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足足沉默了两天,终于有动静了。他让发言人对外传了话,专门跟中方道歉,说自己这次实在去不了中国,改让外长苏吉约诺替他来,既要参加天津的上合峰会,也得去北京出席纪念活动。这节骨眼上,大伙都盯着他的态度,还好他没绕弯子,话说得明明白白、干脆利落。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足足沉默了两天,终于有动静了。他让发言人对外传了话,专门跟中方道歉,说自己这次实在去不了中国,改让外长苏吉约诺替他来,既要参加天津的上合峰会,也得去北京出席纪念活动。这节骨眼上,大伙都盯着他的态度,还好他没绕弯子,话说得明明白白、干脆利落。
中国外交部也很快回应了,说理解印尼国内情况有变化,尊重他们调整行程的决定,也欢迎印尼外长来参加活动。不过有句话说得特别关键:“请印尼方面切实保障中国在印尼的机构和人员安全”。这几句话,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分寸拿捏得很准。
那为啥会闹到这地步呢?说白了,印尼国内这两天乱起来了。事情的由头是议员的福利——印尼国会议员每个月的住房补贴有三千多美元,普通人一听这数,心里肯定不平衡。偏偏这段时间物价还一个劲涨,油盐酱醋啥都贵了,就连食用油,价格一下子涨了四成。一边是台上的人拿着高福利,一边是台下的人紧巴巴过日子,这么明显的落差摆出来,大伙的火气自然就上来了。
一开始,有人去议会门口表达诉求,本来也算是正常情况。可谁能想到,现场出了意外——一个21岁的外卖员在驱散过程中没了性命。这段视频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舆论一下子就炸了锅,街头的情绪也跟着升级。
先是雅加达闹了起来,接着泗水、望加锡、日惹、万隆、棉兰、万鸦老、三宝垄这些地方都出现了示威,就连巴厘岛这种靠旅游吃饭的地方,也没逃过。有人往政府大楼扔东西,有的地方还着了火,路上到处都是路障,交通都瘫了好一阵。警察没办法,只能用催泪弹维持秩序。
资本市场也跟着遭了殃,股市一下跌到了两个月来的最低点。社交平台怕谣言满天飞,也把直播功能暂时关了。这么一看,整个印尼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时候,普拉博沃站了出来。他先是劝大家冷静,接着马上安排见军警的高层,要求先把秩序稳住。之后他还亲自去看望遇难外卖员的家属,安慰他们,同时也跟全社会承诺,会对议员福利动手,把那些不合时宜的补贴和特权都砍掉。
他没急着把话说满,而是先把事情搞清楚,把该做的对策落到实处,之后才决定取消访华,对外公布消息。这个顺序很符合常理,也显得更负责任。所以等他沉默两天再发声,大伙也明白,他不是躲事,是在琢磨怎么解决问题。
有人担心,他临时不来中国,会不会影响中印尼的关系?我觉得不至于。这几年,中印尼的合作本来就多,不管是高铁、工业园区,还是能源项目,都在一步步推进。普拉博沃上台后也来过中国,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很坦诚。这次来不了,是因为家里出了急事,他得留下来先把“火”灭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其实也说明问题了:理解、尊重,还欢迎代表来,同时又强调要保障中方人员和机构的安全。这既是信任,也是提醒;既给了对方面子,也把自己的底线摆得明明白白。大伙心里都清楚,安全是头等大事,啥时候都不能含糊。
说到底,这场风波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表面看是议员福利惹了众怒,往深了说,还是经济压力攒得太久了。美国给印尼输美的商品加了大概19%的关税,还要求印尼开放大规模市场,连大笔的飞机采购都算在里面。
关税这东西看着只是一张文件,可落到工厂身上,就是订单少了、开工率降了。单是纺织业,就一下子少了十几万个岗位,棕榈油的产能也闲了不少。工作少了,收入紧了,物价还一个劲涨,日子自然就难过了。很多家庭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时候哪怕一点小事,都可能把大家的情绪点燃。这不是书本上的大道理,是老百姓饭桌上的实在情况。
