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强制社保”?大家可能都理解错了摘要:“不缴社保”三个字,突然在朋友圈炸锅,吓得我连夜翻合同,生怕公司哪天把这条悄悄写进去。结果最高法一句“无效”又把大家拉回现实——原来不是新规矩,只是把老账本再翻一遍。可我还是犯嘀咕:到底谁在裸泳?谁又被这张大网漏掉?
“不缴社保”三个字,突然在朋友圈炸锅,吓得我连夜翻合同,生怕公司哪天把这条悄悄写进去。结果最高法一句“无效”又把大家拉回现实——原来不是新规矩,只是把老账本再翻一遍。可我还是犯嘀咕:到底谁在裸泳?谁又被这张大网漏掉?
先说打工人。只要签了劳动合同,老板就得按月交五险一金,这条从2011年《社会保险法》落地那天起就没变过。司法解释只是把“私下约定不交”直接判死刑,省得有人心存侥幸。真正慌的是那些从来没人给交过社保的骑手、主播、代驾师傅。他们跟平台没有正式劳动关系,接单软件一关,今天有活明天喝西北风,社保对他们像奢侈品。
数字摆在这儿:全国13亿人已经进了医保,10亿人有养老账户,听着挺壮观。可那8400万跑单、送货、直播的兄弟姐妹,一大半连账户都没开。不是不想交,是不知道怎么交。按传统路子,得找个单位挂靠,可他们一天换三个平台,挂靠谁?自己全额交,每月一千多,跑一单才挣五块,先填饱肚子再说。
国家其实早看见这道缝。2021年八部委发了个文件,专门给灵活就业的人开了口子:可以按居民身份自己交养老和医保,交多交少自己选,政府还给补贴。宜昌那边试点,骑手们每月交两三百,住院能报七成,摔了碰了也算工伤。听着不错,可真正跑去办的人不多。有人嫌流程麻烦,有人压根不知道消息,还有人担心交的钱打水漂。
说到底,社保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保险箱。它更像一张车票,有票不一定能坐头等舱,但没票肯定被赶下车。现在的问题是售票窗口太远,票价对有些人还是贵。司法解释只是告诉老板们别逃票,真正要让更多人上车,得把窗口搬到手机屏幕上,把票价拆成零钱,让每一单外卖、每一次直播都能顺手攒下几块养老钱。
一句话:规矩没变,只是提醒老板别再耍小聪明;真正的硬仗,是怎么把那8400万风里来雨里去的人拉进安全屋。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