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肝硬化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年第28卷第1期
《肝病面容学诊断新进展》中华传统医学杂志,2023年第41卷第3期,98-104页
老刘上周去医院看病,本是因为感冒咳嗽不止,谁知道医生只瞄了他一眼,就皱着眉头问:"你肝功能检查过没有?"老刘一头雾水,医生指着老刘的脸说:"看你这面色,别是肝脏出了问题。"
这医生是算命的吗?凭啥看脸就断定肝有病?别急,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其中的门道,原来肝病真的能"写"在脸上!
肝脏:人体的"沉默器官"如何喊痛
肝脏是个闷声干大事的角色,它默默承担着人体代谢、解毒、合成等上百种功能,可谓是五脏六腑中的"劳模"。但它偏偏又是个"不爱表达"的主,即使受了伤,也不会立刻告诉你。
医学界把肝脏称为"沉默的器官",就是因为早期肝病往往无明显症状,等到肚子疼、发黄时,病情可能已经相当严重了。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肝脏的这种"沉默"特性使得肝病的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中医几千年前就发现了"望诊"这一法宝,从脸上看出肝脏的健康状况。
面不改色心不跳?你的脸其实在"告密"
老刘的脸上究竟有什么蛛丝马迹,让医生一眼就起了疑心呢?
面色晦暗发黄:正常人面色红润有光泽,而肝功能异常者常面色晦暗,甚至带着一种特殊的"土黄色"。
这是因为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胆红素在血液和组织中积累所致。
蜘蛛痣:这可不是什么时尚妆容!它是皮肤上那些中心红点、周围有细小血管放射状分布的小红斑,形似蜘蛛,多见于面部、颈部和上胸部。
肝硬化患者中约60%会出现蜘蛛痣,是雌激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北宋《圣济总录》云:"面色黧黑,目睛黄者,肝之病。
"咱们老祖宗早就把这门学问琢磨透了。
眼睛发黄:眼白泛黄是肝病的经典表现,特别是巩膜黄疸,往往是肝脏受损的重要信号。
面部浮肿:晚期肝病患者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少,可出现面部水肿,特别是眼睑部位。
掌纹发红:又称"肝掌",手掌发红,特别是大鱼际和小鱼际部位。
据统计,约8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这一体征。
口唇紫暗:中医认为"唇为脾之外候",但肝病常累及脾胃,使口唇颜色异常。
毛细血管扩张:面部尤其是鼻翼两侧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细小的红色网状或树枝状纹路。
中医望诊:五色辨五脏
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为首位。"五色主五脏",面色青主肝、赤主心、黄主脾、白主肺、黑主肾。
肝病患者常见面色晦暗、发青或发黄。
《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面色晦暗;肝胆湿热则面色发黄;肝血不足则面色苍白。
中医还特别强调"像诊",认为面部各区域对应不同脏腑。额头应脑,两眉应肝,鼻应脾,两颊应肺,下颌应肾。
当肝脏有病,两眉区可能会出现色泽异常或面疱等改变。
西医解析:肝功能异常的面部表现机制
从西医角度看,肝脏疾病导致面部变化的机制主要有:
胆红素代谢障碍:肝细胞受损后,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中,形成黄疸。
激素代谢异常:肝脏是雌激素等激素的主要代谢场所,肝功能受损导致雌激素清除减少,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和肝掌。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使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引起侧支循环建立,面部血管可能扩张。
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包括面部水肿。
肝病的"脸谱"不同,肝病类型也不同
不同类型的肝病,面部表现也有差异: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显著,皮肤和眼巩膜明显发黄,但蜘蛛痣和肝掌少见。
慢性肝炎:面色晦暗,精神不振,可能没有明显黄疸。
肝硬化:面容特征最为明显,蜘蛛痣、肝掌、黄疸、面色改变常同时存在。
晚期可出现面部肌肉萎缩,颧骨突出,形成典型的"肝病面容"。
酒精性肝病:除一般肝病表现外,还可见面部潮红,鼻子肥大发红(酒糟鼻),眼睑水肿。
脂肪肝:早期可能无明显面部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面色灰暗。
历史上的"肝病脸":名人也难逃
清代名臣曾国藩晚年就深受肝病困扰,他在日记中记载自己"面色晦暗,精神不振"。
今人研究其遗像,确有面色晦黄、眼睛浑浊等肝病表现。
文豪鲁迅先生也是肝病患者,从他晚年的照片可见面色苍白发黄,目光暗淡,这些都与他的肝病息息相关。
别慌!脸上有这些表现不一定是肝病
话说回来,刘老师脸黄,也可能是熬夜看球赛导致的。面色发黄不一定就是肝病,还可能是:
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发黄
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也可能导致轻度黄疸
溶血性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可引起类似黄疸的表现
饮食因素:长期大量食用含胡萝卜素食物,可使皮肤发黄
所以,发现自己脸色异常,别急着吓自己,专业检查才是正道。
护肝有方,别让肝病写在脸上
既然肝病能"看脸",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维持一张健康的脸呢?
饮食调养:
· 清淡为主,少油少盐
· 控制酒精摄入,最好戒酒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
起居有常:
·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 作息规律,不要颠倒昼夜
情志调节:
· 保持愉悦心情,减少焦虑抑郁
· 中医认为"怒伤肝",要学会控制情绪
适度运动: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太极、瑜伽等柔和运动有助于肝气顺畅
定期体检:
· 每年至少做一次肝功能检查
· 有肝病家族史者更应注意
古人云:"肝主疏泄,藏血养神。"意思是肝脏不但负责"疏泄"我们体内的"气",还藏血养神。
现代人作息紊乱,压力重重,无异于给肝脏增加负担。记住,爱肝护肝,脸上才能红光满面!
话又说回来,老刘的脸色异常究竟是不是肝病?后来证实,医生的判断一点不差,老刘确实是肝硬化早期。
这不禁让人感叹医者的火眼金睛,也提醒我们:肝病虽沉默,但脸上总会透露些蛛丝马迹,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方能不负肝脏这个沉默的"劳模"。
人体是一本奇妙的书,面部是其最直观的目录。中医西医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都告诉我们:看脸识病,确有道理。
"肝病看脸"这门古老技艺,在现代医学中依然熠熠生辉,它提醒我们关注自己和亲人的面容变化,或许能救人一命。
老刘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等到肝病"写满"全脸才去就医,那可能为时已晚。与其日后悔恨,不如未雨绸缪,定期检查,合理起居,莫让肝病偷偷爬上你的脸!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