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老年朋友被失眠缠上:睡前喝温牛奶、尝试助眠保健品,调整作息后还是躺到半夜才能眯眼。实在没办法想用药,却对着“西泮”“唑仑”犯了难。
不少老年朋友被失眠缠上:睡前喝温牛奶、尝试助眠保健品,调整作息后还是躺到半夜才能眯眼。实在没办法想用药,却对着“西泮”“唑仑”犯了难。
“西泮”类与“唑仑”类药物同属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助眠逻辑都围绕大脑里的“γ-氨基丁酸(GABA)”展开。但原理相通不代表用法相同,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关键,在于分清两类药的代谢特点和副作用差异。
一、药物代谢:
“西泮”类:以地西泮为代表,代谢速度偏慢。对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攒多了可能导致白天没精神、头晕、走路发飘,出门买菜、上下楼梯时,跌倒、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唑仑”类:像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代谢虽受年龄影响,但在没有严重肝肾功能问题的前提下,部分品种(如咪达唑仑)代谢稍快,蓄积风险相对低一些。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用药后必须多观察自身反应,不能一概而论。
二、副作用:
“西泮”类:长期吃可能有两个问题:一是“耐受”,效果越来越差,得加量才能睡着;二是“依赖”,停药后可能出现失眠加重、心慌焦虑等“戒断反应”,还可能影响平衡能力,增加意外风险。
“唑仑”类:同样有耐受和依赖风险,更要注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尤其是本身记忆力不好、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用药后可能更记不住事、反应变慢,比如刚说的话转身就忘,给生活带来不便。
三、用药安全:
无论是“西泮”还是“唑仑”,都没有“绝对安全”的说法,关键是用对方法:
1、先找医生评估,别自己用药
必须让医生了解你的情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肝肾功能如何?失眠是偶尔的还是长期的?医生会综合判断你适合哪种药、用多大剂量,避免盲目用药的风险。
2、优先选“短效药”,短期用
尽量选作用时间短的品种,比如“唑仑”类的咪达唑仑,起效快、在体内停留时间短,蓄积风险小。而且助眠药不能天天吃,一般短期用1-2周缓解急性失眠,之后要靠调整生活习惯改善,比如固定作息、睡前不玩手机。
3、非药物方法优先
很多老年人的失眠靠生活调整就能改善:每天傍晚散散步、睡前用温水泡脚;少喝浓茶咖啡,尤其是下午和晚上;躺下半小时没睡着,就起来看看书、听听轻音乐,有困意再回床。只有这些方法没用,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老年人来说,睡眠重要,用药安全更重要——科学选药、规范用药,才能既睡好,又不伤身体。
免责声明:
本文图文部分来自网络,供读者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我将第一时间做相关删除处理!谢谢!本账号发表任何方剂经方均只作为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不承担任何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来源:小苗健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