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宝马设计史,你会发现它并非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更像一部周期性的自我颠覆史:有时锋芒毕露地突破边界,有时又温柔而坚定地回望经典。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像双螺旋般推动品牌前行,也让宝马始终保持年轻的心跳:
宝马从不抄袭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是兼具锋芒与温度的设计承诺,也是百年品牌最鲜明的精神注脚。
纵观宝马设计史,你会发现它并非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更像一部周期性的自我颠覆史:有时锋芒毕露地突破边界,有时又温柔而坚定地回望经典。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像双螺旋般推动品牌前行,也让宝马始终保持年轻的心跳:
在BMW GINA概念车中,宝马以锋芒毕露的实验精神挑战车身的定义;在BMW Hommage致敬系列中,宝马又以温度与敬意,将历史名作翻译成当下语言;而在今天的BMW Neue Klasse上,宝马正以这股兼具「锋芒」与「温度」的双螺旋精神,开启新世代的篇章。
突破边界——创新才是宝马的传统
设计,从来都不只是线条与造型的堆叠,而是对固有范式的挑战与解构。「突破边界」并非停留在口号,而是一次次被付诸实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2008年令业界瞠目的BMW GINA概念车——一台用柔性织物做表皮、会“呼吸”的汽车。
这台概念车几乎颠覆了人们对汽车外形的认知。传统车身多由冲压成型的钢板或铝板构成,而GINA却大胆采用了一种柔性织物外表皮,覆盖在可变形的金属骨架之上。
通过内部隐藏的精密结构,驾驶者能让车身表面如肌肉般伸展或收缩;前大灯能够从织物之下缓缓“睁眼”;扰流板也会根据空气动力的需要而从车尾浮现出来。这种按需显形的设计,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是宝马「突破边界」的一次极致尝试。而这背后的实验精神,也启发了后来量产车上的制造工艺创新。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BMW Z4 M的发动机舱盖——两条极具辨识度的筋线,并不是由传统冲压模具一次压出,而是采用受到GINA启发的「快速制造」工艺(Rapid Manufacturing):由数控机器人操控针尖状工具,直接在金属表面“刻”出轮廓线,然后再重新进入喷漆等制造工序。
这正是GINA的意义所在——即便不是所有构想都能直接量产,宝马依然愿意通过一次次实验,把「突破边界」的精神落在实处。最终,GINA留下的不是一件可以直接复制的成果,而是一种态度:宝马敢于推翻常规、不断为未来设计注入新的可能。
事实上,这些只是宝马「突破边界」精神的一个缩影。纵观历史,每一次关键节点,宝马都选择了不固守已有的成功公式,而是主动寻求新的答案:
1960年代初,宝马告别了被誉为「巴洛克天使」( Baroque Angel)的BMW 501那华丽繁复的造型,转而投向简洁现代、比例动感的全新设计语言。初代Neue Klasse由此诞生,开创了全新的运动型设计语言。这一设计方向影响了后世数十年,更孕育出3系、5系等品牌经典。
2000年代初,宝马再次自我革新,借鉴人体骨骼与肌肉的结构与起伏,以及布料在张力下的拉伸,创造出了前所未见的火焰曲面设计语言(Flame Surfacing)。
这种设计通过扭转、交错的曲面,让车身表面仿佛被火焰掠过般流动和生动,彻底打破了传统汽车设计的「三层蛋糕」式线条(底部、腰线、车顶)。火焰曲面不仅让宝马的造型进入了更富情感表达的全新阶段,也让品牌在豪华车市场中保持了极高的辨识度,其中的代表便是第四代BMW 7系。
创新让宝马始终站在设计的前沿,但这并不意味着割裂过去。恰恰相反,在BMW Hommage致敬系列中,宝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经典——不是怀旧,而是「复古未来」, 让经典设计化为未来的灵感之源。
复古未来——致敬不是怀旧,而是再创造
BMW Hommage致敬系列是宝马设计中最独特的传统之一。它并不是量产车型,而是一系列概念车,用来向品牌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致敬:从1930年代的BMW 328跑车,到1970年代的BMW 2002 turbo,再到BMW M1、BMW 3.0 CSL,诸多传奇符号都在这个系列中以全新的形式重生。
BMW 328 Hommage:让轻量化变成可见的美学
1936年诞生的BMW 328,以开放式座舱、竖直双肾格栅和极简的功能性内饰,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跑车之一。BMW 328仅重780公斤,是宝马在汽车上首次系统性地贯彻轻量化理念,更在1940年米勒米利亚(Mille Miglia)长途耐力赛上一举夺冠,并保持平均时速纪录逾半个世纪。这不仅让它赢得了赛道上的荣耀,也奠定了宝马日后对轻量与高效的执着追求。
75年后,宝马以BMW 328 Hommage向这一传奇致敬。设计团队用大面积裸露的碳纤维取代当年的铝与镁,把轻量化从隐藏的工程逻辑,转化为一目了然的视觉语言。
四条皮革绑带和不对称风挡,巧妙呼应了当年赛车的功能细节;而碳纤维的运用,则预示了后来BMW i系列量产车上大规模应用这一「明日之材」。可以说,BMW 328 Hommage是一种复古未来的翻译:既让人看到经典,也让人看到未来。
BMW M1 Hommage:宝马超跑的现代回声
