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考改革,取消生物地理,总分降了,但考生压力一点没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18:10 1

摘要:由于D老师的横空出世,不仅文科要彻底消失,这回连偏文的理科也要没了。

长沙教育局真是头铁,敢把潜规则合法化。

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多年以来。

习惯性地。

为了改革而改革。

以为优化去优化。

从来不用数据说话。

基本上全是定性分析拍脑袋决策。

纯属瞎折腾。

长沙中考改革,政策基本上分为三点:

中考取消地理生物,总分降为630。

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由5分降为3分,直至明年全面取消。

由于D老师的横空出世,不仅文科要彻底消失,这回连偏文的理科也要没了。

中考开卷考生物地理?这一政策简直将学生视为易于欺骗的对象。

表面上看是减轻负担,允许携带课本进入考场,但实际上真以为翻阅书籍就能找到答案吗?

生物和地理科目既包括文科又涵盖理科的特点,要求既有良好的记忆力也要有深刻的理解力。

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为开卷考试可能会干扰思维过程,使学生误以为书本中包含了所有问题的答案。

应鼓励学生通过练习和复习来解答问题,以提升答案的精确度和效率。

将其设置为开卷考试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很少能在书本上找到与问题完全对应的答案。

生物地理的核心考点从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那些寄希望于开卷就能轻松获得A等的学生,最终很可能会发现试卷上的题目与教材内容并不匹配,反而因翻查书籍而浪费时间,连基本分数也难以把握。

更令人不满的是等待第制改革的推行。

虽然声称是为了“降低分数压力”,实际上用ABCD等级划分了一条隐形的分水岭。

两科成绩未达到B等甚至无法进入重点高中,一门不及格就直接失去普通高中的竞争资格。

这难道是减负吗?显然这是在初二就提前完成了学生的分流。

以往还能通过主科来弥补分数,现在却直接一票否决,迫使学生从初一就开始将副科当作主科对待。

尤其讽刺的是“高层次人才子女单列录取”。

这种所谓的“人才”标准明显是为资本服务。

普通家庭的孩子努力竞争分数,而有些人仅凭出生就能绕过正规的选拔流程。

这怎能称作教育改革?这分明是教育世袭制度以新的形式复活。

体育分数的提升更是带有讽刺意味。

从40分增至50分看似不多,但在总分数减少70分的情况下,体育的比重实际上是大幅增加了。

当城市中的孩子忙于请私人教练练习跳绳时,农村的学生可能连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没有。

口头上喊着要“全面发展”,实际上却在加剧教育的不平等。

指标生扩招到60%听起来很美好,但不要忘记初中学校之间的资源差异巨大。

弱势学校的指标生即便进入名校也可能成为“牺牲品”,而重点中学则可以通过指标保障获得更多名额。

这些规则最终导致,贫困家庭的学生想要通过分数实现逆袭?

抱歉,游戏规则早已被既得利益者改写成了“综合素质”“等级评价”的新剧本。

生物地理退出计分后,语数外分数权重高达47.6%(按630总分算),这意味着主科成绩哪怕相差0.1分,都极有可能左右能否考进“四大名校”。

主科难度或许会暗中提升。

2025年长沙将采用全省统一命题,参照其他已改革地区的数据来看,数学最后两大题的难度系数可能从0.4升至0.25,相当于把区分度由“会做难题”拔高到“能解奥赛题”。

表面上看生地改开卷考是减负之举,实则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某区教育局摸底显示,78%的初中打算将生地周课时从3节减至1节,部分学校甚至计划让音乐老师兼任地理教师。

更为现实的是,培训机构已然开始清退生地名师,转而专注于主科培优。

想考四大名校必须双B以上。据近三年数据显示,闭卷考试时全市双A率约为35%,改开卷后若命题难度不变,双B看似容易,实则可能因竞争加剧而使实际达标率降低。

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等到家长意识到其重要性时,恐怕为时已晚。

如何平衡减负与选拔、公平与效率?

这场改革旨在纠正“唯分数论”,探索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中考计分学科的缩减,减少对机械记忆类内容的考察,是此次改革的初衷。

有人担忧,“小四门”的压力可能会转移到剩余科目上,导致其他几科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对历史和地理感兴趣但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影响。

以往,文科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在中考中也能脱颖而出,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了。

现在更倾向于选拔理科特别优秀的学生。

那些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学习,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还有家长表示,取消“小四门”后,靠死记硬背就能拿分的科目减少了,只拼智商的话,普通孩子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

减少中考计分科目是中考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调整和优化措施。

然而,由于现实原因,如何让学校和学生重视不计分科目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

“考什么才学什么,不考就不学或少学”,这实际上是以应试化的思维对待中考和初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按照以往的传统观念,中考只需关注语数外和理化这几门主科,而不必理会其他科目的考试形式,那么学生们的压力会减轻很多。

虽然生物与地理现已改为开卷考,但其成绩等级仍旧是高中录取时的一个参考因素。

这两门课的成绩依然会被纳入中考录取的考量之中,只能说规则上进行了细微调整。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压力依然存在,总分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这些所谓的非主科科目。

相比较中考取消生物地理,总分下降。

更应该关心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单列 。

什么是高层次人才?什么标准?有没有明确规定?

有标准厚,别扩大化,别一个科级干部算高层次人才。

还有就是优待单列,是怎么优待单列法。

相比较取消学科降分,大家一样的。

但对高层次人才,是特殊化。

如果是极少量,是真正高层次人才,也是能接受的。

如果扩大化,就影响到教育公平了。

当搞不清教育的意义所在,那就只会折腾学生。

中考考这么多有个屁用?除了加重学生负担,毫无意义。

义务教育三个目标:

1、学习做人的基本道德,培养基础的法律意识;

2、锻炼健康的体魄;

3、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来源:凡尔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