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八零后,大概记得1987年时,家里买了一台索尼的十四寸黑白电视,是我们生产队的第一台电视机!那时夏天的晚上,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左邻右舍挤在院子里看着电视里播放的86版《西游记》,时不时哄堂大笑……那是我童年很早的记忆了!
我是八零后,大概记得1987年时,家里买了一台索尼的十四寸黑白电视,是我们生产队的第一台电视机!那时夏天的晚上,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左邻右舍挤在院子里看着电视里播放的86版《西游记》,时不时哄堂大笑……那是我童年很早的记忆了!
以前咱们提到日本制造,那都是神话一样的存在,电视机、冰箱、汽车,啥都是日本的好。但现在呢?局面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先说几个最明显的领域:
1、电动车:直接把日本打蒙了 日本在汽车行业积累了多少年?丰田、本田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押宝氢能源和混动,觉得电动车不成气候。结果呢?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像疯了一样发展,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卖爆,还开始全面出口海外。现在日本车企是真的慌了,丰田章男以前还嘴硬说电动车不行,现在也不得不全力转型搞电动。但时机已经晚了,中国已经占据了电池、电机、电控整个产业链的优势。日本在汽车行业百年积累的护城河,正在被中国快速瓦解。
2、电子产品:从追赶到碾压 以前索尼、松下、东芝的家电是多牛的存在?现在呢?除了少数高端产品,大部分市场都被中国品牌吃掉了。海尔、美的、格力在家电领域已经全面超越。手机更不用说了,华为、小米、OPPO、VIVO在全球市场乱杀,日本手机品牌现在还有什么声音?基本只剩下索尼还在小众市场挣扎。中国品牌不仅价格有优势,功能、设计、创新速度都完全碾压。
3、互联网和智能化:日本完全掉队了 移动支付、电商平台、短视频、人工智能...这些新兴领域日本几乎全面缺席。咱们出门带个手机啥都能干,日本还在用现金和信用卡。中国在数字化应用方面领先日本至少5年以上,这种代差几乎很难追赶。
日本现在为什么这么难受?
一是产业护城河被中国一个个突破。
以前日本靠技术壁垒赚取高额利润,现在中国不仅能做,还能做得更便宜,性价比更高。
二是创新节奏完全跟不上。
日本企业决策链条太长,过于谨慎保守。中国互联网公司“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模式,日本企业根本学不来。等他们论证完可行性,中国市场已经换了三代产品了。
三是人才和资金正在流失。
最聪明的年轻人要么去美国,要么来中国,日本本土创新活力严重不足。资本市场也对日本传统产业失去信心,更愿意投资中美科技公司。
当然,咱们也要客观说,日本在部分领域还有优势:
高端材料,比如半导体材料、碳纤维。
精密仪器,比如高端显微镜、测量设备。
核心零部件,比如机器人减速器、高端传感器。
生物医药,比如某些特定药品和医疗器械。
但这些优势领域正在一个个被中国攻破。以前是日本不想卖的设备咱们造不出来,现在是日本不敢不卖,因为再不卖等中国造出来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说实话,看着日本这些年的停滞不前,再对比中国的快速发展,真是感触很深。日本不是没有能人,也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整个社会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了。
中国工业的崛起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是结构性的、系统性的。日本现在面临的不是某个行业的竞争,而是整个工业体系和中国全面竞争的困境。
咱们这代人是看着日本制造的神话破灭,见证中国制造崛起的。这种转变说实话挺提气的——原来发达国家也没那么神秘,咱们中国人认真做起事来,一样可以做到世界顶尖水平。
日本现在最头疼的是守着的优势领域不断被中国侵蚀,想要转型又船大难掉头。看着中国制造业一天天强大,日本企业家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
总之,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确实让日本感到了巨大压力,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制造业的格局。这种趋势还在加速,未来日本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