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用脚步叩击大地,是读懂一座城市最热烈的方式。8月31日,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的发令枪响彻全城——1.4万名跑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更有来自8个国家的选手远道奔赴,如奔腾的浪潮冲破起点,用每一步的坚定,丈量着乌鲁木齐的街巷与活力,拉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巅峰
8月31日,在西大桥,观众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本篇图片均为记者边兰兰 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选手为乌鲁木齐马拉松点赞。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有人说,用脚步叩击大地,是读懂一座城市最热烈的方式。8月31日,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的发令枪响彻全城——1.4万名跑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更有来自8个国家的选手远道奔赴,如奔腾的浪潮冲破起点,用每一步的坚定,丈量着乌鲁木齐的街巷与活力,拉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巅峰对决。
“为乌马而来,为乌鲁木齐而燃!”赛道上,国际选手的身影疾驰,尽显运动风采;赛道旁,市民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汇成助威的海洋。智能设备实时追踪赛况,让科技为赛事注入“智慧基因”;非遗元素融入赛道布景,让传统文化在奔跑中焕发新生……
当奔跑的脚步与城市的脉搏同频,乌马早已不只是一场体育盛会:它是一扇窗,推开便能看见乌鲁木齐的蓬勃发展;它是一面镜,映照着这座城市开放包容、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它更是一股劲,将无数人的热爱与期待,化作推动城市向前的澎湃力量!
“明年我也要报名!以前总觉得运动枯燥,直到乌马一开跑,看着满城人都在为奔跑沸腾,我也忍不住动起来了!”市民宋春霞的话道出了许多乌鲁木齐人的心声。
点燃全民健身热潮
赛事当天,天还未亮,赛道旁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市民带着小旗子、加油牌赶来:白发老人拄着拐杖鼓掌,扎着羊角辫的孩子举着“加油”横幅蹦跳欢呼,此起彼伏的“加油”声顺着赛道蔓延,把整座城的热情都点燃了。
赛道上的欢乐跑队伍,更是把这份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身着艾德莱斯裙的跑者裙摆飞扬,将民族风情融入奔跑;麦西热甫表演者边跑边舞,欢快的节奏感染着每一个人;还有人高举“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宣传牌,把对家乡的热爱藏进每一步里。
如果说一场马拉松是一把火炬,那乌马点燃的正是整座城市的全民健身热潮。如今走在乌鲁木齐街头,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满是晨跑的身影,社区广场里广场舞、健步走队伍不断壮大,就连街头的健身器材旁,也常能看到大人小孩一起锻炼的场景。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运动不再是“任务”,而是融入日常的快乐——奔跑时风吹过耳畔的清爽,拉伸后身体舒展的轻松,和家人朋友一起健身的温馨,都让生活多了份活力。
乌马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赛事的热闹,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让“爱运动、享健康”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乌鲁木齐人的心里。
展示城市魅力与形象
马拉松赛道,从来都是一座城市的“移动展厅”,也是城市气质的延伸。
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的“全市区路线”,便以42.195公里的长度,将乌鲁木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编织成了一幅可触可感的城市画卷。
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出发,跑者的脚步与城市的脉搏同频:望见新疆图书馆,书香与奔跑的活力碰撞;掠过新疆博物馆,历史的厚重随步伐流淌;路过承载着老乌鲁木齐记忆的“八楼”地标,旧时光的温情在耳畔回响;遥望造型现代的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城市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一城六区”、20余处地标如珍珠般串联,这条贯穿乌鲁木齐六城区的路线,成了一张“动态城市名片”。无论雪道追光还是绿荫繁花,跑者每跑一步,都是与乌鲁木齐的不同侧面温柔相遇。
“干净的街道、错落的高楼、有设计感的小店,还有沿途热情的人们,原来这是一座这么时尚、有活力的城市!”来自广州的跑友刘利杰跑完赛程后,仍难掩兴奋。“人在画中跑”,更是众多跑者对乌马赛道的共同赞叹——绿树掩映着特色建筑,风景与赛程交融,让奔跑本身成为一种享受。
“乌鲁木齐越来越美了,跑马拉松还能一路看风景。”参与半马的市民张馨月语气里满是自豪。
如今的马拉松,早已超越了竞技的范畴,成为城市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
