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装备震撼全球!93阅兵上演“中国智造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4:06 2

摘要:10 年前 93 阅兵,歼 - 15 首次亮相,成中国阅兵史上首个舰载机梯队。要知道,无舰载机的航母如同 “无牙老虎”,有了它,作战范围可扩数百至数千公里。

这一次的“9·3阅兵”

将是人类历史上最震撼、最瞩目的一次阅兵

从陆上作战群到海上作战群

从防空反导群到信息作战群

阅兵装备均为 100%“中国智造”

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硬核实力


这次阅兵有三大亮点,每一个都彰显中国军力的硬实力。

第一个看点聚焦海上作战能力。

10 年前 93 阅兵,歼 - 15 首次亮相,成中国阅兵史上首个舰载机梯队。要知道,无舰载机的航母如同 “无牙老虎”,有了它,作战范围可扩数百至数千公里。

而今年的93阅兵,国产舰载机家族持续升级:歼 - 15T 适配电磁弹射、具备弹滑一体能力;歼 - 15DH 与歼 - 15DT 为我国自主研发舰载电子战机型,后者更实现弹滑兼容。

而新型隐身舰载机歼 - 35,更是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的标志性装备。这些舰载机由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旅牵头组建的梯队驾驭,彰显实力跃迁。

第二个看点是地面装备方队。

10年前,这个方队由99A坦克打头,东风41压轴。

而今年的93阅兵,"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DF-61”陆基洲际导弹、“DF-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DF-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等武器亮相九三阅兵,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更令人震撼的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作为陆军地面突击力量的新一代装甲装备,受阅的99B坦克、100坦克、100支援战车,尽显机动夺要、攻坚突破的强大战力,是我军高技术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看点最神秘,就是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相关装备。

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比如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有28次大阅兵,其中有15次是在10月1日国庆日,仅有3次是非国庆,而这上一次的9月3日,是2015年,那年正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

而10年后又要在这一天办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答案其实藏在两个重要意义里。

图源:中国发布

首先,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

选择这一天,背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坐标:80年前的今日,那份浸透着无数同胞鲜血的投降书终被签署。

至此,一场持续十四年、跨越山河的艰苦血战,才终于落下帷幕。我们胜利了,但这份胜利的代价太过沉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惨烈到容不得半点狂欢,只应被永远深藏于心、郑重铭记。

图源:网络(侵删)

将阅兵置于这个特殊的日子,意义深远。它要做的,是把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峥嵘岁月,从教科书的铅字间唤醒,带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次将邀请一批抗战老兵到场观礼,他们大多已是百岁高龄,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亲眼看到祖国如此强大。

当战车轰鸣驶过、当步伐铿锵震地,这震撼的声响,是对未能亲见山河重光的英魂最深情的告慰,也是对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最庄重的承诺:山河已无恙,盛世如所愿。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力量,让“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长鸣,让侵略与苦难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其次,是为了在复杂的世界局势里,亮出中国的“底气”。

如今国际形势复杂: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动荡、印巴摩擦、中美贸易战…虽然中国没卷入任何实质性战争,但中美战略相持的态势大家都清楚。

这十年里,中国军事科技进步飞快,只是一直很低调,不声张、不炫耀。

这次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更成为外交焦点!

这份名单不仅仅是简单的出席人员罗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全球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朋友遍布全球,无论是亚洲、欧洲,还是非洲、拉丁美洲,都有众多与中国志同道合的伙伴。

大家还记得1949年开国大阅兵的场景吗?那时飞机数量不够,只能飞两圈来凑数,就连枪支、坦克也是来自十多个国家,可以说是是“万国牌”。

注:由“功臣号”领头的日制九七式和九七改中型坦克

但从那以后,每一次阅兵都见证着我国的成长:

1959年59式坦克亮相,标志着中国能造出属于自己的装备;

1984年战略导弹首次登场,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不仅能打仗,还能打很远;

2019年,东风十七、歼20等一众尖端武器接连亮相,彻底打破了世界对中国的固有印象;

……

今次亮相的所有装备,更是实现100%“中国智造”!从单兵装具到战略重器,从动力系统到信息中枢,每一颗螺丝、每一块芯片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真正实现了“全华牌”!

最重要的是,“中国智造”不仅强于自身,更是加速走向世界!

今年前7个月,以集成电路、汽车、船舶和液晶显示模组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表现抢眼,已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强劲新动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 制图:腾道

部分高技术领域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在关键技术、规模效应和制造效率上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彰显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的强劲动能。

想要拓展这些产品的海外市场?

腾道提供覆盖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数据,独家覆盖越南、印度尼西亚、中东、印度、拉美、巴西及非洲等新兴市场。通过这些精准的行业数据,企业可快速定位高潜力客户,深度洞察区域需求,高效布局全球供应链,让您的产品走向世界!

图源:腾道外贸通V5.0

这份“全华牌”的亮相,从不是对外的炫耀

这份底气,是几代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坚守

是无数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付出

更是整个民族“勒紧裤腰也要搞出自己装备”的坚韧

八十载栉风沐雨,换来今日“自主可控”的尊严

这是属于中国国防的成长答卷

更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

来源:腾道Tendat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