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后公司破产他失业,为生计闹市卖鸡蛋灌饼,一年净赚20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6:04 1

摘要:"那边站岗的,打起精神来!"指导员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猛地打了个激灵。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画面还是时常在梦里出现。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那边站岗的,打起精神来!"指导员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猛地打了个激灵。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画面还是时常在梦里出现。

记得那天收到转业通知的时候,战友们都拍着我的肩膀说:"老陈啊,你这下可要飞黄腾达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转业到国企,待遇不错,前途也说得过去。谁能想到命运会跟我开这么大一个玩笑。

那是2018年夏天,我被分配到市里一家国企,担任安保部副主任。领导看重我在部队的经历,觉得管理安保这块正合适。刚去那会儿,一切都挺好。工资比部队高了不少,福利也齐全,很快就在单位附近买了套小两居。每天早上起床,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比当年打靶拿了满环还高兴。

"陈哥,你现在过得咋样啊?"电话那头是小李,我们班的通信员,当年入伍就分在一个宿舍。

"挺好的,朝九晚五,工资按月发,比咱在部队那会儿强多了。"我笑着回答。

"那我也申请转业吧,听说咱们老部队今年有名额。"小李的声音透着憧憬。

谁知2020年初,公司突然宣布经营不善,要破产重组。一下子,三百多号员工都成了"待岗人员"。回到家,看着银行卡余额和每月的房贷车贷,比当年在高原站夜岗还冷。

"老陈,听说你们单位倒闭了?"老王在微信上问我。他是我们连队的炊事班长,手艺特别好,烙个鸡蛋灌饼,香得战友们能排队吃两三个。

"是啊,现在每天在家发呆呢。"我叹了口气。

"来我这帮忙呗,我在老家开了个小餐馆,虽然挣不了多少,但总比在家等着好。"老王热情地邀请。

我没答应。在部队那会儿,班长就说我这人倔,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让别人帮忙?我宁可自己想办法。

失业后的日子不好过。第三个月,存款见底了,我开始急了。夜里做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军营,正站在哨位上,寒风刺骨。突然,一阵香味飘来,是老王的鸡蛋灌饼。那味道,让人馋得直咽口水。

"就是它了!"我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第二天一早,就去菜市场买了面粉、鸡蛋和各种调料,回家琢磨起来。当年在部队,炊事班忙不过来,我经常帮老王打下手,他的配方我记得清清楚楚。

"来,尝尝。"我把第一次做的鸡蛋灌饼递给老婆。

她咬了一口,睁大眼睛:"老陈,你这手艺,出去卖不比上班差啊!"

就这样,我拿出积蓄最后五千块,买了辆二手早餐车,找了个人流大的地方,开始了我的鸡蛋灌饼生意。

第一天,惨淡经营,才卖出去不到二十个。看着剩下的食材,我有点沮丧。转业后头两年养成的小肚腩也跟着颤了颤。突然想起新兵第一次三公里武装越野,我差点倒数第一,班长在终点等着,非让我再跑一遍不可。最后硬是咬牙跑完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琢磨了一晚上,我发现周围早餐摊都有特色和招牌。第二天,我在车上挂了个手写的牌子:"老兵鸡蛋灌饼",穿上了那件已经有点紧的迷彩服。

"师傅,您是当过兵的?"一个中年人在摊前问我。

"嗯,转业多年了。"我一边麻利地摊面皮,一边回答。

"我小舅子也是军人,特别敬佩你们!给我来一个,多加点葱花。"他竖起大拇指。

从那天起,生意慢慢好了起来。每天早上六点支摊,一直忙到九点多。军营里养成的习惯派上了用场——起早贪黑不喊累,站几个小时不叫苦。唯一的区别是,没人冲着我大喊"立正"了。

"老陈,我来帮你一起干吧。"小李给我打电话,他转业后也不太顺利,一直在找工作。

"行啊,正好缺人手。"我爽快地答应了。

"哎呀妈呀,你这比咱连长还严格!"小李抱怨道,看我要求他把工作台擦得一尘不染,"这又不是内务检查!"

"条令第一条,啥来着?作风优良,军纪严明!"我笑着说,"咱虽然脱了军装,但那股子劲不能丢。"

小李咧嘴笑了:"陈哥,你还记得咱们刚入伍那会儿,被班长罚站军姿的事不?"

