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级非遗白沙杂耍传承人李龙祥:51年坚守让古老杂耍焕新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09:42 2

摘要:在重庆江津的白沙镇,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他用51年的坚守,让一门古老的杂耍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就是重庆市级非遗白沙杂耍传承人李龙祥。从8岁与白沙杂耍结缘,这门融合民间器乐、说唱、戏曲音乐与曲艺杂耍的独特艺术,便成了他一生的挚爱与坚守。

在重庆江津的白沙镇,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他用51年的坚守,让一门古老的杂耍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就是重庆市级非遗白沙杂耍传承人李龙祥。从8岁与白沙杂耍结缘,这门融合民间器乐、说唱、戏曲音乐与曲艺杂耍的独特艺术,便成了他一生的挚爱与坚守。

白沙杂耍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历经四代传承。李龙祥自小跟随爷爷和父亲学艺,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在院子里下腰、立桩、拿顶,苦练基本功。在他看来,白沙杂耍独特的魅力让他甘愿为之付出无数汗水,每当他想放弃的时候,看着长辈们的精彩表演,就又会被深深吸引,重拾信心与热情 。

20世纪80年代起,李龙祥开始跟着父辈四处表演。每到一处,精彩的节目都吸引众多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观众们的笑容和惊叹声,让他深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将白沙杂耍发扬光大的决心。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白沙杂耍这一传统文化逐渐面临传承困境。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学习白沙杂耍难度大、耗时长、回报低,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看着曾经热闹的表演台变得门可罗雀,李龙祥痛心不已。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决心寻找和培养白沙杂耍的传人,让这门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2017年7月1日,李龙祥自掏腰包,利用自家房屋开办了白沙杂耍培训班。起初,响应者寥寥,他便从自家孙女和邻居家的孩子教起。渐渐地,附近居民看到孩子们在这里既能学到技艺,又能得到照顾,便纷纷将孩子送来。目前,他已收了6名弟子,年龄在9岁到15岁之间,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杂耍技艺,还感受到了如同父爱般的关怀与温暖。

同年9月,重庆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孵化园落户白沙镇,这让李龙祥看到了希望。他的白沙杂耍培训班加入其中,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此后,李龙祥和徒弟们频繁在白沙的元宵节、端午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上亮相,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除了线下教学和表演,李龙祥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文化。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目前已吸引近4万粉丝关注,视频浏览量超37万,白沙杂耍也因此被更多人知晓。

多年来,李龙祥培养的传承人多次在市、区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奖。2019年,“白沙杂耍”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凭借《白沙杂耍》荣获江津区“富淞杯”第八届家庭才艺大赛活动二等奖;2023年,又凭借《白沙杂耍》荣获重庆市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三等奖 。他还积极开展义演1000余场,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让更多人领略到白沙杂耍的魅力。

李龙祥并不满足于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他还积极创新。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木棍、鸡蛋、水杯等日常物品融入杂耍表演,开发出50余种新杂耍项目,让白沙杂耍更贴近现代生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他还走进小学教授杂耍技艺课,鹅公小学“杂耍技艺”荣获2022年度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如今,在李龙祥的努力下,白沙杂耍逐渐摆脱了传承困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白沙杂耍传承队伍中来,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重庆乃至全国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来源:城乡统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