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这一次,目标直指欧洲的“经济发动机”——汽车制造业。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高额关税。此举不仅掀起全球汽车业的恐慌,更直接将德、法、意等欧洲主要经济体推向新
文丨陈景圣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这一次,目标直指欧洲的“经济发动机”——汽车制造业。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高额关税。此举不仅掀起全球汽车业的恐慌,更直接将德、法、意等欧洲主要经济体推向新的贸易战漩涡,也为本已疲软的欧洲经济蒙上更厚重的阴影。
根据《纽约时报》分析,此次加税举措将对欧盟汽车产业构成沉重打击,尤其对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和奔驰而言,无异于一次精准打击。美国是欧盟最大汽车出口市场,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占欧洲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三。宝马每出口六辆车,就有一辆驶向美国;保时捷更是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美国市场。这不是“象征性关税”,而是一记直击命门的重拳。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已出现4.6%的下滑,但整体出口额仍高达384亿欧元,占欧洲汽车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在美国产业链尚未完成完全本地化布局之前,此类加税政策对德系车厂构成的冲击不可低估。即便奔驰、奥迪等品牌在美国和墨西哥设有组装厂,也难以规避产地规则与关税细节的限制。
特朗普政府标榜的“美国优先”并非新鲜口号,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战略,其核心目标是迫使制造业回流本土、减少贸易逆差、强化美国产业链控制力。在这一逻辑下,欧洲汽车产业的优势与依赖恰恰成了美国贸易武器的首选靶心。
此次征税的时间点亦十分关键。欧洲经济正面临增长放缓、工业产出疲软、能源价格高企等多重压力,德国更是一度陷入“技术性衰退”。荷兰国际集团(ING)全球宏观研究主管Carsten Brzeski直言不讳:“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是对近期原本略显乐观的欧洲市场投下重磅炸弹,很可能将德国经济拖入持续性的停滞状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关税措施是特朗普在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美欧谈判的背景下单方面出台的,凸显了美国强硬且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方向。欧盟虽表达“遗憾”,但目前的回应仍偏向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声明虽提及“评估”“谈判”“维护利益”,但未给出具体反制措施。在特朗普眼中,这种犹疑不决的态度无疑是软弱的象征,甚至可能被视为默认和纵容。
然而,欧盟若继续保持克制姿态,不仅无法阻止美国的步步紧逼,反而将加剧自身产业的被动。汽车产业作为欧洲重要的支柱产业,直接关联到数百万就业岗位,一旦被美国市场重创,其连锁反应势必波及金融、物流、供应链等多个层面,进而波动整个欧元区经济基本盘。
况且,一旦汽车关税奏效,不排除其继续扩大打击范围,针对葡萄酒、乳制品、药品乃至金融服务施加更多压力,迫使欧盟在多个战线上妥协。这种“贸易勒索式”谈判风格,已在2020年美中贸易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不过是换个方向再度上演。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紧逼,欧盟必须迅速调整战略。一方面,应果断启动对等关税反制机制,向美国施加压力,以平衡谈判筹码;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内部市场整合,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提升与亚洲、南美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同时,加强自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投入,减少对传统出口模式的路径依赖,才是走出“关税困境”的根本之策。
欧洲必须意识到,今天的汽车关税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个系统性挑战的警钟。面对全球秩序重构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现实,欧盟必须摆脱幻想,增强战略自主,不再做美国战略博弈的“附带损失”。
来源:陈景圣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