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北戈壁硝烟弥漫,三架数码迷彩机器狼组成三角队形快速推进,士兵轻点平板电脑,配备榴弹发射器的机器狼瞬间开火,精准摧毁敌方工事,空中蜂群般的无人机呼啸而至——这一幕宣告了中国陆军无人化作战时代的正式来临。
西北戈壁硝烟弥漫,三架数码迷彩机器狼组成三角队形快速推进,士兵轻点平板电脑,配备榴弹发射器的机器狼瞬间开火,精准摧毁敌方工事,空中蜂群般的无人机呼啸而至——这一幕宣告了中国陆军无人化作战时代的正式来临。
硝烟弥漫的西北戈壁,三架身披数码迷彩的机器狼以三角形阵型快速推进。它们的热成像摄像机穿透烟幕,牢牢锁定目标。后方掩体内,士兵轻触战术平板电脑,配备榴弹发射器的机器狼二号立即开火,精准摧毁敌方防御工事。与此同时,十几架FPV无人机如蜂群般呼啸而至,瞬间覆盖剩余火力点。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6集团军某旅近日公开的训练演习,陆军首次向世界展示了“狼群+蜂群”新型无人作战模式。演习中,空中“蜂群”与地面“狼群”无缝联动,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作战网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术灵活性与作战效率。
陆军此次披露的无人作战模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传统战术的智能化改造。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战术“三三制”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生。
每个步兵班被重新定义为三个“人机作战小组”:九名士兵与三匹机器狼紧密配合,构成侦察、火力和支援的“铁三角”。
“侦察狼”如同敏锐哨兵,配备热成像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可穿透伪装,提前200米锁定目标。“火狼”如同移动武器库,其191式自动步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每分钟发射600发子弹,火力相当于30名步兵总和。
“全能狼”可在90秒内完成弹药补充,瞬间变身多用途作战角色,随意切换反坦克和防空模式。
这一革命性变革将步兵班组的作战半径从500米大幅提升至1500米,火力密度提升200%以上。士兵通过量子通信链路在掩体中指挥作战,传统步兵突击的惨烈场面已成为历史。
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强军奋进: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镜头中,机器狼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协同智能。这些四足作战平台实现了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质的飞跃,能够自主组建包含30个节点的作战网络。
狼群内部形成精准分工:侦察狼如同幽灵般推进,通过低延迟视频传感系统传输实时画面;攻击狼根据指令发动致命攻击;支援狼则穿梭于火线之间,运送补给。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它们可以根据战场需要,在数秒内重组阵型,像真正的狼群一样协同狩猎。”
技术支撑是响应时间仅200毫秒的神经视频链路、实时环境建模以及基于大牛直播SDK构建的多终端感知网络,构成了AI决策、群体响应和火力打击的无缝闭环系统。
在戈壁演习中,300架无人机在0.3秒内完成战术分组:20架侦察机前出构建三维战场模型,50架电子战无人机释放电磁干扰,其余攻击无人机精准锁定目标。
当美军还在为是否支付7万美元购买四足机器人犹豫不决时,中国的“机器狼”只需几千元人民币就能大规模部署。如此惊人的成本优势源于完全国产化的供应链:特种钢材、传感器和芯片均100%国产化,甚至普通手机生产线在战时也能快速转入量产。
这种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战术优势。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演习中,西藏军区部署了配备82-2式手榴弹的无人机集群。
这些成本仅相当于手榴弹价格的“微型轰炸机”能精确打击山墙后的防御工事,将士兵需要数小时才能攻克的工事瞬间摧毁。
无人机攻击集群采用“饱和式精确打击”模式,10架一组的小分队分别锁定雷达站、弹药库等关键节点,在30秒内完成多波次打击。演习数据显示,其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0.8米,在强电磁环境下仍保持98%的命中率。
无人化作战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陆军某中心的一次对抗式检验中,红方以有人无人协同方式向蓝方发起进攻,结果遭遇惨痛失利。
“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我们对打赢自组建以来的第一场对抗充满信心。”陆军某中心胡博回忆道。技术人员李欣玥也表示:“技术人员收集了大量数据,给装备设计了最优作战线路,我们坚信这必将是一场胜仗。”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蓝方采取多种反无人手段进行反制”、“红方无人机已被击落”、“地面无人组已被歼灭”、“红方任务失败”。
这场‘不及格’的考试成为部队转型的转折点。胡博带领官兵研究实战案例,从“以不变应万变”转向“以变应变”,重新建立战争思维。官兵们白天练战术练操作,晚上学技术搞研改,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李欣玥在反思中坚定表示:“我相信我们试的错,就是部队少走的弯路。这就是我们为强军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无人化作战已成为全球军事变革的前沿领域。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近日在火奴鲁鲁的斯科菲尔德兵营对记者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陆军将部署模仿科幻小说中场景的人机混合小队。”
“我想几年后,当你开车重返这个基地时,会看到一辆步兵车出去训练,旁边有一些自主引导的机器人,还有一些能够在上空成群飞行的无人机。”德里斯科尔强调,“这在过去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但我们正处于这种场景的边缘。”
美军正在加速推进人机融合,驻扎在夏威夷的第25步兵师作为陆军“接触转型”计划的前沿部队,将于今年夏天接收16套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海马斯”)。
同时,美国陆军正在试用“超远程”机器人车辆用于GPS受阻的后勤补给行动。
随着“蜂群狼群”作战模式亮相,陆军展示了其面向未来战争的系统化布局。无人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将成为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砝码。
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无人蜂群作战系统,由蜂群陆战车、指控车和保障车组成,能够携带48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以任意排列组合,形成不同作战集群,每架都配备光电侦察、打击弹药和通信设备,实现多目标察打一体。
通过地面控制,操作员可同时控制96架无人机,实现150公里的远程操作。该系统部署时间短、发射数量多、智能化程度高,已参与多次演习和部队试用,获得一线指战员高度认可。
演习中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是实现了无人机与有人装备的深度协同。歼-16战机通过数据链引导无人机群实施佯攻,而无人机回传的实时战场数据,又为战机提供了精确火控参数。
这种“有人-无人”混编模式,验证了我国在异构平台协同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演习落幕,戈壁余晖映照着整齐排列的无人装备阵列。操作员轻触屏幕,最后一架无人机平稳降落回收舱。300架无人机与50余台无人战车构成的作战网络瞬间静默,只留下风沙掠过金属外壳的微弱声响。
在远方观察所,陆军某中心的李欣玥和战友们收拾设备准备离开。他们经历了初战失利的打击,在无数个昼夜中研战学战,最终换来今日的突破。
这些钢铁蜂群将带着科技利刃走向未来战场,用算法与数据守护和平。当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地平线,戈壁滩重归寂静,而中国陆军无人化作战的新纪元已然开启。
来源:洛雪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