1978年,BMW M1横空出世。这是宝马历史上唯一一款量产的中置引擎超跑,由意大利设计大师乔治·亚罗(Giorgio Giugiaro)操刀,以低矮至1.14米的楔形车身、隐藏式前大灯、扁平双肾格栅和尾部双BMW Logo,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三十年后(2008年),宝马设计团队在意大利埃斯特庄园古董车展(Concorso d'Eleganza Villa d'Este)上推出了BMW M1 Hommage。这款致敬之作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释传奇超跑BMW M1:发动机盖上的经典鳃口被处理为具有漂浮感的独立元素,既延续了原作的符号,又具备冷却功能;极细的大灯和尾部双BMW Logo,直接唤起了人们对经典的记忆;而独特的分层式车身,则为整车注入了更强的雕塑感与未来感。
更重要的是,BMW M1 Hommage的许多思路后来发展为BMW i8的设计雏形,让这款概念车不仅是一次回望,更成为未来可持续性能跑车的开篇。
BMW 3.0 CSL Hommage:致敬蝙蝠车的空气动力学传奇
1970年代,有这样一款宝马直观地呈现了设计师最爱的格言: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提升高速过弯稳定性的车头导风条、宽体轮拱,以及分别带来下压力与牵引力的前扰流板和巨大尾翼,共同构成了BMW 3.0 CSL最鲜明的特征,也让它赢得了粉丝自发赋予的「蝙蝠车」称号(Batmobile)。
凭借这样的武装,BMW 3.0 CSL横扫赛道,六夺欧洲房车锦标赛冠军,甚至凭借Alexander Calder涂装成为宝马历史上第一台艺术车。它不仅是一辆赛车,更是那个时代空气动力学与速度美学的化身。
2015年,宝马以BMW 3.0 CSL Hommage重现「蝙蝠车」传奇:硕大的轮拱、悬浮式尾翼和车顶导流翼被雕塑化处理,曾经的铝质材料被更轻更强的碳纤维所取代,让空气动力学的极致姿态以更轻盈的方式重现。
BMW 3.0 CSL Hommage不是对1970年代符号的复制,而是一次再创造——让空气动力学在当下成为诗意的雕塑,也让宝马的赛道精神与未来设计在同一辆车上交汇。
BMW 2002 Hommage:涡轮精神的当代致敬
1970年代初,BMW 2002 turbo诞生,成为欧洲首款量产涡轮增压轿车。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设计上的傲然姿态:紧凑而肌肉感十足的车身比例、富有攻击性的「鲨鱼鼻」前脸,以及车头扰流板上颇具挑衅意味、专为前车后视镜准备的反写「turbo」字样。
正是这些符号,让这台小巧的轿跑,拥有了超越体型的存在感,也让它在宝马设计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16年,BMW 2002 Hommage于BMW 02系列50周年期间重磅亮相。原作的设计符号被重新演绎:一条环绕车身的碳纤维肩线,替代了当年的镀铬饰条,并将车身上下清晰分割——上半部采用哑光涂装避免反光,呼应了昔日赛车传统;下半部则以高光与雕塑化线条强化肌肉感和后驱姿态。
发动机盖中央的矛形筋线则延续了BMW 2002 turbo的经典特征;低矮的一体式双肾格栅与极细的单体圆灯,共同勾勒出熟悉的面孔;大灯周围的金色设计既致敬BMW 02系列的「黄金五十年」,也呼应赛车传统的黄光设计——这些设计元素后来都成为宝马量产车的重要线索,从3系到CS车型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宝马通过这些Hommage致敬作品,把轻量化、空气动力学、赛车血统等过往的设计精神重新翻译进当代语境。它们让品牌历史中最具生命力的片段再次鲜活,不仅被赋予新的功能与表现,还悄然渗透进了量产车的设计细节中。
如今,随着Neue Klasse(新世代)的到来,宝马正把这种「突破边界」与「复古未来」的精神内核推向新的高度——既以经典为基因,又以创新为方向,在围绕数字化与电动化的新世代篇章中,延续那份锋芒与温度并存的设计精神。
新世代即将到来——Neue Klasse的当代表达
Neue Klasse(新世代)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将宝马经典符号带入未来的重新演绎。
外观方面,过去仅作为美学表达和负责进气功能的双肾格栅,进化为了能与外界沟通的情感数字媒介;霍氏弯角则以光影与图案构成新的张力;简洁、实用和动感的整体比例让人联想起1960年代的Neue Klasse,同时又以大面积干净的表面和精准的线条,营造出简洁而有力的雕塑感。
而在座舱内,横贯前风挡下沿的BMW视平线全景显示,彻底取代传统仪表,将信息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在驾驶者眼前。配合向心中控、超感智控方向盘和3D HUD等核心部分,新世代的数字座舱环境既高级冷静,又保留了宝马特有的驾驶专注——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这是宝马在数字化与电动化时代,仍然坚持「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最好注脚。
如今,这一切即将在9月5日迎来最直接的呈现——全新BMW iX3作为Neue Klasse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将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IAA Mobility 2025)。新车不仅是新世代设计语言的落地,更是宝马把经典与未来合而为一的全新起点。
请留言 评论
来源:宝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