人物的赤子之心,在具身参与中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怀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

三要确保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如今,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大地,这不仅是爱国情怀的传承,更是一个古老民族面向未来的青春力量,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以民族气节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民族气节植根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国家命运的担当,是中华民族历经磨砺却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

一方面,要推动伟大抗战精神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让民族气节可感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意识、“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在抗战岁月中化作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浴血奋战。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可以将地方抗战史资源纳入校本课程,比如在云南讲滇西抗战中各族群众的团结御侮,在山东讲台儿庄战役中全民支援的决胜力量,在广东讲东江纵队的抗战历程……用身边的历史故事诠释民族气节如何在抗战中具象化;通过邀请老兵口述历史、整理家族抗战记忆等方式,让青年直观感受危难时刻迸发的精神力量,理解民族气节是融入血脉的基因,而非抽象符号。

另一方面,要鼓励青年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文化创作,让民族气节鲜活传播。借助数智技术将抗战历史进行多角度呈现,用“青言青语”讲述抗战故事,让正向声音占据传播高地,在还原历史原貌中夯实历史认知。通过青年的创造性转化,使民族气节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生活,成为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注脚。

以英雄气概锤炼青年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争取自立自强、在斗争中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曾经,面对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列强,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斗争换来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青年中出现的“佛系”“躺平”等消极思潮,亟须以英雄气概激发青年斗争精神。

一要以“大历史观”筑牢斗争初心,回答“为何而斗”。通过“四史”学习,让青年深刻认识到“革命尚未成功”,新时代的斗争,本质是为民族复兴破障、为人民幸福攻坚的“大我之战”,而非计较个人私利的“小我之争”。

二要以“英雄观教育”凝聚斗争力量,回答“为谁而斗”,创新教育方式,让青年从英雄身上读懂“斗争为人民”的底色,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中强化斗争的内生动力。

三要以“新时代内涵”明确斗争路径,回答“如何去斗”。斗争精神始终与时代需求同向同频,当前的“斗争”,是科研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是基层岗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担当,是面对网络谣言敢于发声的清醒……由此,让青年在具体场景中理解斗争的实践形态,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直面当前的风险和挑战。

以必胜信念增强青春奋斗力量

必胜信念是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恒久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面深化改革仍有“硬骨头”待啃,高质量发展仍有难题待解,民生福祉仍有实事待办,但历史已然证明,中华民族只要怀揣着必胜信念,便没有无法逾越的沟壑,也没有难以攀登的峰峦。对于青年而言,这种信念的培育需要层层扎根。

一要立足本职,在“接力奋斗”中筑牢根基。将宏大的奋斗目标拆解为可落地的阶段性目标,每个小目标的达成,都是对“最终必胜”的阶梯式支撑。

二要尊重客观规律,在“长期主义”中坚定方向。明白任何奋斗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接受真理“螺旋式上升”的逻辑,不因一时失利而动摇,不因一城得失而迷茫,将“必胜信念”融入日常。

三要团结协作,在“众行致远”中凝聚合力。单打独斗的信念易成“孤舟”,而志同道合的伙伴能成为“信念的镜子”,彼此映照初心,相互支撑前行。独行快,众行远。今天的青春奋斗,愈加需要在协作中让信念更坚定、力量更磅礴、成就更辉煌。

历经十四载浴血奋战,中华儿女在硝烟中淬炼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昭示了民族的尊严与不屈。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接续奋斗。只有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时代新人培育,才能让爱国情怀薪火相传、民族气节代代赓续、英雄气概血脉相连、必胜信念根植于心。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凝聚起不竭动力,勇担“强国有我”的青春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让我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继承先辈的意志、续写新的荣光,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本文为202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5YB051)】

【永远的铭记】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永远的铭记】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作用

【光明网专论·永远的铭记】汲取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力量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永远的铭记】深刻理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永远的铭记】铭记历史,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永远的铭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让抗战精神永续传承

【永远的铭记】砥柱中流聚民心:中国共产党引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担当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