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观白沙丨白沙红色印记:镌刻英烈魂 传承赤子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6:24 2

摘要:白沙起义失败后,起义首领不得不带领起义队伍撤到鹦哥岭和什寒山等地坚持斗争。艰苦日子里,起义队伍的首领们想起了有关红军、有关共产党的“传闻”,他们认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拯救黎族、苗族人民,一定要寻找红军,寻找共产党。

白沙是革命老区,更是一块红色热土。

历经峥嵘岁月,白沙,逐渐摆脱落后的面貌,取而代之的,

是文明的进步、和谐的发展。

如今,这座山城焕发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在回望历史中拥抱美好生活。

白沙解放纪念园(白沙融媒黄立华摄)

白沙解放纪念园原名方香烈士陵园,位于牙叉镇东风村。

白沙起义失败后,起义首领不得不带领起义队伍撤到鹦哥岭和什寒山等地坚持斗争。艰苦日子里,起义队伍的首领们想起了有关红军、有关共产党的“传闻”,他们认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拯救黎族、苗族人民,一定要寻找红军,寻找共产党。

于是,历经千难万苦,闯过国民党重重关卡,最终起义队伍代表寻找到了共产党,寻找到了中共琼崖特委。从此,白沙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自觉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新篇章。

1944年12月,琼崖特委、琼崖独立纵队和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机关先后从澄迈的六芹山迁到阜龙乡的文头山一带,并组成挺进支队,向白沙腹地进发。1945年8月,琼崖特委根据斗争形势需要,成立中共白沙县特支委员会和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白沙县三分之二的乡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至此,白沙抗日根据地终于建成。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白沙广大黎族、苗族人民投身抗日洪流,配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打击日军,扫清国民党顽军的据点,最终迎来了1945年9月的抗战胜利。

1949年4月19日,石碌战斗打响。至此,白沙最后一个墟镇收复,白沙成为海南第一个全境解放的县。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召开誓师大会,准备进行渡海登陆。3月6日,在超头市与大小南头附近海面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抢滩登陆作战展开。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全营撕开了所谓“伯陵防线”的缺口,完成登陆任务。渡海先锋营在白沙革命根据地阜龙乡集结后,兵分两路向五指山进兵。其中,二路队伍携带的伤员到达白沙乡方香村时,分别安置在当地村民家中疗伤。

当地群众对待解放军伤病员如亲人一般,把家里好吃的食物拿出来招待伤病员,还发动群众下河捕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不幸的是,四位伤势较重的解放军战士因医治无效牺牲,为解放海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安葬在方香村附近的东面坡上。

2005年7月,白沙为纪念革命先烈,对烈士墓进行修缮,并立碑纪念。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白沙对方香烈士陵园进行扩建改造,正式更名为白沙解放纪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家战斗纪念广场(白沙融媒黄立华摄)

保家战斗纪念广场原名保家村烈士陵园,位于阜龙乡保家村,始建于1995年,是纪念1948年保家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194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清剿。6月3日,国民党“剿总”总指挥曾杰,带领5个连及自卫队数百人,从儋县那大潜入白沙根据地阜龙乡。上午10时,敌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向保加村琼崖纵队三支队驻地进犯。我三支队在一总副总队长张世英三支队政委符志洛和副队长冯位才的率领下,主动出击,英勇作战,重创顽敌。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强攻。此次战斗,我军击毙敌少将三总队长曾杰以下士兵60余人,伤敌6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10支、60炮弹80多发。我军有10余名战士牺牲。其中,7名战士长眠于保加村热土。

保家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企图,巩固了清敌除霸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士气,成为白沙黎族自治县革命历史的重要篇章。

保家战斗纪念广场以实物、史料和空间叙事,将革命历史具象化,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精神纽带。正如陵园碑文所述:“烈士鲜血染红的热土,永远铭刻着保家卫国的忠诚与信仰。

付俄岭烈士纪念园(白沙融媒 黄立华 摄)

邦溪镇付俄村曾经是琼崖纵队活动过的地方。1946年,琼崖纵队约二百多人驻扎在付俄岭山脚下,当年的中队长包亚照是付俄村人,他们在住地创办兵工厂、临时医疗所。1947年1月,中队派兵到儋州海头攻打国民党,我琼崖纵队在儋县海头三区珠白乡苗眼头村(现儋州市海头镇)被国民党军队围剿。在反围剿战斗中,吴克龙教导员身负重伤,后随医疗小分队撤退到邦溪镇付俄岭休整,但因敌人围困封锁,无药救治而牺牲。部队战友把吴克龙和战斗中牺牲的10名战士遗体埋葬在付俄村东南面付俄岭山脚下。

两棵树、一块石头和付俄村的村民们,在付俄岭的群山中安静地守护着烈士们。沧海桑田,岁月流转,直到1984年4月4日,为了更好地缅怀烈士,白沙为吴克龙等11位烈士墓立碑。2019年12月,白沙将烈士墓进行提质改造,并正式更名为付俄岭烈士纪念园。如今,11位烈士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纪念园内,整洁而庄严,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励着人们坚定信心、奋发图强,为谱写发展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王力征烈士墓(白沙融媒 黄立华 摄)

王力征烈士墓,位于牙叉镇牙港村委会那凡村。

王力征(1909-1944)原名王道显。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芮村委会湖东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1月赴南京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湖东村党支部书记。1938年l2月参加琼崖红军云龙改编,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第二中队第二小队长。此后历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长、独立总队第三大队随营军政干部训练班队长、独立总队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队队长、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参谋长。

1939年3月,王力征率第一中队与朱克平率第三中队在罗牛桥伏击日军,击毁日军车一辆,歼灭日军二十多人,获得全胜。1944年6月,王力征同志率琼崖总队第四支队进驻那凡村,协助筹建白沙县抗日临时民主政府,在指挥第4支队阻击国民党守备二团主力和国民党白沙县游击大队的围攻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安葬于此,时年31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于2005年7月,为其立碑,2015年8月,对烈士墓进行修缮。

白沙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白沙融媒 黄立华 摄)

白沙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阜龙乡新村村委会。其布展约500平方米,通过图文介绍、油画雕塑、实物展示、视频展播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再现白沙发生的历史事件与革命故事。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