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祝楼乡破解农产品附加值难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5:07 1

摘要:“生机祝楼 茵为有你”党建引领兴村富民特色产业推介活动日前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西胡庄村举办,该乡12个村庄携20余类特色产品集体亮相,单日签约金额突破200万元。

“生机祝楼 茵为有你”党建引领兴村富民特色产业推介活动日前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西胡庄村举办,该乡12个村庄携20余类特色产品集体亮相,单日签约金额突破200万元。

走进活动现场,东圈村的草莓无花果、新城村的蝴蝶兰、北胡庄的脱毒红薯构筑起“一村一品”矩阵,西胡庄的茵陈茶产业链更成为焦点——从仿野生种植到茶叶深加工,再到直播间里的全国订单,这条年产值400万元的产业链背后,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新实践。

“我们以‘党建提神、服务提标、发展提速、治理提效’十六字方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祝楼乡党委书记李晨晓介绍,全乡已形成“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级联动机制,培育出茵陈茶、桑葚酒、“黄河第一卤”等七大特色品牌,带动5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西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玉林指着茶叶加工厂里忙碌的村民说:“现在50户农民土地入股享受分红,30个就业岗位让留守妇女变成产业工人,北上广的订单让茵陈茶身价翻了3倍。”

在占地千平的特色展销区,游客们品尝着新阳村的卤味;直播间里,茵陈茶、卤猪蹄等产品半小时售罄;在茵陈茶采摘基地,新鲜采摘的茶叶嫩芽,经过加工车间标准化处理后,48小时内即可抵达北上广消费者的茶桌。这种“种植+加工+文旅+电商”的全链条模式,正是祝楼乡破解农产品附加值难题的关键。

科技创新为产业链注入硬核动力。北胡庄脱毒红薯育苗基地采用组培室繁育技术,年产脱毒试管苗1000万株,抗病增产效果显著,产品远销六省。河南青薯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若飞透露:“我们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的玻璃温室,让育苗效率提升40%,带动周边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作为“中原农谷”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祝楼乡的探索具有战略深意。该乡正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在红薯育苗产业基础上,延伸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配套产业;茵陈茶产业链则跨界融合中医药文化研学、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这场产业变革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村民张博在红薯育苗基地月入5000元,还能照顾家庭;西胡庄村留守妇女王淑芳通过直播带货,个人年收入突破8万元。数据显示,祝楼乡特色产业总产值已突破千万元,较3年前增长320%。

祝楼乡的成功密码在于“组织创新、技术赋能、业态融合、利益共享”。据介绍,该乡党组织统筹整合科研、企业、农户资源,破解“小散弱”困局,依托国家级科研机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将农业生产与文旅体验、电商营销深度嫁接,拓展价值空间,并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吸纳、溢价分红等机制,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最大受益者。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3月27日2版)

排版、美编:林倩

终审:欧阳美华

01

02

来源:来自农村的小李

相关推荐