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是在心情不好混乱的时刻,越是要克制自己,把“庄重”当作仪式。一个人越是迷茫、疲惫、失序,越要从最基本的生活姿态里重拾尊严。
曾国藩,半个圣人。
之所以称为圣人,那他一定有过人之处。
然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却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正是靠着一天天的坚持和行动脱胎换骨。不妨来学习他是如何做到自我管理让人生开了挂?
01 主敬“衣冠不整,则心气必散;心神不定,则万事难成。”每日早起正衣冠,对镜自省。
越是在心情不好混乱的时刻,越是要克制自己,把“庄重”当作仪式。一个人越是迷茫、疲惫、失序,越要从最基本的生活姿态里重拾尊严。
当你对生活开始“随便”,低谷就开始下沉。哪怕把妆容收拾好一点,吃饭慢一点、走路抬头一点,它都在悄悄拉你出沼泽。
02 早起“节劳、节欲、节饮食。”这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对他说的话。
曾国藩年轻时一度熬夜透支,直到大病一场,才猛然醒悟。他开始坚持早起,黎明即起读书写字,这一习惯坚持了一辈子,直到临终仍在批阅公文。
有没有发现?你选择“彻底躺平”的结果是更空虚,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空虚,还有身体上的虚弱,对所有的事情那种无力的掌控感。
03 读书不二
“一书未读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曾国藩用了一年时间读完《二十四史》,哪怕战事频繁,书也每天读。他强调“读书要有始有终”,不追求数量,只求理解和消化。
快节奏的时代,现在的我们追求读快书,所以一旦入不了我们的法眼,随便翻翻便束之高阁。最后发现一整本书从来没有读完过。
常常会被各种短视频,碎片信息,互联网会不知不觉得让你进入一个信息茧房,让你在很难去获取超越认知以外范围的知识。
但实验证明我现在愈发相信: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才是普通人认知跃进的最低成本通道。
每天看视频的时间拿来每天读十页书,不求快,求懂;有批注、有反思,最好能输出总结。
04 谨言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这是曾国藩44岁后的顿悟。早年桀骜、批人不留情。后来他彻底收敛,谨言慎行,以柔制刚。低谷期最忌讳的,就是能量外泄。
人的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我们常常会跟身边的人倾诉,抱怨,争辩,发牢骚,消耗了你不少的元气之后你又会觉得很焦虑,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样。那又何必呢?
谨言,是最被低估的能量管理方式。学会闭嘴,不是懦弱,而是聚气。凡事三思,不妄言、不妄评、不情绪化发言,这种“语言的自律”反过来会滋养你的气场。不信你试试看。
05 日知所亡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曾国藩会每天用笔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并制定小计划修正。
这是孔子门徒子夏的“好学”定义,也成为曾国藩的日课核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低谷期的问题之一,是“被动等待改变”。其实你不需要翻天覆地的外力,你需要的是每一天,都在微小的学习中有所得,让你每天对自己有一种掌控感。
06 建立反脆弱系统
与其怕摔,不如训练抗摔。曾国藩有句自嘲:“吾每临大事有静气。
但这个“静气”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有意为自己制造压力,训练自己在混乱中保持判断。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缺陷,有的不敢当众演讲,有的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沟通,有的遇事就想逃避,不妨你给自己固定一个小目标。
每天坚持到户外和一个陌生人聊天,坚持给客户打一个电话,一个星期坚持2~3次到公众场合做一个汇报。只要能够坚持做到,你一定会有所改变。
07 写日记
曾国藩一生写日记不辍,连战争期间也坚持不懈。很多人以为日记是记录,其实更重要的是“看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我们每天也应该多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我还能调整些什么?每个月挑几天重读一下过去30天的笔记,不重温,就只能把感觉停留在最初的水平线上。
低谷的可怕之处,不是焦虑,不是痛苦,而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模糊感。
结语:曾国藩曾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刻苦和勤奋。
再好的璞玉也需雕琢,再好的天赋也需打磨。我们想从低谷走出来,不需要等机会,也不要去等灵感,你只需要像他一样,找到一个固定的方向,日复一日的死磕,重复,极致重复,修正,再修正。假以时日,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与大家共勉:愿我们都能在经历中成长,在淬炼后新生,成为比过去更好的自己!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