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中老年朋友认为“年事渐高,肠胃有点小恙在所难免”。实则不然,这大多并非年龄之故,而是平日里的不良习惯在悄然损害肠胃健康。医生特此提醒,以下四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实则极易诱发肠胃炎。此类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极为常见,几乎人人都与之相关,大家务必要多加留意。
许多中老年朋友认为“年事渐高,肠胃有点小恙在所难免”。实则不然,这大多并非年龄之故,而是平日里的不良习惯在悄然损害肠胃健康。医生特此提醒,以下四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实则极易诱发肠胃炎。此类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极为常见,几乎人人都与之相关,大家务必要多加留意。
这些坏习惯的反应很明显:比如吃没热透的剩菜、冬天啃冰水果,都会让 “坏东西” 进肠胃。一开始可能只是腹胀、偶尔隐痛,若一直不改,会慢慢变成频繁胃痛、吃点就反酸,严重时还会恶心没胃口 —— 这都是肠胃在 “抗议”。
4 个常见坏习惯,到底怎么伤肠胃?
咱们把这 4 个难改的习惯拆开,看看它们具体怎么让肠胃出问题。
剩菜反复热,不舍得扔:中老年朋友过日子节俭,剩菜总爱热了又热。可饭菜放得越久,“坏细菌” 越多,就算加热,有些细菌留下的 “毒素” 也去不掉。肠胃费劲对抗这些坏东西,时间长了功能变弱,炎症自然会来。
吃饭太快,不细嚼慢咽:很多人吃饭赶时间,早上扒几口就出门。当我们细嚼慢咽,唾液便与食物充分交融。这般不仅助力食物初步消化,更能发挥杀菌之效,抑制部分细菌滋生,于悄无声息间守护我们的健康。吃得太快,大块食物直接进肠胃,肠胃得 “加班” 磨碎消化,长期下来黏膜易受损,引发炎症。
冬天爱吃太烫的:天冷时,不少人爱喝滚烫的粥、吃刚出锅的面条,觉得暖和。但食道和肠胃黏膜很 “娇嫩”,最多承受 50-60℃的温度,超了就会被烫伤。反复烫伤修复,时间长了就会发炎,还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不注意腹部保暖:有些中老年人觉得身体好,冬天穿衣不护肚子,夏天开空调直接吹肚子。可肠胃很 “怕冷”,腹部着凉后,肠胃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在肠胃里停留久了易发酵产气,导致腹胀腹痛,还可能刺激肠胃引发炎症。
家庭聚餐的 “隐形隐患”,比坏习惯更伤肠胃
除了个人习惯,家庭聚餐时的一些做法,也可能让中老年人肠胃 “受伤”,很多人没意识到。
一是 “劝菜” 用私筷。聚餐之际,家人间总爱相互夹菜。晚辈尤喜为长辈布菜,此般举动,看似平常,实则饱含着对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但用自己的筷子夹,筷子上的细菌会跟着食物进长辈肠胃。中老年人肠胃机能渐弱,抵抗力亦随之降低。如此一来,他们的肠胃极为娇弱,稍有不慎便易引发不适之感,需格外呵护。备好公筷公勺,此一举动,尽显对他人之关怀。同时,还可有效阻断细菌传播路径,于细微处守护众人健康,简单之举却意义非凡。
二是 “多做菜” 导致剩菜多。聚餐时总爱做一大桌,吃不完就打包,之后几天反复加热。之前说过,剩菜反复加热易滋生细菌,而聚餐菜种类多,每种剩一点,加起来量不少,扔了可惜、吃了伤肠胃。根据人数适量做,尽量当天吃完,能减少剩菜。
三是聚餐易 “吃撑”。家人吃饭聊天热闹,容易不知不觉吃多。中老年人消化能力下降,吃撑后肠胃会被 “撑大”,蠕动变慢,不仅腹胀嗳气,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让炎症更严重。吃到七八分饱就停,也就是不饿、还能再吃几口的状态就好。
肠胃不舒服时,这些“错误应对” 会加重问题
很多中老年人肠胃不舒服时爱自己处理,但有些做法不仅没用,还会加重肠胃炎,得避开这些 “坑”。
第一个坑是 “不舒服就空腹”。有人觉得 “肚子痛没胃口,干脆不吃,让肠胃歇一歇”。其实肠胃不舒服时也需要营养维持功能,长时间不吃饭,肠胃黏膜得不到营养,修复能力会变弱,反而加重炎症。吃点小米粥、软面条这类清淡好消化的,少量多次吃,能给肠胃补能量。
第二个坑是 “随便吃备用胃药”。肠胃偶感不适,便翻找出家中胃药。未仔细甄别症状,便径直服下一片。如此做法虽能图一时之快,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需谨慎为之。不同肠胃问题需对症下药。有的药可缓解胃痛,有的药能助力消化。若不对症服药,不仅徒劳无功,还可能刺激肠胃,甚至掩盖真实病情,不可不慎。不适持续 1-2 天以上,最好去医院,让医生开药。
中老年人的肠胃就像 “老伙计”,得细心呵护。改掉常见坏习惯,留意聚餐隐患,避开不适时的错误应对,才能让肠胃一直舒服,吃嘛嘛香,身体更健康。
来源:戒槟榔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