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上海大哥吃瑞舒伐他汀,不久突发心梗,医生:他汀不能这么服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7:03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位56岁的患者张先生,他在规律服用瑞舒伐他汀一段时间后,突发心肌梗死入院。

这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警惕,因为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原本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那么,为什么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反而发生了心梗?这背后隐藏着哪些用药误区?

他汀类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从而促进血液中LDL的清除,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主任吴兆苏教授指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稳定斑块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之一。"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医生发现张先生存在以下几个用药问题:

1. 间断服药:张先生认为"吃几天停几天可以减轻肝脏负担",因此经常自行调整服药频率,甚至偶尔会连续停药数天。

2. 时间选择不当:他常在早餐后服用瑞舒伐他汀,而非睡前服用。

3. 缺乏定期监测:自从医生开具处方后,张先生已超过半年未做过血脂检查和肝功能监测。

4. 忽视了饮食控制:服药期间没有控制高脂饮食,认为"吃药就能抵消不良饮食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明教授表示:"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间断服药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降脂效果,还可能导致血脂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1. 坚持长期规律服用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应长期规律服用,不建议擅自停药或减量。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建安教授强调:"对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或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应该是终身的,不能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2020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他汀治疗应终身坚持,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

2. 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应在晚上或睡前服用。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霍勇教授解释:"人体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夜间进行,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其中,瑞舒伐他汀因其半衰期较长,早晚服用效果差异不大,但仍建议睡前服用。"

3. 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肝功能和肌酸激酶。上海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倪培华教授建议:"初次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在治疗后4-12周复查血脂水平和肝功能,之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乏力或褐色尿,应立即就医并检查肌酸激酶水平。

4. 合理控制饮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指出:"药物治疗必须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单纯依靠药物而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教授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和鱼类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

1. 肝功能异常

临床研究显示,约1-3%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韩雅玲教授建议:"如转氨酶升高不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且无临床症状,可继续服药并密切监测;如超过3倍,应暂停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2. 肌肉相关不良反应

据《中国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数据,约5-10%的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可能出现肌肉痛、无力等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教授提醒:"老年人、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联合使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肌肉相关不良反应。"

3. 血糖升高

大规模临床研究JUPITER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轻度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家军教授强调:"他汀类药物带来的心血管获益远大于其可能增加的糖尿病风险,因此高危人群不应因担心血糖升高而拒绝他汀治疗。"

1. 老年患者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宏教授表示:"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根据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同时更加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建议:"活动性肝病患者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特别是使用瑞舒伐他汀时,应适当减少剂量。"

3. 需联合用药的患者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相互作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卫东教授提醒:"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红霉素、伊曲康唑等可增加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肌病风险,应避免或谨慎联合使用。"

除了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外,预防心血管事件还需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戒烟限酒: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强调:"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彻底戒烟对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2. 控制体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德嘉教授建议:"维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3.9 kg/m²范围内,腰围男性

3. 适度运动: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谢敏豪教授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 合理膳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反式脂肪酸,控制总能量摄入。"

5. 控制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高危患者则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总结与建议

他汀类药物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正确合理的使用至关重要。上海张先生的病例警示大家:

1. 按医嘱规律服药,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

2. 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建议睡前服用。

3. 定期复查血脂水平、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4.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肌肉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通过科学规范用药,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 937-95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