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低空飞机刚出圈,荆门又开出了难以拒绝的价格 | 大刚观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8:08 1

摘要:近日,荆门市发布13条措施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并给出了产业化项目最高1500万元的奖励。

湖北低空经济,又杀出了一匹黑马。

近日,荆门市发布13条措施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并给出了产业化项目最高1500万元的奖励。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荆门第一次重投这个新兴产业了。

去年10月,荆门市印发了《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在这份方案里,荆门提出的目标是:抢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赛道。

而到了今年,荆门的目标则变成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显然,荆门已经站上了这条新赛道。

但伴随着一个未来产业深入布局的,是一个发展的新机遇,也可能是一座城市的产业转型需求。

3月22日,一批漳河水乘坐飞机从荆门漳河机场升空向武汉出发。图/极目新闻

【1】低空升温

进入2025年,低空经济还在持续升温。

3月10日,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正式启动。

这一基地被定位为珠海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为无人机企业提供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协调、航空气象、保险服务等全流程支持。

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启动仪式上,多架无人机现场完成了精准起降、悬停飞行等测试演示。图/南方+

但珠海的野心不止于此。

公开报道显示,珠海正在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申报工作,并筹建珠澳低空产业联盟。

有媒体称,珠海有望成为广东低空经济的“第三极”。

而在长三角,一个多元化、智能化的立体交通的新时代正缓缓开启。

上周,连接“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的首条低空交通环线开启首航。

两天后,同样是在长三角,无锡政府召开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越来越多城市走上低空经济这条赛道上。

但提起业内的佼佼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上海和深圳。

去年,上海率先喊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天空之城”的口号。

事实上,上海坐拥“民航第一城”的产业基础,已经汇集了全国超过70%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随着低空经济走向台前,上海在通航产业的优势也进一步延展。

目前,全球50%的eVTOL创新企业都在上海。

这或许正是上海持续加码低空经济的底气。

而与上海并列“天空之城”第一梯队的,肯定少不了深圳。

作为无人机行业领军企业大疆的所在地,早在低空经济兴起之前,深圳就已经吃上了产业化的红利。

2023年,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所占份额近八成,在全球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高居第一。

深圳的低空经济随之爆发。

同一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群众在深圳一公园内围观无人机配送。图/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实验室

当一个新兴产业产生集群效应,影响力足以从一座城市蔓延到一个大省。

广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省内已经汇聚了全国超过三成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

今年,深圳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全力竞逐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2】制造底子

对比深圳,荆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的目标,其实并不低。

那么,荆门的底气又在哪里?

时钟拨回去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一架苹果绿的8座固定翼飞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架名叫晨龙的飞机,下午从荆门的漳河机场起飞,经过5个半小时的长途飞行,持续直飞1300公里后,最终在20时30分降落在了珠海金湾机场上。

“湖北造”晨龙天使飞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图/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长途直飞展示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晨龙飞机首次参加航展就一举成名。

江苏、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纷纷与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意愿。

甚至尼日利亚官方也抛来橄榄枝,希望将该型号飞机推广成他们的“空中出租车”。

公司负责人介绍,晨龙是客货两用机型,业务涵盖空中旅游、森林消防、长短途货运、航空快递、“空中出租车”等通航运营业务。

今年,这款飞机将用于鄂州花湖机场—荆门等低空货运航线。

晨龙飞机的出圈,让荆门通航产业的更多细节被看见:

晨龙飞机有零件数万个、种类超2000种,但荆门已经实现约70%的自制

与晨龙飞机一同代表荆门亮相珠海航展“祥云”AS700载人飞艇,刷新了国产自研载人飞艇领域有史以来最长航时、最远航程飞行的“新纪录”;

“祥云”AS700载人飞艇在广西阳朔进行演示飞行。图/新华社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所处的荆门爱飞客航空小镇,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特种飞行器生产、试验、试飞基地、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还是:

“华中最大的航空运动休闲体验中心”

“华中最大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基地”……

航拍爱飞客航空小镇。图/视觉中国

荆门飞行器制造的底子,彻底藏不住了。

其实,跟上海一样,荆门也是一座自带飞行“基因”的城市。

1971年,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搬迁到荆门。

这是我国唯一从事通用飞机、水面飞行器和浮空飞行器研发制造的综合性主机研究单位。

研究所的到来,拉开了荆门通航产业的大幕。

几乎同时,航空航天工业部宏图机械厂在荆门建成投产。

这家机械厂承载了荆门当时发展通航产业的最大希望。

荆门市志记载,宏图机械厂占地205万平方米,设计投资总额超过了亿元。

20世纪70年代的亿元投入,“含金量”可想而知。

对宏图机械厂的重投,为荆门敲开了通航产业的大门。我国第一架水上轰炸机、第一架实用型地效飞机陆续在此诞生。

1985年,宏图机械厂的年工业产值达到了1495万元,晋升为当时少有的千万产值工厂。

荆门也成为当时少数能完成飞机总装和试飞的城市。

时代日新月异,低空经济走向台前。日积月累的产业基础,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截至2024年11月,荆门的低空经济已经涵盖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

不完全统计,在低空领域,荆门布局了5家整机制造企业、9家通航服务企业、3个国家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级实验室(研究中心)。

【3】工业“新”城

如果说,60多年前荆门完成第一架水轰5飞机的总装,预示着一座工业重镇的崛起。

如今晨龙飞机一飞惊人,荆门探索的,则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向“新”求变的道路。

翻开荆门的制造业版图,会发现,除了低空经济外,荆门还有许多新名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等新兴经济。

这与大众印象中的荆门好像不太一样。

长久以来,荆门都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过去,磷矿、石化曾是荆门最亮的两张名片。

自1958年荆襄磷化建立,荆门开启磷化产业的狂飙。

到2020年,荆门磷复肥年产能1500万吨,产业规模在荆门GDP中占比超过了1/5。

2024年3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搬运化肥产品。图/新华社

而随着1970年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落地,石化更是迅速成长为荆门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3年,仅荆门石化这一家公司,就为荆门贡献了超过80亿元的税收。

但伴随着产业转型,重工业的高占比却给这座工业重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0年,荆门成立磷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希望压减全市一半的规模磷化企业,通过更高质量的生产推动磷化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这被视为荆门产业转型的一大信号。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的经济增量又从哪里来?

荆门的目光投向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2023年初,《荆门市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

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1%以上。

在方案中,新能源电池、汽车智能装备、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都被视为荆门培育壮大的重要目标。

这些产业悉数被列入荆门“4211”现代产业体系。

一些可喜、可感的变化悄然发生。

大刚观察(DGbeacon)统计发现,2016年,荆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41家。

而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荆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了852家,是9年前的6倍有余。

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力,非常直观地体现在荆门的GDP数据上。

2024年,荆门第二产业增速高达9.3%,实现了自2016年以来最快增速。

其中,新兴产业功不可没。

根据官方统计,荆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及其他等新兴产业集群合计实现产值1998.7亿元,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4.0个百分点。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尚未成势,荆门毅然签约亿纬动力,才有了后来“华中锂电之都”的崛起。

荆门此番重投低空经济,正是同样的道理。

来源:九派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