这两年信息传得太快,手机一拍,几分钟就能传遍各个群。那段执法车撞人的视频,就是这么在网上扩散开的,一下子把大伙的情绪推到了顶点。有人趁机捣乱搞破坏,社交平台也容易被带偏节奏。
这种时候,政府该做的就是赶紧把事实说清楚,把证据摆出来,尽快公开调查结果和处理办法,让大伙看到事情在推进。社交平台暂停直播,是为了不让谣言传得那么快,虽然这种做法有争议,但紧急时刻,先把局面稳住才是最要紧的。
再说说未来的合作,中印尼的那些项目,不会因为这点小插曲就停下来。等印尼局势稳了,合作还是会接着往前走。不管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还是资源开发,这些都是双方都看重的方向。合作最怕的是信心没了,而不是短期停一下。
中国这次的表态很实在:理解印尼的难处,也提了明确的安全要求。说白了就是“我们能等,也愿意等,但你得把我们的人和项目看好”。这才是负责任的朋友该说的话。
这场风波对普拉博沃来说,就是一场大考。他得把几件事做实了:首先秩序要稳,不能让“火”越烧越大;然后善后要到位,让受伤害的家庭得到照顾;接着制度要调整,别再让议员福利这种敏感问题刺激到公众;最后经济得回暖,让工厂重新开起来,让岗位回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但方向很明确:砍掉不合理的福利,把民生补助给到位,抓好治安,早点把信息公开做细,帮企业渡过难关。这几条一条一条落实了,街头自然会慢慢安静,老百姓也能回到正常生活。
从中国这边看,眼下要做的也很实际。提醒在印尼的企业和中国人注意安全,尽量避开敏感的地方和时间段;多跟印尼方面沟通,把应急预案做完善,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到前面;中国驻印尼使馆已经发了提醒,这步做得很及时。只要安全守住了,项目就不至于掉链子,合作的根基就不会松。
很多时候,真正考验关系的不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而是遇到麻烦时能不能互相照应。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局势变化多,合作想走得稳,就得有耐心。别人遇到难处,理解比指责有用,伸手帮一把比站在旁边指点江山更实在。等风头过了,再谈更深的合作,效果往往更好。
就像这次,外交部给出“理解+尊重+安全”的回应,就特别到位。没把话说死,没把事情搞僵,把关键问题点透了,也留足了温度,给对方留出了操作空间,同时也把我们的底线摆得明明白白。
很多人问接下来会怎么样?我不说空话,眼下就看两件事:一是印尼国内能不能尽快平静下来,街头能不能恢复正常;二是中印尼之间的沟通能不能一直顺畅,安全保障能不能落到实处。只要这两点不出问题,后面该推进的事情,还会照常推进。舆论的热闹总会过去,实际的工作会一件一件跟上。
印尼在东盟里分量不轻,压力也不小。外面有各国拉扯,内部有老百姓的诉求,这就是现实。在这个节点上,普拉博沃没为了“露脸”硬撑着出国,而是选择留下来先处理家里的事,这个选择很稳妥,也很负责任。外交讲究礼数,但治理国家,更得看重秩序和民心。等国内稳了再出访,能谈的事会更多,谈起来也更有底气。
最后再把中国的立场说一遍:欢迎印尼外长来参加上合峰会和纪念活动,这是礼数;理解印尼的难处,不添乱,这是朋友间的情分;强调安全,这是底线,啥时候都不能打折扣。把态度说清楚,把要求摆明白,把温度传过去,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光稳住了双边关系,也让印尼能专心处理内部事务。
普拉博沃这次沉默两天再发声,是慎重,也是负责;中国的回应,分寸也把握得很稳。等印尼把“火”压下去,双边的项目还会接着转,工地还会热起来,人心也会定下来。
来源:浩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