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持续十余年干旱少雨!鄂西北粮仓发出警报!粮仓变旱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6:45 1

摘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气温异常偏高,降雨显著减少,江河持续低水位运行。襄阳这座素有“鄂西北粮仓”之称的城市,已经与干旱抗争了十余年。

湖北襄阳十余年干旱是天灾还是人祸

汉江水位持续下降,农田裂开一道道口子,湖北襄阳这个“鄂西北粮仓”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跨季连旱考验。

2025年8月31日上午10时,襄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这已经不是襄阳第一次面临干旱威胁了。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气温异常偏高,降雨显著减少,江河持续低水位运行。襄阳这座素有“鄂西北粮仓”之称的城市,已经与干旱抗争了十余年。

襄阳地处鄂西北,汉水中游,耕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3.8%。这里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5年粮食总产达505.3万吨,占全省的20%,占全国的0.81%。

然而襄阳却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干旱是主要灾害之一。其特征表现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范围广、损失重、时间长。

从2009年开始,襄阳旱情时有发生,北部岗地尤为严重。2009和2010年连续2年秋冬降雨少,出现冬旱;2012年冬干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相继发生。

襄阳干旱的形成源于多方面因素。气候条件是首要原因。襄阳年均降雨量850毫米左右,是湖北省最少的地区。

2013年1~8月全市平均降雨量404.9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37.5%,为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少年份。

同时,襄阳气温偏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年均气温多次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4~5月出现了38℃的高温,突破了历史同期极值。

蒸发量偏大也是重要因素。襄阳年均蒸发量为1158~1560毫米,最大年蒸发量达1866.5毫米。蒸发量与降雨量之间缺口大,水源供给与消耗难以平衡。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气象专家认为,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工程性缺水同样值得关注。襄阳有7片干旱死角地区,耕地面积达20.8万公顷,干旱年份缺水5.7亿立方米。这些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在7.5万吨以上,但却长期面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干旱给襄阳带来了严重损失。2013年8月底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有163.1万人受灾,46.9万人、16.1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农作物损失尤为严重。2013年8月20日,水稻轻度干旱5万公顷,重旱1.5万公顷,绝收面积2000公顷。干旱导致水稻灌浆受阻、抽穗延迟、授粉质量下降。

干旱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是导致地表径流大量减少,大部分河溪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二是造成土壤干化、沙化,土地贫瘠;三是不得不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

面对旱情,襄阳采取了多种措施。水利部门加强调度,通过“长藤结瓜”模式为灌区水库和堰塘补水。

2025年抗旱期间,气象部门发射272枚火箭弹,7架次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群众14万人投入抗旱,44883台套机动设备日夜运行,2036座泵站全力提水。

农业部门推广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2013年,襄阳水稻实际种植面积比最高年份低2.7万公顷,调减的面积全部改种玉米,干旱之年稳产效果明显。

同时,推广应用覆盖保墒技术。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秸秆覆盖能有效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在夏播作物上效果显著。

2025年4月,襄阳气象台预测,今年汛期将出现干旱情况频繁,远多于涝灾。特别需要关注极端天气与高温干旱的发生。

预计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主雨带位置偏北。襄阳汛期降水偏少、旱重于涝,强对流天气多发。

6月至8月降水量300~400毫米,偏少1~2成。7月中旬至8月中旬35℃以上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高温干旱灾害风险增大。

水利部门正在推进一系列水利项目。投资18.4亿元推进12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49.43万亩。

同时投资4.2亿元新建6座水库,建成后将新增抗旱库容0.78亿立方米。

丹江口水库水位已降至死水位150米以下。汉江襄阳段水位总体处于低水位运行。

襄阳全市1154座水库正开闸放水。引丹、三道河、熊河等大中型灌区激活了“抗旱动脉”。

来源:博学的玖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