当赛道旁的欢呼声漫过耳畔、远处博格达峰的轮廓映入眼帘,当非遗展演的旋律与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节奏交相辉映……乌鲁木齐,方圆150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大中心”的主要承载地,借由这场赛事,不仅亮出了“最美风光”“最优服务”,更将“亚心之都”的自信与包容尽情释放: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到它的发展成就,读懂它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独特气质,也让更多人记住这座城市的开放姿态与澎湃生机。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喧天的锣鼓、动感的街舞、欢快的麦西热甫、活灵活现的舞龙舞狮、高亢激昂的新疆花儿……乌鲁木齐马拉松开赛当日,赛道沿线三十余处文艺展演与主题氛围点串联成线,宛如一条流动的“文化风景线”,让跑者在脚步交替间,沉浸式触摸乌鲁木齐的文化脉搏。
“活力满满的舞蹈、气势昂扬的舞狮,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秀技艺,指尖流转都是文化味!”来自博乐的跑友王艺博直言,这些藏在赛道旁的“小惊喜”,让奔跑多了份温暖的人文温度。
米东区的新疆花儿婉转悠扬,让跑友们听见这片土地的多彩声韵;自治区科技馆前,剪纸长龙随 铿锵节奏翻转腾跃,传统技艺尽显灵动;南湖市民广场西侧的楼兰姑娘雕塑旁,《掀起你的盖头来》旋律响起,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景区的演员弹起热瓦普奏响丝路风情;西大桥十字路口,舞狮伴鼓声翻飞,演绎中华传统技艺的精气神;未到市第54中学,锣鼓声先声夺人;华润万家喀什西路站点,新疆男篮CBA拉拉队“闪光少女组合”劲歌热舞;新疆舞表演引得观众拍手踏歌,跑者驻足;京剧演员则以创新编排,让传统艺术焕发现代时尚魅力……
这一幕幕交融的场景,不仅舞动着乌鲁木齐的文化自信,更承载着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乌鲁木齐马拉松,早已不只是一场体育赛事。它以奔跑为纽带,让文化与体育深度融合——在为跑者加油助威的同时,更让五湖四海的参赛者走进乌鲁木齐的文化深处,搭建起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这里,跑者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一体,感受着各族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而乌鲁木齐也借此成为传递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互鉴的大舞台。
拉动旅游与消费增长
对跑者而言,马拉松的冲线不是终点,而是探索一座城市的新起点。
广州跑友向珞宁与男友完赛后,先后去了大巴扎、天山大峡谷、和田二街等地,直言这里“太值得逛了”。
一场马拉松,不仅是挑战自我的体育盛宴,更是撬动城市旅游消费的“黄金杠杆”。业内人士认为,在马拉松赛事的“经济账”中,除转播、赞助和报名费等直接收入之外,酒店、交通、旅游、鞋服装备等衍生收入同样可观。
2025乌马的“流量效应”尤为显著:赛事吸引近3万跑者报名,1.4万人中签参赛,其中疆外选手占比高达57.3%,再加上随行亲友,为乌鲁木齐带来了旺盛的人气与可观的客流量。不少跑者赛后走进景区赏美景、钻进街巷品美食,让“参赛”延伸为“深度游”。
为了接住这波“红利”,乌鲁木齐推出“马拉松+”专属福利:参赛选手凭号码布,可在全市多个景区及特色场所享受优惠,让马拉松成为激活城市旅游消费的新动能。
比赛当天,与赛场仅一路之隔的会展吾悦广场,随处可见身着参赛服的跑者穿梭消费,成为商场里的“流动风景线”。
从赛道到商圈,从景区到街巷,越来越多跑者因乌马与乌鲁木齐结缘——他们在挑战自我后,走进大巴扎感受民俗、在和田二街寻觅美食、到新疆古生态园体验马文化,用消费打卡为城市注入鲜活动力。
当“明年还来”“没玩够,下次见”的约定不断涌现,当乌鲁木齐从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变成跑友口中的“必打卡地”,乌马已不再是单一赛事,更成长为城市的文旅名片。
凝聚城市精神与力量
一场马拉松的成功举办,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检验,更是城市精神的集中彰显。
2025乌马,从赛事筹备到比赛当天的保障,志愿者、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交通部门工作人员等各司其职;485座移动公厕、25个医疗站、17个补给站、13条赛事接驳专线,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周到与诚意。
这份周到与诚意,更藏在无数温暖细节里:2600余名志愿者提前到位,30余处助力表演点位用热情点燃赛道,保洁员随时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即便超过关门时间37分钟,60岁跑者马朝霞一瘸一拐冲线时,仍有工作人员与观众为她守候喝彩……
“这是咱们乌鲁木齐的大事,必须来搭把手!”市民刘欢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比赛当天,刘欢提前赶到赛道旁,却发现早已被自发前来的市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每当选手跑过,山呼海啸的加油声便响彻赛道,这份自发的热情,成为跑者前行的最强动力。来自西安的跑友王振感慨:“快撑不住的时候,听到观众的呐喊,瞬间就浑身是劲了!”
这份团结协作、热情好客的底色,正是乌鲁木齐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而马拉松倡导的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更与城市精神高度契合——它激励着赛场上的跑者,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汲取力量,向着更好的生活奋进。
2025乌马虽已落幕,但它凝聚的力量仍在延续:它让全民健身氛围愈发浓厚,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更让“爱城、建城、兴城”的种子在每一位市民心中扎根生长。
这场赛事,早已超越体育本身,成为一次城市精神的集体共鸣,让乌鲁木齐以更昂扬的姿态,向外界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