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眼睛快要被揉爆了!”春季高发眼病来袭,一夜接诊300多例,这份护眼指南请收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6:08 1

摘要:最近各地进入了赏花的季节,公园、山里、马路边、河道边,到处都是盛开的花。

随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踏青出游等户外活动逐渐增加,

奇痒难忍、红肿充血、分泌物增多,

最近你的眼睛是否出现以上症状?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过敏性结膜炎的困扰。

不少“中招”网友纷纷晒出过敏的照片,

有人表示眼睛已经肿了几天了,

“快要被我揉爆了!”“想抠出来洗洗”




最近各地进入了赏花的季节,公园、山里、马路边、河道边,到处都是盛开的花。

但有些花朵也造成了一些小问题,最近到眼科就诊的患者,比之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并且大多数都有近期逛公园或者路边长时间行走的经历。

春季盛开的鲜花。(孟猛 摄)

公园赏花拍照乐不思蜀,

回家后眼睛不适快被揉爆!

深圳市民王先生近日专门请假到医院眼科就诊,他上周末约朋友到公园赏花拍照,回家之后眼睛就开始不舒服。起初他还没当回事,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到了当天晚上不适感加重。眼睛感觉痒还发红,这两天都会忍不住去揉眼睛。

经过医生诊断,王先生患上了过敏性结膜炎,大概率是接触了花粉导致的。过敏性结膜炎一般在春秋季高发,常见的症状包括结膜充血、眼周发红肿胀、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等。春季过敏性结膜炎高发原因主要有花粉、尘螨以及宠物皮屑等。如果出现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缓解。除了用药以外,患者自己在家可以局部冷敷,冷敷能促进眼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的反应,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图源:科普中国

眼科主治医生提醒,要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可以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缓解和避免过敏症状。

例如在春季佩戴防护镜、口罩等,注意室内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进行室内清洁,彻底除尘、除螨,减少室内过敏原;同时注意个人眼部卫生,做到勤洗手。

尽量减少揉眼睛,反复揉眼没办法解决眼红、眼痒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感染的风险。如实在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

一夜接诊300多例,

这种春季眼病有多折磨人?

据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介绍,近期,该院急诊科一夜接诊300~4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下面医学专家告诉你如何识别过敏性结膜炎,并教你几个方法用对药、护好眼。

春天眼痒,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医生提醒,眼睛是一个对外的器官,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真菌、动物皮屑、粉尘等过敏原都可直接进入眼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结膜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常在春秋过敏季节加重,占眼部过敏性疾病的50%左右,成年人更多见。主要表现为眼痒、结膜充血水肿、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严重时可奇痒难忍、高度水肿、流泪不止。

南部山区盛开的鲜花。(孟猛 摄)

过敏体质的人患病率较其他人更高。比如,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炎发作时,也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的初次确诊需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裂隙灯等检查,但有多次发作经验的人通常可自行判断。

需要提醒的是,眼睛出现过敏症状后不要用手揉,否则不仅无法止痒,还可能加重结膜的充血水肿。如果痒得无法忍受,不妨试试冰敷,有助降低炎症反应,降低痒感。

具体做法:

将干净冰袋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后取出,包上干净的毛巾(如果眼表有伤口,需用多层无菌纱布包裹);

平卧后闭上双眼,将冰袋轻压在眼睑上,注意力度轻柔,避免直接压迫眼球。每次冰敷可持续10~15分钟,一天2~3次即可,也可依据个人情况增加次数;

冰块融化时,冰袋表面可能会有水聚积,要防止水进入眼皮或眼内导致感染,若无法耐受低温,可将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过敏季,用好6类滴眼液

普通的消炎眼药水对过敏性结膜炎不起作用,临床中,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常用滴眼液有以下6类,建议遵医嘱使用:

1、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富马酸依美斯汀。

它能减轻眼痒和发红症状,起效快,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滴眼液。但它的作用时间较短,仅可治疗轻中度过敏性结膜炎。

2、肥大细胞稳定剂

代表药物:色苷酸钠、吡嘧司特钾(研立双)等。

这类药的作用过程需3~5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虽然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该药经常和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作为过敏性结膜炎高发季节的预防用药。

3、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药物

代表药物: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

此类药物可同时起到拮抗组胺和稳定肥大细胞膜的双重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首选药物,推荐急性期患者使用该类药物。

4、非甾体抗炎药

代表药物: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溴芬酸钠滴眼液。

这类药有抗炎、止痛作用,减少结膜充血,适用于部分轻度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5、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氟米松龙、典必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

该类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性结膜炎和病情反复迁延的患者。该药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随访观察,以免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等并发症。

6、人工泪液

代表药物: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

人工泪液最好冷藏后使用,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有一定的自限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且本病大多跟自身体质有关,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对抗过敏发作。

花粉乱飞的春天,

外出应该怎么防护?

