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晴丨水光拾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2:32 1

摘要:花垣县东西纵横衍生大小河流三十二条(干流长5公里以上),水量充沛者有三:花垣河、兄弟河、牛角河,历代修书立志者无不备述一二。其中,发源于排吾摩天岭一带的兄弟河因地质条件较好,是县域内水能开发的重点。上世纪50年代花垣县大搞水利建设,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前水利设施

石晴

花垣县东西纵横衍生大小河流三十二条(干流长5公里以上),水量充沛者有三:花垣河、兄弟河、牛角河,历代修书立志者无不备述一二。其中,发源于排吾摩天岭一带的兄弟河因地质条件较好,是县域内水能开发的重点。上世纪50年代花垣县大搞水利建设,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前水利设施空白到60年代建成24座小型水库的跨越式发展。1966年,县里乘着这股建设东风,决定集中人力物力挑战修建一座中型水库,选址正是位于境内三大河流里的兄弟河排吾段,并就近按属地命名“排吾水库”。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便以农业为立身之本,但因缺乏地利,靠天吃饭的农耕者遍布山林,耕种不易,排吾乡(现“石栏镇”)的群众就守着一条兄弟河世代“望河兴叹”。若有条件的人家可以修建小的山塘、溪坝蓄水,无奈的人家只得像蚂蚁一样辛劳地用戽蓬、抽水筒、筒车等工具提水。现在,给这些仍处于农耕时代的人们建造一座水库,一座现代化的水工建筑物,节制河流、灌溉农田,取人力之所不能为,无疑是喜从天降。

“这是全县上下一件紧要的大事,(花垣县)拢共十四万多人就投了八千多个劳力。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电灯,夜间施工的队伍打着火把就能把山照亮堂!”时隔多年,目睹当年盛况的石栏村村支书龙吉山回忆旧事,感叹不已。1969年的冬夜,人们的箩筐挨着箩筐,脚步扎实紧密,扁担“吱呀吱呀”地响着,诉说着“一只扁担敢‘挑山’,一身力气能‘断河’”的魄力。有远地方来做功夫的人,地方宽的本地村民收拾好屋子热情邀请他们住在自己家,同吃同住、行动相随;寨子上的妇女有力的出工,做后勤的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轮番去送饭;小孩子下了学,跑到水库的建设工地上去,看见乌泱泱的人潮涌动着,同这世世代代的山潮、水涛搏斗着,心里印下不可名状的震撼。“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代人心中最坚定的力量。

1973年秋天,水库基本完工,坝高38.5米,总库容近千万立方米,灌区覆盖排吾、雅桥、猫儿、龙潭、道二5个乡镇,64个村。据1993年县志记载:1966-1976年间,花垣县在农业上搞了农田水利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推广良种、发展农业机械。1976年,农业产值2421万元,比1965年增长92.9%;粮食产量5450万公斤,增长18.1%。在时代浪潮的发展之下,史书上留下的是数字,数字的光辉里藏着那座水库,水库的浪涛里闪耀着那段同自然搏斗,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岁月。

如今的排吾水库是个绝佳去处,风景秀丽,清爽宜人,春赏花、夏观水、秋问渔、冬拥雪,便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俗人”饭后走一走也可以消食解闷。种种妙处口口相传,渐成一景。

亲身走到排吾水库去,才晓得所言不虚:山映斜阳天接水,水面灵动足以写照《岳阳楼记》一句“浮光跃金”,如梦似幻。水波铰碎了夕阳,银光流动、碎玉点点,荡漾一湖碧水;斜风吹皱了镜面,澄波千顷,浪簇微微,潋滟一方天色。观水如何不看山呢?这里山水相得益彰:近处茸茸小丘四合俯就,山水交融、微波蹙縠;远处巍峨青山洞开,一泓泄出,气势如虹。蔚然大观,叫人心旷神怡。

到了晚上,天全黑了,一轮月亮伴着几颗星子锃亮锃亮,一汪水倒映着天,波光粼粼。月光浮动间好像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只是,水面浮动的不是月光而是火光,到处是手执火把的人,奔腾的火焰落进水里,跃动在人的脸上,照见一双双亮晶晶的眸子。浪涛阵阵,也许人群里有人喊号子“同志们呐,加把劲呀!”四面八方回应他“加把劲呀!哟嗬嗨!”,声浪穿云裂石。半个世纪过去,涛声依旧。随着近些年的加固修复工程,排吾水库的库容翻升许多,所滋养的产业更加广泛,以所在地石栏镇(原“排吾乡”)本土产业为切入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双重荣誉加身的子腊贡米用七千亩稻田撬动千万市场;在日本斩获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的十八洞黄金茶,万亩茶园产值过亿;该地饮用水厂已开设3条生产线完成试产,预计年产量达5万吨……种种成就凝聚着又一代人的汗水。

所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良田。所幸,发展的火种代代传递,一代人赓续一代人的使命。排吾水库在苗岭深处见证过去更承接未来,将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一颗火种,永远闪耀奋斗的光辉。

来源:湘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