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正式拜托梅雨丝神父。您一直热忱支持我们的光复运动,此次行程中,无论在何处遇到我们韩人,都请将这句义言(正确的话语)传达给他们。(……)于重庆,金九亲笔。”
“在此正式拜托梅雨丝神父。您一直热忱支持我们的光复运动,此次行程中,无论在何处遇到我们韩人,都请将这句义言(正确的话语)传达给他们。(……)于重庆,金九亲笔。”
值今年光复 80 周年之际,“金九署名太极旗” 上月 10 日在首尔钟路区政府首尔厅悬挂大型复制品,近来备受关注。这面太极旗是 1941 年 3 月 16 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白凡金九先生(1876~1949)写下饱含独立夙愿的文字后,赠予 “比利时神父梅雨丝” 的。次年,梅雨丝神父前往美国,将这面旗帜转交给了独立运动家尹致昊先生(1878~1938,号陶山)的夫人李惠莲女士。
此前,与这面太极旗相关的梅雨丝神父身份一直未能明确,近日在韩国学者的努力下,其具体身份终于得以揭晓。梅雨丝神父不仅曾在中国为独立运动提供支持,光复后还留在韩国,默默奉献。学界认为,随着梅雨丝神父事迹的公开,金九署名太极旗的历史价值也得以完整还原。
拥有比利时和中国美国三重国籍的梅雨丝神父
一、与白凡相交,祈愿光复军胜利
这件纵横 62×44 厘米的丝绸质地文化遗产,是 19 至 20 世纪初的太极旗中,唯一制作时间明确且蕴含独立运动迫切信念的旗帜,价值极高。尹致昊的后嗣于 1985 年将其捐赠给独立纪念馆,2021 年它被指定为国家指定文化遗产中的宝物。
被视为太极旗研究权威的前忠北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教授宋明镐(音译)解释道:“这位被称为韩式名字‘梅雨丝’或‘车梅雨’的人物,实为夏尔・米乌斯神父(Father 夏尔・米乌斯),他在中美两国传教期间,积极参与了抗日活动。”
根据宋教授耗时 5 年收集的美国外交文件及天主教相关资料显示,1909 年出生于比利时的梅雨丝神父,27 岁时由中国主教朱开敏授予神职,并加入了中国国籍。1937 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他通过向海外媒体撰写文章,宣扬中国的抗日决心,以此对抗日本侵略者,当时他的中文名字为 “米乌斯”。
自临时政府在重庆定居后,梅雨丝神父便与白凡金九等人展开积极交往。宋教授认为:“梅雨丝神父极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独立运动作出了贡献。” 这是因为他与中国天主教领袖于斌主教(1901~1978)交往甚密,而于斌主教曾积极支持白凡及临时政府的独立运动。事实上,1940 年于斌主教在一场庆祝韩国光复军胜利的宴会上,曾与金九主席、光复军总司令池青天、光复军参谋长李范奭一同邀请了梅雨丝神父。值得一提的是,于斌主教还曾在德国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积极主张朝鲜独立。
二、心怀温暖的 “配送大叔”
梅雨丝神父与韩国的缘分并未就此终结。宋教授表示:“从 1957 年起,他在大邱服务了 17 年,以‘明星神父’的身份活跃在当地。”
1973 年,在大邱地区被亲切称为 “配送大叔” 的梅雨丝神父与当地居民的合影。由大邱加尔默罗女修道院提供
据宋教授介绍,1957 年,梅雨丝神父作为大邱教区派往美军第八军部队的随军神父来到韩国。1961 年起,他开始在大邱加尔默罗女修道院(以下简称 “修道院”)服务。每周六,他都会参与美军电台广播,展现出流利的韩语能力;平日里,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社区,帮助居民,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配送大叔”。1974 年,他因癌症治疗前往美国,最终在 65 岁时逝世。
凭借温暖的品性,即便在如今的修道院里,关于梅雨丝神父的故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称他为 “车梅雨・卡罗尔神父”,并回忆道:“为了在修女们的纪念日送上礼物,他会提前一年开始培育花盆里的花。他擅长与人交往,总能收获深厚的友谊。” 修道院方面表示:“即便与神父关系亲近的人都已离世,但关于他的逸闻趣事至今仍在流传。”
1969 年举办的花甲寿宴上,梅雨丝神父身着韩服、头戴韩式礼帽。由大邱加尔默罗女修道院提供
梅雨丝神父还与韩国国内的艺术家们交情深厚,其中代表性人物包括剧作家金友镇的兄长、书法家金益镇(1906~1970),以及水墨抽象画大师智弘(本名朴奉洙,1916~1991)等。
鲜文大学人文教养学院教授李光表(音译)评价道:“这面太极旗的制作者虽为金九主席,但若无梅雨丝神父,它也无法成为如今的文化遗产。通过探寻并研究神父的身份,我们这一珍贵宝物不仅拥有了历史意义,还具备了丰富的叙事内涵。”
来源:福瑞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