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李庄:村室传来“号令”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4:23 2

摘要:虽然下着雨,激动的韩素枝一早就坐不住了,通知的集合时间是8点半,不到8点她就撑着伞从家里出发了,路上偶遇熟人问:“这么早干啥去?”韩素枝答:“村里组织看阅兵呢,找个好位置。”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马丙宇 刘亚鑫

屏幕上,直播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旭日东升,在朝阳的照射下,金水桥金辉荡漾,充满仪式感。

屏幕前,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村民韩素枝手持五星红旗,坐得笔直且目不转睛,不愿错过大会的每一个镜头。

9月3日,南李庄村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在村委会用大屏观看纪念大会,阅兵式的号令声在村室响起,仪式感满满。

虽然下着雨,激动的韩素枝一早就坐不住了,通知的集合时间是8点半,不到8点她就撑着伞从家里出发了,路上偶遇熟人问:“这么早干啥去?”韩素枝答:“村里组织看阅兵呢,找个好位置。”

韩素枝第一个到,申丙印也紧跟着来了。77岁的他酷爱看电视,今天换了大屏,他边看边感慨:“比在家里看更让人震撼,祖国强,村集体棒,我们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观看间隙,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为村内几位老党员送上纪念册,其中有已经100岁高龄的退伍老兵段德成,他曾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尽管腿脚不便,段德成还是在搀扶下坚持起身肃立唱国歌,端坐观看阅兵礼。

“没有前辈的流血流汗,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范海涛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发出属于南李庄村的“号令”,“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是因为范海涛和南李庄村党员干部这样的不改初心,才能南李庄从“一穷二白”蜕变为“明星村”。从不足一米宽的土路,到平整舒适的双向柏油路;从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到精美的小洋楼;从一穷二白到产业兴旺……南李庄村的变化令人惊叹。

2010年,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范海涛,出资给南李庄村人建新居。5天拆迁完毕、8个月58栋楼房拔地而起,让全村免费住上270—290平方米的叠加别墅。

此后,南李庄村通过企村共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是股东,年年有分红”,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达1500多万元。

南李庄村在全面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塑形”的同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铸魂”,把传统的文化礼仪、道德观念有效融入乡村治理当中。在充分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南李庄村党支部以家庭为单位,以“认领制”为抓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狠下功夫,“被动评选”变为“主动认领”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农户、进“头脑”。

屏幕上的阅兵仪式已经结束,但南李庄村乡村振兴的“号令”继续响亮,村室传来的不仅是阅兵式的号令声,更是一个村庄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动员令。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