春季过敏大多是花粉过敏,花粉颗粒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多,可在空气中大量飘浮,肉眼看不见,因此较为隐匿,影响也更广泛。

杨树、柳树、桦树、圆柏等树木开始授粉,风一吹,这类花粉就能传播得很远,即便周围没有花草木,空气中花粉的浓度也可能很高,尤其在北方,春季天干物燥、风力猛烈,花粉就更容易漫天飞舞。

比如早春常见的致敏花粉有:2~4月主要为圆柏、柳杉;3~5月,主要为梧桐、柳树、杨树,其间还有3~4月的油菜花。

花粉乱飞的春天,

如何预防草木花粉过敏?

野花绽放山间。(孟猛 摄)

出门前查看花粉指数

医生提醒,了解每天的空气花粉浓度和主要的花粉种类,针对性做防护。出行要尽量错开每天9~10点和下午4~5点的花粉浓度高峰阶段。

若出门游玩,目的地选择花粉较少的地方。起风天和艳阳天不适合出游,小雨天或雨后,花粉指数较低,适合出游。

戴口罩和护目镜

外出戴口罩,必要时戴上护目镜,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

安装车载过滤器

需要开车出行时,家用车可以在汽车空调中安装小型过滤器。驾驶汽车的途中,尽量减少开窗时间。

勤换衣服

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换上干净衣服,并将换下的衣服清洗;洗手洗脸,减少花粉在身上存留的机会。

↓↓↓

常识多一点

为什么在春季眼部易发生感染?

春季的公园。(孟猛 摄)

1、环境因素多重打击微生物活跃:春暖花开,气温回升,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等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发病率增加。

2、过敏原激增:春季花粉浓度激增,柳絮携带尘螨、霉菌等致敏物,导致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增多。

3、紫外线增强:导致角膜炎、翼状胬肉等风险增加。2人体免疫系统脆弱期免疫力波动:冬春季节交替,人体免疫球蛋白IgA分泌减少,免疫力下降。

4、泪膜不稳定:春季多风,且空气湿度低,加速泪液蒸发,眼表泪膜抗菌屏障受损。

5、揉眼频率上升:花粉刺激引发眼痒,如果反复揉眼缓解瘙痒,手指携带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会入侵眼睛。3行为习惯隐患

6、隐形眼镜使用不当:连续佩戴超8小时会使角膜缺氧,感染性角膜炎风险增加。

7、不做防护措施:在春季,大部分眼睛易过敏人群不佩戴防风护目镜。

8、共用物品传播:家庭内毛巾混用,导致结膜炎交叉感染率高。

常见春季眼病及防护方法

1、过敏性结膜炎

中青年、儿童及过敏体质者为高发人群。

主要症状:眼痒难忍,眼红严重时伴有眼睑和结膜的水肿,分泌物呈黏液丝状。

预防方法:过敏季佩戴密封护目镜;在医生指导下用人工泪液冲洗结膜囊;居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花粉浓度。

2、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儿童的“春季专属眼病”,好发于5~15岁的男孩。

主要症状:持续性眼痒、疼痛或烧灼感、异物感、流泪和黏性分泌物增多。

预防方法:戴宽檐帽、佩戴护目镜;减少接触过敏原,针对过敏原采取特异性免疫治疗;每周清洗更换床品,做好居家除螨工作。

3、急性结膜炎

老百姓常说的“红眼病”。

主要症状:结膜充血导致“红眼”、水样分泌物,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预防方法:注意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避免接触患者用品;学校及托幼机构实施晨检制度,发现病例立即隔离。

4、干眼症

隐形眼镜佩戴者的“春季危机”。

主要症状:眼干涩、有异物感、晨起睁眼困难。

预防方法:减少用眼时间;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缩短隐形眼镜更换周期;热敷、按摩双眼,改善睑板腺分泌油脂的功能。

5、麦粒肿

又称睑腺炎,油脂分泌失衡的“警报”。

主要症状:红肿期出现眼睑局部硬结伴胀痛、触痛;化脓期出现黄白色脓头(发病后3~5天);破溃期即脓头破溃,脓液排出,随后症状减轻,部分可自愈。

预防方法:每日用棉签蘸取灭菌生理盐水,或用眼部清洁湿巾清洗睫毛根部,去除睑缘鳞屑、结痂等;眼睑局部热敷,按摩;减少摄入油炸食品,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