"可不嘛!那时候站军姿,蚊子咬都不敢动。"我一边和面一边回忆,"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苦啊,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操,叠'豆腐块'被子,擦地,一分钟都不能歇。"

"但说实话,那段时光挺珍贵的。"小李接过话头,递给顾客一个打包好的灌饼,"要不是在部队练出来的那股劲儿,现在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

生意渐渐好起来后,我开始精打细算。进货要比价格,选最新鲜的;摊位要定时打扫,一点油渍都不许有;每位顾客都得笑脸相迎,哪怕累得腰酸背痛。这些在部队养成的习惯,现在成了我创业的法宝。

半年后,我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还在附近又找了两个人流密集的地方摆摊。我把几个同样转业后不太顺的战友都叫来帮忙,给他们一条活路。

"要的就是你这麻利劲儿!"我看着老郑包鸡蛋灌饼的动作,笑着点头。老郑是我们连的战士,手特别巧,缝纫、修理啥都行。

"嘿,想不到咱现在干上这个了吧?"老郑苦笑一声,"当年入伍时,我爸说,好好干,回来就能当干部。现在倒好,站着站着就从军营站到了马路边。"

"傻小子,哪有那么多干部当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咱有手艺,靠自己吃饭,挺好的!"

一年下来,几个摊位加起来,净赚了二十来万。想想在国企工作时,年薪也就十二三万,现在虽然辛苦点,但收入还真高了不少。

"陈师傅,您的灌饼是真香!我女儿上学路过这儿,非让我每天给她带一个。"一位中年女士夸道。

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比当年拿了嘉奖还美。最大的区别是,那时的荣誉是领导给的,现在的认可是自己挣来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电视台来采访我。"您觉得在部队的经历对现在有帮助吗?"记者问道。

我想了想:"部队教会我最重要的,不是站军姿也不是打靶,而是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记得我刚入伍那会儿,早操五公里,跑不动了,班长就在旁边喊:'咬咬牙,挺过去!'现在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和面、准备食材,也是靠这股劲头儿。"

记者又问:"有什么想对和您一样面临困境的退伍军人说的?"

"军营的围墙挡不住社会的风雨,但军营里的那股子劲儿,在哪都管用。"我拍了拍胸脯,"哪怕从头再来,也不认输!"

采访播出后,生意更好了。许多老兵专门来照顾我的生意,还有不少人跟我取经,也想自己干点小买卖。

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天,我的老连长来了。他已经退休了,头发花白,但站姿还是那么笔直。"老陈,行啊你!"他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们连队的兵,就是有出息!"

"还不是连长您当年逼得紧。"我笑着回答,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

如今,"老兵鸡蛋灌饼"在附近已经小有名气。我计划再攒一年,开个正式的小店面,让更多转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战友有个去处。

有时晚上收摊回家,我会穿上那件越来越紧的迷彩服,站在镜子前。虽然肚子上的赘肉提醒我,那个训练场上的精瘦小伙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眼神里的那股倔劲,始终没变。

"陈哥,明天早上5点准时接你!"小李在微信上发来消息,明天我们要去批发市场进货。

"收到!"我回复道,然后微微一笑。这话听着耳熟,当年站岗交接时,我们就是这么说的。

有人问我后悔吗?从穿军装的国企副主任,变成街头卖灌饼的小贩。我摇摇头。人这辈子,哪有那么多顺风顺水?在部队时,连长就常说:"困难像弹药,子弹上膛才能打仗。"现在,我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打着人生的硬仗。

昨天,一个年轻人在摊前好奇地问我:"师傅,您说我去当兵值不值?"

我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看了看他:"值!那会是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也许你将来不会成为军官,也许转业后还会经历挫折,但你会得到一种别人给不了的财富——在任何困境前都不认输的勇气!"

年轻人慢慢点了点头,眼里闪着光。

转身继续忙碌时,我突然想起那天离开军营的场景。战友们列队送行,互相拥抱,许下再聚首的约定。如今虽然走了弯路,但我依然保持着那份军人的担当。

"老陈,今天的面糊又不够了!"小李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

"来了!"我卷起袖子,投入到忙碌中去。阳光洒在街道上,照在排队的人群中,也照在我这个曾经的军人,如今的小商贩身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不认输,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谁能想到,部队的鸡蛋灌饼,会成为我的第二次"入伍"呢?只不过这次,我是自己的连长,也是自己的兵。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