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人的 “心疙瘩”:一边焦虑怕选错,一边盼着能好,专业的人给你指出稳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28 1

摘要:今天上午收到网友留言,字里行间都提示着:看到别人吃中药,病都轻多了,我也想试,可又怕不对症,吃西药起效快,但怕副作用,中药温和,又怕减小慢,刚好点,复发就慌得不行。这种一边焦虑怕选错,一边偷偷盼着好的心情,我太懂了。

今天上午收到网友留言,字里行间都提示着:看到别人吃中药,病都轻多了,我也想试,可又怕不对症,吃西药起效快,但怕副作用,中药温和,又怕减小慢,刚好点,复发就慌得不行。这种一边焦虑怕选错,一边偷偷盼着好的心情,我太懂了。

你的焦虑,真不是想得太多

病人的焦虑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那种反复和选择已经是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谁都有生过病,而且是病越严重越谨慎,主要还是有3个方面的顾虑:

1、怕试错成本太高

听说沙利度胺能治溃疡,吃完就出疹子了,有人说治溃疡的偏方,结果脾胃越喝越差,试一次,身体就遭老罪了,信心也下降一大截,吃过一次亏就再也不敢尝试了。

2、怕希望落空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好不容易溃疡好了俩月,以为快好了,结果一次熬夜,溃疡又冒出来,刚觉得中药有点儿用,关节又开始疼起来了,所以失望让人不敢轻易抱希望。

3、怕跟不上别人康复的步伐

看某某病友用生物制剂好多了,自己没条件用,看别人喝中药好多了,自己喝了没感觉,总觉得别人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己的路条条都不通。

这些问题不是说只有白塞氏病人才有,只要是不轻的病都有,其实这些焦虑都正常,就像走在雾里,都怕踩着大坑,但中医有这样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追求猛药快效,而是慢慢找对路,能把病人的“试错风险”降到最低。

有人肯定会问了,我咋知道的?既往来看过的病人有不少,看这3个情况:

1、我们会先看体质对不对,不是别人用着好就直接照搬

有个病人跟我说,病友用黄连泡水喝,口腔溃疡好了,我照着用,结果越喝越拉肚子,喝得都快拉虚脱了,口腔溃疡也没好,这是因为湿热体质的人这样喝才有用,脾虚体质的人喝了伤脾胃。

2、看小变化,而不是盯着根治

有个病人诉说:怎么治才能一下子好彻底?看到效果不明显就说这个方法不行,殊不知中医是讲究循序渐进的,这些无数个小变化才是说明方法用对了!比如溃疡疼得轻了、愈合比之前快了1天、身体感觉没那么容易累了、能做饭了、能散步了、大便不黏马桶了、嘴里没那么干了等等,这就像今天播种,不可能明天收粮一样,只要苗在长,土变松了,这就是好现象,把好彻底的期待换成症状减轻、体质变好,焦虑就少多了。

3、自己查资料配药不如找医生搭班子

自己查资料配药的人绝对不是少数,我见过太多病人自己配药了,结果都是越吃越糟糕,方法不靠谱但就是要做。之前有些病人看到文献用激素治急性期的白塞病案例,结果他们自己一用感冒频发、血糖升高、血压不稳、肥胖、浮肿、闭经、骨质疏松、骨头坏死、暴瘦、精神异常等等,这些都是泼尼松药量用大了的原因,就算是药量碰巧刚好,治疗方案也不是最佳,我们给配了点健脾祛湿的中药,激素比原来少了4片,溃疡不光没再犯,病还很稳定,比他自己用的剂量安全多了。

给有上述情况的你3个建议

1、给自己的症状列个名单:自己能判断好些了没好些,一周对比一次一目了然,不用靠感觉!

2、别信息量超载:少刷那些根治白塞病的偏方和突然恶化的帖子,这只会加重自己的焦虑,有问题直接找主治医生比查信息更靠谱。

3、给身体留点恢复的时间:“病来如山倒,病区如抽丝!”这句话一直是经典,白塞病至少要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质的变化,这就像熬汤一样,小火慢炖才香,这种事情急不来的。

治病不适找神奇的药,而是找对的路慢慢走,记住!你不是在赌方法,而是找适合自己的节奏,只要方向对了,哪怕走得慢一点也是离康复更近一步。

来源:时尚宠儿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